不能只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639303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能只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不能只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不能只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不能只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不能只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能只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能只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能只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和灾民自救去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已经使得16万人死亡,100多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虽然这次灾难造成的损失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结果出来,但据国际保险协会估计,此次灾难全球保险业理赔损失将为50亿100亿美元。该协会首席执行官罗西近日表示,虽然这次发生的海啸规模很大,但由于受灾的东南亚、南亚地区民众并不富裕,绝大部分财产和民众此前都未购买保险,因此,需要保险公司赔付的部分在这次灾难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相比,美日等发达国家居民的保险意识就强多了,保险公司在灾后重建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很大。而我国一旦发生类似灾难,大部分损失就只能由政府承担,因为我国还没有开

2、展巨灾保险。洪水险是美国仅次于养老险的第二大社会保险巨灾风险通常是指突发性、无法预料、无法避免且危害特别严重的如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所引发的灾难性事故。美国既是洪水、飓风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保险制度最健全的国家之一。为应对洪水灾害,196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全国洪水保险法。此后,美国又通过了洪水灾害防御法。该法规定,与洪水有关的地震、海啸、塌方、地陷、地表移动等都属保险赔偿范围,还将联邦洪水保险基金由40亿增加到100亿美元。目前,美国洪水保险已覆盖全国两万多个可能形成的洪泛区,约有260万人持有洪水保险单。全美财产险中,40%的保费与巨灾风险有关,从而使美国洪水保险成为美国仅次于养老保

3、险的第二大社会保险项目。美国洪水保险计划的实施,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2004年,先后有4次飓风横扫美国加勒比海地区,共造成560亿美元损失,其中保险理赔高达270亿美元。飓风损失最惨重的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认为,美国健全的灾害保险制度和巨额的保险理赔挽救了佛州灾民。巨灾保险救济体系在日本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为了应对地震、海啸等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就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危机管理体系。日本把预防灾难和应对灾难看得同等重要,在灾难出现之前就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危机发生后,立即启动巨灾保险救济体系。1966年日本颁布地震保险法,将因地震、火山爆发而引起的

4、海啸、火灾、埋没、流失等损失纳入保险理赔范围。同时以政府为主实行巨灾再保险。1997年以后,东京海上保险公司、东京迪斯尼乐园等企业还发行了数十亿美元的巨灾债券,以分散巨灾风险。目前,日本举国上下都在防范东海大地震,争取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把地震和海啸损失降到最低。去年日本虽然遭遇桑达、蝎虎、逞芭等9次强台风袭击和一次6.9级地震,总损失高达414亿美元,但其中保险理赔超过一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地震、海啸等巨灾保险项目我国保险业恢复20多年来,一般性灾害保险已经开展。但到目前为止,各保险公司只将洪水灾害作为特约附加险种承保,而对破坏性特别严重、老百姓比较关心的如地震、海

5、啸等巨大灾难,保险公司则不予承保。中国人保险意识本来就薄弱,加之保险公司又不承保巨灾风险,从而使我国保险业发展缓慢,灾难一旦发生,只有依靠国家救济、社会捐献和灾民自救。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此前就表示,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保险公司约赔付了420亿美元,大大超过了联邦政府200亿美元的拨款,成为纽约市重建的主要资金来源。1998年,我国水灾损失2484亿元,保险公司仅赔偿了30亿元。吴小平同时呼吁,保险业应成为灾害事故的“减震器”。巨灾风险一旦发生,一般企业和老百姓不仅无法抵抗,对政府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对此,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保险以其特有的经济补偿和防灾防损作用,在防范灾害事故的

6、发生、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大有作为。专家认为,有五大做法值得借鉴灾难管理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因此,吴小平认为,我国应建立起由国家财政、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投保人共同参与和负担的体制。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重大灾难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地震、洪水、海啸等巨灾保险制度,开展巨灾保险。专家认为,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政府要介入救灾体制,增加对灾难保险的投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巨灾保险。一旦发生灾难,灾民就可以得到理赔,以减轻政府负担。二是尽快制定灾难保险法,与防洪法、防震减灾法配套实施,以保证我国巨灾保险顺利开展。三是借鉴日本的做法,由政府充

7、当灾难保险的再保险人,相关保险公司具体承保巨灾风险。四是借鉴美国洪水保险经验,将洪水保险从基本保险中分离出来,对洪泛区实行强制保险,其它地区属自愿附加保险,以便于积累巨灾保险基金,增强保险理赔能力。五是按照国际做法,通过发行巨灾债券,分散灾难风险。地震海啸震撼亚洲 巨灾险亟需政府财政支持灾难的发生已经无法避免,因而在灾后如何减少巨灾对人们所造成的伤害就显得尤为重要。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巨灾保险发展并非同步,与美国和欧洲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除日本等国外,亚洲国家尤其是南亚东南亚的巨灾保险发展相对滞后,而关键原因就在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欠缺。由于“大灾难、大范围 、小概率”的特性,巨灾保险

8、风险极大,如果仅以商业保险形式面世,保险公司免不了面临巨亏的局面。难怪乎,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对巨灾保险“敬而远之”。业内人士发出感慨,诸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在保险责任范围中经常被纳入了除外责任一席。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巨灾善后工作报道画面中,政府提供的救济资金和物品倒是唱了主角。 诚然,完善巨灾保险,政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在国际巨灾保险市场上,有范例可循。就媒体所获得信息看,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专门就巨灾保险建立了专项保险基金来实现及时、充分补偿,并为当地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在大大减轻保险公司支付压力、分担其赔偿风险之余,将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保险理赔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上

