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大桥两跨式移动支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6388769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特大桥两跨式移动支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某特大桥两跨式移动支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某特大桥两跨式移动支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某特大桥两跨式移动支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某特大桥两跨式移动支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特大桥两跨式移动支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特大桥两跨式移动支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跨式移动支架原位现浇简支箱梁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四局沪宁城际站前标项目队五队2009-2-5目 录1前言及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移动支架设计原理4移动支架的安装5移动支架预压方案6移动支架的拆除7移动支架资源组织8移动支架施工进度计划9钢筋工程10砼工程11耐久性砼测温方案12模板工程13预应力工程14桥面防水工程15移动支架预留孔预埋件工程16移动支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7结构构造和裂缝的控制18安全、质量控制措施19箱梁夏季、雨季及冬季施工方案20移动支架计算书移动支架现浇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1前言及编制依据1.1前言:本管段采用两跨式移动支架进行简支梁施工。移动支架的设计

2、能满足32m、24m的整体箱梁桥位现浇施工的要求。 移动支架工法具有作业程序清晰、结构受力明确、支架强度高,满足施工各种作业工况的要求,受桥下地质条件的限制小,便于开展平行流水作业,尤其适合于长大定尺寸梁体的施工。1.2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砼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桥涵高性能砼技术条件、铁路后张法预应力砼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铁路客运专线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现行其他有关文件及规定。2工程概况2.1桥梁工程概况龙潭特大桥施工里程为:DK23+800.38-DK25+403.77桥梁中心里程为DK24+602.075,桥梁全长为1603.39m,

3、全桥孔跨布置7-31.6m+1-23.6m+10-31.6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16-31.6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8-31.6m简支梁。32m梁41孔,24m梁1孔,连续梁2联。七乡河特大桥施工里程为:DK21+846.625-DK23+524.865桥梁中心里程为DK22+685.745,桥梁全长为1678.24m,全桥孔跨布置7-31.6m+2-23.6m+8-31.6m简支梁+1-(40+72+40)m连续梁+5-31.6m简支梁+1-(32+48+32)m连续梁+5-31.6m+2-23.6m+11-31.6m+1-23.6m+3-31.6

4、m简支梁。32m梁39孔,24m梁5孔,连续梁2联。根据移动支架投入数量及总工期内的产能,移动支架共施工龙潭特大桥30孔(南京台5#墩、21#37#墩、40#48#墩)及七乡河特大桥34孔(南京台7#墩、20#25#墩、28#上海台),简支箱梁均为单箱单室箱梁,箱梁高度为2.7m,顶板厚度为0.35m,底板厚度为0.30m,内室净空为1.88m,防护墙内侧净宽8.4m,桥面板宽12.2m,底板宽6.5m,横桥向支座中心距为5.6m,梁长32.6m、24.6m,跨度为31.1m、23.1m。32m简支箱梁每孔钢筋混凝土方量320.6m3,24m简支箱梁每孔钢筋混凝土方量249.2m3,均需一次连

5、续浇筑成型,梁部采用C50钢筋混凝土。2.2箱梁构造的主要技术参数表2.2.132m箱梁主要技术参数梁重(t)现浇混凝土低松弛预应力筋钢绞线钢筋预埋钢筋预埋钢件833.4强度级别数量(m3)抗拉强度(MPa)重(t)Q235 (t)HRB335(t)Q235 (t)HRB335(t)(t)C50320.6186010.31.3559.6(63.3)0.0090.1760.662表2.2.224m箱梁主要技术参数梁重(t)现浇混凝土低松弛预应力筋钢绞线钢筋预埋钢筋预埋钢件833.4强度级别数量(m3)抗拉强度(MPa)重(t)Q235 (t)HRB335(t)Q235 (t)HRB335(t)(

6、t)C50249.218604.381.0246.06(48.9)0.0450.2051.0763移动支架设计原理3.1移动支架设计原理概述两跨式移动支架是为了满足客运专线32m、24m简支箱梁原位现浇的施工工法而设计制造的桥梁施工设备。移动支架可在任意两个桥墩之间进行拼装、制梁,完成桥梁上部结构在桥墩原位现浇制梁。本支承系统通过贝雷片传力于立柱,后通过立柱传力于承台。通过对支承系统的重复组合使用,实现对混凝土梁原位现浇、逐孔成桥的施工工法。本机具有设备简单、造价相对低廉、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少、其过孔快捷,变跨方便,提高了整体造桥速度,节约设备投资等特点。3.2移动支架设计方案简介3.

