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实务试题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6379324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实务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实务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实务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实务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实务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实务试题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七、 案例评析(一)例题一某县城西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风景名胜区,南部、东部均为平原。规划高速公路从西北穿越县城, 顺着水源地(北江)直至东南方向紧靠县城的区域中心城市甲。县域共设置5个重点镇,10个一般镇,一般镇的人口、规模都均衡。重点镇A位于西部,山区中间, 有一条公路与外界连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镇B位于西北部,有高速公路环绕,重点发展商贸和 旅游,周边有2个一般镇,距离较近;B镇上方还建有水库2,临靠水源地。重点镇C位于北部风景名胜区 范围内,重点发展建材、旅游,风景名胜区周边有水库1。重点镇D位于南部,有一条公路与县城联系,重 点发展商贸。重点镇

2、E在东部,紧靠高速公路和北江,临近区域中心城市甲,重点发展化工和物流。2009年,城镇化率32%,规划到2020年,总规划人口 80万,城镇人口 50万,还有重点镇镇域人口万 一个,一般镇万人口 一个。请指出该城镇体系规划的不当之处及其理由。1 .审题例题的第一段说明了该市的位置、地理状况和自然资源。这些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后面的城镇 体系的确定和功能定位,既是有利的支撑条件,又可构成限制因素。风景名胜区、现状水系、道路交通系 统等因素,均对城镇体系的确定和产业安排有一定的限制要求。考试时,大家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 头脑,在快速阅读考题的同时,对这些出座者有意点出的内容,必须具有较强的

3、把握能力。例题的第二段是对城馍体系规划内容的综合意图和目标;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职能分工和交通规划做 出较详细的说明。答题的思路就从这些详细的规划要点与该市的自然资源状况对比中产生。例题的第三段是对城镇化水平的预测,以及人口规模规划。例题的最后一段提出问题,此题为反例。大家要注意:要围绕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存在的问题方面回答 问题,并且要注意题目中要求,说明提出问题的理由。综合题目的文字和规划示意图,现对例题中给出的条件和规划要点汇总,分析如下:首先,从城镇化水平的预测上看,该县的2020年规划城镇化水平65轧 而2009年城镇化率仅为32乐 在10年间城镇化水平提高近1倍,明显偏高,不符合客观规

4、律。其次,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确定应本着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发展原则,统筹研究确定。县级城市规模 有限,城镇体系中重点镇5个和一般镇10个,每一个镇的人口规模较小,容易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 浪费,不利于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利于重点镇的发展。同时城镇体系规划应坚持区域空间 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规划应加强整体性,充分发挥重点镇的带动作用。再次,重点镇的确定应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重点镇A位于西部 山区中间,交通条件较差,故不宜作为重点镇。而重点镇B和周边2个小镇距离较近,规划过于零散。重 点镇C与县城隔江而望,交通联系不便,也不宜作为重点镇;且重点镇C

5、位于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而建材 产业将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水资源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重点镇D在交通方面仅有一条公路与 县城联系,交通条件较差,而商贸产业需要较好的交通条件,故重点镇D的功能定位不合理。重点镇E的 石化产业临北江,下游是城市甲,污染水源。最后再看一下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应有利于县城和重点镇的交通联 系,并应兼顾一般镇的交通组织,同时水库与高速公路作为区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空间布置应保证必要 的安全距离。2 .参考答案(1) 2009年城镇化率32乐根据现有数据判断,该县的2020年规划城镇化水平65蒋偏高,不符合城 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2)城镇体

6、系结构不合理。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确定应本着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发展原则,统筹研究 确定。县级城市规模有限,本城镇体系中重点镇和一般镇数目较多,人口规模较小,容易导致基础设施的 重复建设和浪费,不利于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利于重点镇的发展。(3)城镇体系规划应坚持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本空间布局松散,县城、重点镇、一般镇的 整体性不强,交通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基础设施共享,难以发挥重点镇对于县城的分工协作、相互促进 的作用。(4)重点镇的确定应考虑用地自然条件和对外交通联系。重点镇A位于西部山区中间,用地条件局促, 且仅有一条公路与外界连接,交通条件较差,故不宜将A规划为重点镇。重

7、点镇C位于北江北部,与县城 隔江而望,交通联系不便,隔江发展,经济成本较高,故不宜将C规划为重点镇;而重点镇B和周边2个 小镇距离较近,应整合规划。 5)重点镇的功能定位应结合城市人口、资源、环境,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重点镇C位 于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规划重点发展建材,将造成环境污染,难以满足水库对于环境的具体要求和风景名 胜区的保护,故重点发展建材,不利于水资源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不合理。(6)重点镇D位于南部,仅有一条公路与县城联系,如重点发展商贸,则需要较好的交通条件,最好 能临近高速公路或水运交通,故重点镇D的功能定位不合理。 7)重点镇E的石化产业临北江,下游是城市甲

8、,污染水源。(8)高速公路布局不合理,应有利于县城和重点镇的交通联系,并应兼顾一般镇的交通组织,同时水 库与高速公路作为区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空间布置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二)例题二某大城市,市域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有两个主要城市A和B,两城市相距 8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A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120万人。城市B为滨海港口城市, 规划人口规模45万人。其他中小城市的规划人口规模10万-20万不等。市域内有一条现状国家级高速公路自南向北穿过。该市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在近期重点选址新建石化工业园区、电子工业园区、区域性 物流园区、新机场和环形

9、高速公路等项目(详见附图)。请指出上述建设项目在规划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例题三某中等城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附图为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该市西邻某省会城市(约1小时车程), 东临某中部省,全市面积万km;辖一区(市区)、一市、七县、39个镇、75个乡。现状市区城市人口万, 总人口 529万。市域北部为山区,南部为丘陵地带,经济发展南北不平衡,现有两条国道、两条铁路通过 该市。规划要点如下:1 .规划期末,市域城镇空间结构重点形成一条市域中部的东西向的城镇发展主轴,市域南部沿铁路线的东 西向城馍发展副轴,市域南北向沿国道的城镇发展副轴。2 .依据市域城镇职能的作用范围,充分发挥城镇的区域中心作用,将市域划分为北、中、南三个经济区。 3.按照一级中心城市、二级次中心城市、三级中心城镇、四级城镇的等级序列,形成四个层次的城镇等级 结构,并制定相应的分级发展原则。4.按照市场经济效益原则和区域平衡发展原则兼顾的指导思想,将其纳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去。试评析该规划在城镇布局方面的特点。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