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记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6379333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记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内容增强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活动时间2017.03.14活动地点小会议室参加人员负责健康课程教师主持邱雄记录员曾展葵活动过程记录:一、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了解了最基础的健康卫生知识,并养成了一定的健康卫生习惯。“六 大行为习惯”培养活动和健康教育课、讲座、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 们活泼向上,特别渴望成为“卫生小卫士”及“体育小健将”。但学生良好的健 康卫生习惯和身心素质还需不断培养。二、教学目标:1.倾听生命的声音,感受生命的神奇,了解男孩与女孩的不同,共享生命的美 好。2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充满自信,演绎平凡而又 精彩的人生。3了解生活中安全保健

2、知识,如保护自己的眼睛、预防流感、安全用电、文明坐 车等,学习保护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4感受劳动的乐趣,学习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三、提高质量的措施:1开展讲座、手抄报比赛、知识抢答赛、儿童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快乐 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2每月开展“卫生小卫士”和“体育小健将”等评选活动,树立学习的榜样,激 发学生的兴趣。3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CA1课件、幻灯、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4利用校园网、黑板板等窗口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 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并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3、。5. 与家长紧密联系,创设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6. 开展“我想对你说”等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活出自己的精彩人 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活动内容运动系统活动时间2017.04.16 活动地点小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负责健康课程教师主持邱雄记录员曾展葵活动过程记录:一、构造与功能1、骨骼和肌肉群让学生边听讲解边在自己的身体上触摸相关肌肉标志骨骼标本2、功能;支持作用保护作用运动作用3、运动系统发育男女生的差异二、运动系统健康的标志1、主观标志(自我感觉标志)2、客观指标三、常见疾病与健康的维护1、骨折教授学生二角巾、绷带使用基本方法,手臂骨折的固定方法2、脊柱侧弯四、

4、健康维护原则1、注意合理饮食2、坚持运动适度3、注意良好的体态站、行、坐、卧活动内容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活动时间2017.05.18活动地点小会议室参加人员负责健康课程教师主持邱雄记录员曾展葵活动过程记录: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活动而摄取,利用食物 的综合过程叫营养。而我们经常说的“吃得好,就是营养好”的看法是不全面的。2、营养素,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有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 类,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身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和供给能量。J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维生素T3、营养素的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份,人体的肌肉、骨血液、内 脏

5、、皮肤等都是这蛋白质组成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更离不开蛋白质。 、脂肪:脂肪是构成身体组织的重要成分。细胞和脑、神经组织中都有脂肪或 脂肪化合物。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食物。 、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构成身体组织的生要部分,细胞血液和神经 组织中都有糖,糖能帮助肝脏解毒,保证身体糖的供给。活动内容内脏器官活动时间2017.06.20活动地点小会议室参加人员负责健康课程教师主持邱雄记录员曾展葵活动过程记录:一、构造和功能 挂图演示:1、呼吸系统2、消化系统3、泌尿系统4、生殖系统(多媒体非常青春部分)二、内脏器官健康的标志1、呼吸系统:2、消化系统3、泌尿系统4、生殖系统三、常见病与健康维

6、护1、急慢性扁桃体炎2、哮喘3、龋齿4、蛔虫症5、遗精和痛经四、内脏器官的健康维护1、呼吸系统:2、消化系统保证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时避免大量饮水和过度喝饮料(3)专心吃饭坚持饭前洗手,饭后散步(5)不要带不良情绪吃饭3、泌尿系统4、生殖系统活动内容人体感觉器官活动时间2017.09.20活动地点小会议室参加人员负责健康课程教师主持邱雄记录员曾展葵活动过程记录:一、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眼眼的构造和功能2、耳耳的基本构造和功能3、鼻鼻的构造和功能4、舌舌的构造和功能5、皮肤皮肤的构造和功能二、人体感觉器官的健康标志1、视力;(1) 视力正常(2) 视野检查和眼球运动正常(3) 光觉和色觉正常2

7、、听力(1) 听力正常(2) 无耳鸣和眩晕现象3、嗅觉、味觉(三个瓶子闻:醋、水、酒精、)三、感觉器官常见疾病与保健1、近视(投影演示、物理实验)预防:(1) 充足营养不偏食,少食糖;(2) 课间休息(3) 注意读书写字距离和姿势;(4) 定期检查视力2、沙眼活动内容健康教育计划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活动时间2017.10.12活动地点小会议室参加人员负责健康课程教师主持邱雄记录员曾展葵活动过程记录:蔡老师:学生们已经了解了最基础的健康卫生知识,并养成了一定的健康卫生习 惯。“六大行为习惯”培养活动和健康教育课、讲座、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的活 动让学生们活泼向上,特别渴望成为“卫生小卫士”及“体育