7、2.1移动支架工法具有作业程序清晰、结构受力明确、支架强度较高、经济节约、周转速度快、便于开展平行流水作业等特点。主要结构有:立柱、砂筒、上横梁、纵梁、底侧模及支撑、内模及支撑。3.2.2移动支架立柱及贝雷片安装采用人工配合吊车施工,内模采用自动滑移系统,调位准确、安全。3.3移动支架技术参数3.3.1施工梁跨: 32m 24m,每跨梁重900t;3.3.2适应最大纵坡3%,横坡4%;3.4主结构系统 3.4.1悬挑梁(2根):悬挑梁采用6根I36工字钢焊接成整体。3.4.2立 柱(28根):立柱采用529螺旋管3.4.3顶 托(32个):顶托采用I18工字钢焊接成整体。3.4.4砂 筒(28

8、个):砂筒采用529螺旋管做砂箱,C30钢筋混凝土做顶心。3.4.5横 梁(4根):横梁采用两根I36b工字钢。3.4.6纵 梁(20道):两跨式移动支架纵梁采用单层加强型贝雷片(321型16Mnl-3000mm、321型16Mnl-2500mm);3.5外模系统外模板系统由非标模板、标准模板和支撑组成。其中标准模板每段长为2米配作。每块模板在横向和纵向都有螺栓连接,其骨架由工字钢及角钢组焊而成。起拱线型按二次抛物线特征进行起拱。侧模和底模起拱必须是同一线型同一起拱量。为保证施工中安全,模板上设有活动平台和栏杆。在32m、24m跨梁长变换时,只需将标准模板抽出即可。3.6内模系统内模系统由内模

9、板、轨道、螺旋撑杆等组成。内模板系统由非标模板、标准模板、支撑组成。其中标准模板每段长为4米。每块模板在横向和纵向都有螺栓连接,其骨架由钢板筋肋与槽钢组焊而成,面板厚度6mm。4移动支架的安装4.1场地准备在起始桥跨内,清理安装现场,场地面积70m25m范围内无杂物、平整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必要时地面需硬化。还需有堆放货物和转场吊车的场地,承台外露部分应清理干净。用全站仪放出墩身纵向及横向中心线,弹出立柱安放中心线。4.2现场安装4.2.1将承台表面清理后,安装下横梁、立柱及顶托,并及时安装立柱间连接的桁架,根据标高反算,确定砂筒的高度。安装上横梁、贝雷片及贝雷片连接件,根据预压试验结果调整贝

10、雷片的预拱度值,安装外模和侧模。4.2.2施工流程图如下:前期准备(轴线、标高确定)中支墩施工完成制作横梁、立柱、顶托、砂筒等吊装下横梁安装立柱再次确定标高及轴线安装顶托和砂筒安装上横梁并标出贝雷片位置安装贝雷片安装贝雷片连接件安装外模系统全面检查,安装完毕重载实验(首孔梁)调整模板尺寸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底板和腹板钢筋验收合格安装内模顶板钢筋验收合格绑扎顶板钢筋浇筑梁体砼进入下一循环图4.1拼装流程图4.3具体安装工艺及组织安排4.3.1由技术人员确定立柱的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立柱的高度,立柱可分为5m、2m,2m,0.5m几种规格,根据计算的立柱高度H进行适配。立柱的最短尺寸为50c