9、来。 相对而言,包括不少亚洲国家积极完善巨灾保险的呼声喊来已久,却仍是“雷声大雨点小”。亚洲某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不理想,使政府在给予巨灾保险财政支持上相对捉襟见肘。相关人士不免提出担忧,这次南亚东南亚强震海啸事故的巨灾理赔数额还是未知数,根据该地区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看,遇难亲属最后拿到手的理赔金额不容乐观。(黄蕾)海啸后旅游旺季来临 醒目老广出境买保险印度洋海啸后春节旅游旺季即将来临购买意外伤害旅游保险游客剧增 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巨灾让广州市民的保险防范意识也空前地提高。昨日记者从广州各家保险公司和旅行社获悉,东南亚海啸后,市民出境游时主动购买意外伤害旅游保险的意识大幅提高,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旅游

10、保险也开始热卖,投保率上升了10。 面临即将来临的春节旅游旺季,保险公司以及旅行社人士提醒市民,由海啸、地震等完全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等因素导致游客伤亡,旅行社本身不负担任何责任,游客也不能向旅行社索赔,所以市民出游应买份旅游保险保障自身利益。 曾经不足20游客买保险 广东中旅采购策划中心的副总经理王坚指出,从近年来旅行社统计的数据显示,旅游意外保险在市民中难以广泛推行,每年出境游客的意外险投保率接近20,已经远高于境内游低于5的投保率。 美亚保险广州分公司意外健康险部孙蓓华经理指出,投保率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绝大多数游客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旅游中风险的认识不足,心存侥幸。其次,想

11、省钱也是很多人不愿意购买意外险的因素之一。最后,目前市场险种少、选择余地小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旅游意外险不受市民看好。 在此影响下,保险公司对意外伤害旅游保险更是“提不起精神”。据了解,广州每年出游人数高达上千万人次,虽然市场潜力不小,但保险公司却兴趣不大。 海啸过后投保率上升10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出境游的市民都主动购买旅游保险,投保率大约上升了10,人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样的情况以前没有出现过,”广东铁青办公室陆朝晖向记者介绍。记者同时从广州最大的旅行社广之旅获悉,自灾难发生后一个星期以来,不少参团报名的客人都在咨询这个问题,还有不少游客主动要求购买意外险。现在购买旅游保险的比

12、例达到30,比平均投保率增多10。 同时广之旅还透露,在东南亚的团队虽然没有受到海啸影响,但是报名游客还是有所减少。最近几天,咨询的人数在上升,旅行社更加强了对旅客的保险宣传。目前该社提供有中保和美亚的个人以外保险,保额由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最高可获50万元的赔偿。 遇天灾人祸旅行社不担责 东南亚海啸事件第二天,美亚、平安、人保等保险客户服务中心就接到四五起专门针对旅游保险的咨询电话。保险公司指出,旅行社责任险属于责任保险范畴,这是一种强制性保险。而旅游人身意外伤害险属于商业保险,要游客自愿购买,旅行社不能强制。 保险公司还提醒,在从事危险性高的活动和旅游项目时,如果因为导游本身没有尽到提醒责

13、任或其他过失而导致游客发生意外,就属于旅行社过失的一种情况;但海啸、地震等完全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的因素导致游客伤亡,游客不能向旅行社索赔,能够保障游客的只有本身购买的旅游意外伤害保险。(记者袁峰通讯员杨丹红陆少波)印度洋海啸重挫全球保险业年末岁阑,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由强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突变成一场巨大的人间悲剧,7个国家遭受侵害,10多万人性命被吞噬,经济损失超过了136亿美元。海啸灾难再次让人们开始关注起了保险。据了解,由于此次灾难并没有造成大量中国内地游客的伤亡,因此对国内保险公司的影响不大。但剧烈的地震和海啸却在全球保险业的赔付表上重重加上了一笔。由于受灾

14、最严重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国的投保率很低,初步估计,保险公司的损失金额将在50亿美元以下。2004年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已经使全球保险公司损失了420亿美元,2004年已成为全球保险业迄今为止损失最惨重的一年,这一数字超过了发生“911”事件的2001年,而印度洋海啸导致的灾难对保险公司更是雪上加霜。保险业人士认为,由于印度洋此前从未遭受过此类损失,因此保险商没有可靠的“损失历史”借鉴以进行快速评估。估计此次地震加海啸灾害保险赔付金额的确定工作至少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世界各保险公司表示,他们将开始为各国在此次地震和海啸中的损失“埋单”。不过,有保险业人士指出,虽然此次地震和海

15、啸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空前,但受灾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和劳动力价格偏低,因此对个人和当地机构赔付的保险金额将相对较低。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称,东南亚遭遇的海啸灾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逾100亿欧元(约136亿美元)。灾后地区急需重建家园,在各国大力援助和政府扶持之外,保险赔付也成为灾后重建的关注焦点。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尽管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受到海啸侵袭,但保险公司所承担的损失将十分有限。因为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并未深入内陆,而且在大多数受灾国,地震、海啸风险并未纳入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之中,这是非常不寻常的做法。”保险业内人士说,此次海啸对国际保险公司的冲击有限,因为该地区相对比较贫穷。业内人士指出,大多数受灾地区比较贫穷,商业保险投保比例很小。相对如此巨大的灾难损失而言,保险业的损失将会较轻。相比较而言,2003年孟加拉的人均保险金额(不包括人寿保险)为70美分,印度为4美元,斯里兰卡为7美元,印尼为8美元,泰国为27.6美元,马来西亚为87.2美元。而在美国,2003年的人均投保金额(不包括人寿保险)则高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