8、小健将”。但学生 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和身心素质还需不断培养。必须让了解生活中安全保健知 识,如保护自己的眼睛、预防流感、安全用电、文明坐车等,学习保护自己。培 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黎老师:(采取的措施)1. 开展讲座、手抄报比赛、知识抢答赛、儿童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快 乐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2每月开展“卫生小卫士”和“体育小健将”等评选活动,树立学习的榜样,激 发学生的兴趣。3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件、幻灯、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石老师:1.利用校园网、黑板板等窗口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 创造一个优美健康

9、的生活环境,并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2. 与家长紧密联系,创设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邱老师:开展“我想对你说”等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活出自己的 精彩人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总结: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得出了“健康教育计划”的基本方法和措施活动内容人体的调节系统活动时间2017.11.20活动地点小会议室参加人员负责健康课程教师主持邱雄记录员曾展葵活动过程记录:一、三大系统的构造和功能二、调节系统健康的标志:1、一般的健康状态2、膝跳反射(演示)3、角膜反射(演示)4、各项检查(投影医院的检查单)三、常见病与健康维护 图片展示:1、癫痫2、呆小症

10、3、地方性甲状腺肿4、艾滋病四、人体调节系统的健康维护1、学会科学用脑2、注意饮食结构,不要随意进补3、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活动内容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活动时间2017.12.15活动地点小会议室参加人员负责健康课程教师主持邱雄记录员曾展葵活动过程记录:一、急救从家庭开始美国每次年约有70万人死于心脏病急症,其中1/2是死于“医院外”,即在病人家中和送往医院的途中。根据北京急救中心1990年1月至1994年6月共四年半 的时间内大量日常统计资料,88%的猝死发生在家庭。对猝死的年龄分析表明, 5059岁这个年龄组占的比例最高。一些其他的意外,诸如吃错了药,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小儿气管异物,老

11、人噎 食等,家庭也是最常见的发病环境。因此,急救的“第一现场”是家庭。做好家 庭急救,对于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让生命重现辉煌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病例中,约有1/2以上是死于发病一小时内。究其原因 是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所谓“第一目击者”就是病人身旁、周围的人,就是广 大的民众。平时积极提高民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一旦发生意外,如能在现 场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病人就能及时得到周围人们的有效的救治。三、 急救电话救护第一步。急救电话是急救通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急救通讯系统是急救反应的中枢,应急 工作的前哨。它负责急救信息的接收、传送、应召、指挥与协调等联络工作,使 医院

12、外和医院内急救工作各环节协调紧密结合,迅速反应,运行无阻。当发生重 大灾害事故和成批伤病员时,急救通讯系统成为国家、城市、地区和医疗急救指 挥联络系统。“120”中国的急救电话号码呼救电话讲什么:语言必须精练、准确,重要的一定要讲清楚,无关的话不讲, 以免耽误时间。电话中一般要讲清以下几点:(1) 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2) 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大出血、呼吸 困难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以及过去的病史与本次发病有关的部分;(3) 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报道场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 地点,最好是在有明显醒目标志处;(4) 意外灾害事故还需

13、说明伤害性质、受伤人数等情况。急救医生根据上述呼救内容,携带急救药品装备,准确及时赶到现场,迅速救援。四、急救前如何对病人进行最简单的检查?对受伤或发病的人进行急救之前,首先必须观察病人的变化。通常在现场应检查 的最简单、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心跳、呼吸。(1)心跳:婴儿每分钟心跳130150次/分钟,儿童110120次/分钟,正常 成年人心跳次数为每分钟60100次,心脏跳动的节律一般与全身大动脉搏动的 节律相同。检查脉搏通常选用较表浅的动脉,最常采用手腕部靠拇指一侧的桡动 脉,还可选用耳前的颞浅动脉,颈部气管旁的颈动脉等。检查者将食指、中指、 无名指并齐按放在患者近手腕段拇指一侧桡动脉上,压力大

14、小以能清楚感到搏动 为宜。注意不要用拇指摸脉,也不可用按压双侧颈动脉。(2)呼吸:正常人呼吸均匀而规则,成年人每分钟1620次,小儿每分钟可达 2030次,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44次。呼吸的观察主要是看患者胸廓 的起伏,除注意一分钟呼吸次数外,还要注意节律是否均匀,呼吸深度是否一致, 呼吸时有无异常气味呼出。重患者呼吸运动极为微弱,甚至不易见到胸廓明显起伏,这时可见薄纸片或小草、 树叶、棉花丝等放在患者鼻孔旁,看这些小物体是否来回飘动,即可判定呼吸是 否存在。五、家庭急救“八戒”一戒惊慌失措: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慌张张用手拉拽触电者,只能连自己 也触电。此时应首先切断电源,用木棍等绝缘体使病人脱离电源再行救护。二戒因小失大:遇到危重病人,先看病人是否还有心跳呼吸,瞳孔和神志情况如 何。如果心跳呼吸已停止,则应马上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而不能 急于包扎止血(病人已死,止血何用)。三戒随意搬动:万一发生意外,家人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猛推猛摇病人, 搬来拖去。其实,最好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脑出血,脑外伤,急性 心肌梗塞,骨折病人更忌搬动。四戒舍近求远:急救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就近送医院,特别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