11、m,若基础相差小于50cm则需要调整立柱标高,若立柱与实际尺寸相差在10cm(010cm或4050cm),可以将砂筒和顶心间的高度调节,此时只需用砂浆找平,上铺钢板;若相差50cm以上,则根据实际尺寸调整立柱的高度。立柱高度H计算公式:H=墩身高度+垫石高度+支座高度-底模高度-底模横向支撑高度-贝雷片高度-上横梁高度-砂筒及顶托高度-下横梁高度-各部位垫板厚度图4.2立柱安装横断面图图4.3端部立柱平面布置图4.3.2将安装人员分为两组,一组安装相邻孔跨桥墩立柱、顶托及砂筒;另外一组在地面拼装贝雷片。图4.4移动支架 砂筒4.3.3先在承台上画出横向及纵向轴线,将立柱轴线画出,然后用16吨吊

12、车把梁体两端的529螺旋钢管柱立起来,螺旋钢管柱必须严格垂直与承台面,垂直度偏差在5mm以内。立好的螺旋钢管柱之间必须用角钢或槽钢连接牢固。梁体同一侧的钢管立柱必须连续施工并加固完成,以防止倾覆。在立好的钢管立柱上放上砂筒(砂筒上部预埋20钢筋露出顶心5cm做限位卡,防止横向工字钢倾覆),砂筒内的砂必须填塞密实,在砂筒上垫一600mm600mm20mm的钢板以提高砂筒的承载力。在砂筒上放I36a工字钢做横梁,工字钢横梁必须放平,平整度不得大于2mm。图4.5移动支架 立柱及砂筒安装4.3.4然后用两辆25吨吊车安装纵梁(贝雷片),安装时采用两台吊车同时平行起吊,吊装至制定位置后,装上后用枕木或

13、者钢管支撑,防止倾覆,吊装跨中位置的贝雷片后,可用连接桁架将所有贝雷片连接成为整体。图4.6移动支架 纵梁4.3.5拼装完下层贝雷片后,检查贝雷片的垂直度及线形,确定无误后,横向用角钢或槽钢连接牢固,以保证纵梁整体的稳定性,贝雷梁之间的连接销必须连接牢固。4.3.6侧模吊装:侧模模板每段为4m ,侧模吊装时用16吨吊车按照箱梁施工方向逐片进行吊装,必须前后紧跟,不可间隔吊装。4.3.7侧模吊装完毕后,必须与横向工字钢连接牢固,在侧模底部的纵向I20工字钢即行走梁两侧的位置在侧模底部每边各焊接一75755mm的等边角钢或在靠近腹板位置处的行走梁外侧的位置焊一三角挡板,用三角挡板挡住行走梁往箱梁外

14、侧移动,然后用方木把侧模与行走梁抵紧,防止侧模倾覆。4.3.8外侧模与底模连成一体,箱梁底模拼装时,底模必须和横向工字钢紧密连接。侧模利用通风孔用25的精轧螺纹对拉牢固,防止浇筑砼时腹板涨模。4.3.9移动支架现场拼装完毕后,要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各部件是否安装正确,各处连接是否紧固。)栏杆、梯子、平台等安全设施是否安装齐全、牢固。4.3.10安装内模板在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开始安装内模。内模由两节1480mm标准段1,两节3800mm标准段2,四节4000mm标准段3以及两节3000mm非标准段1组成,内有撑杆撑在内模轨道上。5移动支架预压方案5.1试验对象及其目的:5.1.1试验对象:移动支架,跨度为32.6米,计算跨度为31.1米。5.1.2试验目的: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消除移动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检验移动支架的承载能力,确定移动支架重载下挠度值。通过模拟移动支架在箱梁施工时的加载过程来分析、验证移动支架贝雷梁框架及其模板系统的弹性变形。通过其规律来指导移动支架施工中的预拱度值;5.1.3试验地点:七乡河特大桥、龙潭特大桥(线间距4.8m,梁长32.6m,梁宽12.2m,梁高2.7m)。5.2试验荷载5.2.1理论试验载荷:简支砼箱梁长32.6米,设计计算跨度31.1米,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