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学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376051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疗学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理疗学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理疗学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理疗学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理疗学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疗学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疗学知识点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疗,把研究和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目的的方法或学问。理疗的传统分类:针刺疗法、温灸疗法、手法治疗、拔罐疗法、运动疗法、中药外治.理疗的治疗作用:1消炎止痛2.镇痛作用抗菌作用。镇静与催眠。兴奋神经肌肉6。缓解痉挛7软化瘢痕、消散粘连8。加速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0.增强机体免疫机制。脱敏作用。抗癌作用基本原则:救死扶伤2明确诊断3。心理因素.整体观念.综合治疗6.方法优选7.因人施治治疗部位9剂量学问题10疗程确定直流电疗法,在导体中,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电,用此方法作用于人体,来治疗疾病

2、的方法叫直流电疗法.极性的鉴定:.水电疗法2。舌上测定法。淀粉测定法4.试纸测定法。适用证:1。神经科疾病2.内科疾病3.外科疾病4妇产科疾病5.小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7皮肤科疾病禁忌症: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湿疹以及对电流不耐受者。对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治疗时要谨慎从事,以免引起烧伤。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失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1延缓病变肌肉的萎缩2.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酶系统和收缩物质的破坏.3。保留肌肉中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其挛缩和束间凝集。抑制肌肉的纤维化。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以一定技术参数的低频脉冲电流,经皮肤输入人体,用于治疗急慢性疼痛的方法。作用原理:.镇痛机制2

3、.治疗急性疼痛3治疗慢性疼痛。适用证:急慢性疼痛、短期疼痛、周围循环障碍、用于小手术,致痛性操作过程中加强镇痛效果。禁忌症:1。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严禁使用.严禁刺激颈动脉窦以下情况要慎用: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要使用、眼睛部位的治疗、对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的头部、电极置于人体体腔内的治疗等4注意有认知障碍的患者,不应进行自我治疗。间动电疗法,间动电流是将50z交流电经整流后叠加在直流电上构成的一种脉冲电流。用这种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中频电疗法,在医学上把应用电流脉冲频率1-100khz治疗疾病的方法。音频电疗法治疗作用:1解痉镇痛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软化瘢痕、松解粘连4。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5调节神

4、经系统功能.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渗入7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适用证与禁忌症:主要适用于术后粘连、瘢痕疙瘩、肠粘连、肩关节周围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咽喉炎、声带结节、腰肌劳损、注射后吸收不良或硬结等。对于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热、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等视为禁忌症。干扰电疗法,又称交叉电疗法。它分为静态干扰点、动态、和立体干扰电疗法三种。治疗作用:1镇痛作用2促进血液循环3。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4.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5。对自主神经的作用6促进骨折愈合适用证与禁忌症: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肠麻痹、胃下垂、尿潴留、二便失禁、雷诺病、早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废用性肌萎缩、肩周炎、颈椎病、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

5、出症、腰肌劳损、关节扭伤、各种神经痛神经炎等.对于出血、急性化脓性感染、孕妇下腹部、心脏部位等,应视为禁忌范畴。调制中频电流治疗作用:1.镇痛作用。促进血液循环3.促进淋巴回流4.锻炼骨骼肌.提高平滑肌张力6.调节植物神经功能7.消散慢性炎症.高频电疗法,利用频率100hz以上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治疗疾病的电疗法。高频电的生物物理效应:高频振荡电流的类型:等幅振荡电流、减幅振荡电流、脉冲等幅振荡电流、脉冲减幅振荡电流。高频电流作用下人体组织的电磁学特性:1.导体特性2。电介质特性3电容特性4。磁性5.线圈特性。热效应的生理与治疗作用:1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而止痛.2。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

6、3.适宜的温热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组织的渗出物、代谢产物、致痛介质的消散,局部营养的改善,可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起到消炎作用。可以降低肌张力。非热效应是高频电疗时,虽不足以引起机体的感觉,但在微观上已对机体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该效应的生理与治疗作用:促使机体的生长发育,神经纤维的再生加快,白细胞吞噬作用的加强,急性炎症发展受阻等。短时间、无热量的高频电疗可以控制早期的急性炎症;晚期炎症且有化脓趋势不可避免时,应用此剂量可促使病灶尽快局限成熟.短波电疗法,应用波长10010m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电疗法。剂量、时间、疗程:1级,无热量;,无温热感;

7、级,微热量,有微弱的温热感;级,温热感有明显的温热感;4级,热量,有强烈热感(只用于射频的肿瘤热疗中)。急性宜用脉冲式,无热量;慢性病变宜用微热-温热量;肿瘤宜用热量。治疗时间:每次5-20分钟不等.急性病变宜用脉冲式无热量,短时间。疗程:通常每日或隔日一次,1020次为一个疗程,急性病变可每日12次。注意事项:1。治疗室需木地板,治疗床、椅为木制品,暖气机水管等加隔离罩,治疗仪必须接地线.2。除去患者身上一切金属物,禁止在身体有金属异物的局部治疗.3.治疗部位应干燥,禁穿潮湿衣服及金属织物治疗,治疗前擦去汗液,除去伤口的湿敷料及伤口的分泌物。4.使患者保持适宜的治疗体位,维持治疗局部的平整,

8、对不平整的局部宜适当加大治疗间隙;对双膝或踝两侧对置的治疗时宜置衬垫于膝间,以免电力线集中突起处,以保证电力线的均匀。5电极面积应大于病灶,且与体表平行。6两电极电缆不能接触交叉、或打卷,以防短路;电缆与电极的接头处及电缆与皮肤间需以衬垫隔离,以免烫伤.7治疗中患者不能触摸仪器及他物,治疗中要询问患者的治疗感觉,尤其对有感觉障碍者,以免烫伤。适用证:。主要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炎症及疼痛2.无热量短波可用于急性炎症3。短波高热疗法可配合化、放疗治疗肿瘤.禁忌症恶性肿瘤(大功率热疗除外)、出血倾向、结核病、妊娠、身体局部有金属物、心脏起搏器植入者。超短波电疗法,应用波长10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所产生的高

9、频电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电疗法.电极的选择:1.电极种类:小而浅的部位,如眼耳鼻喉及皮表,可选用圆形电极、较深的病灶,可选用玻璃电极、较平坦的胸背腰等部位,可选用长方形板极、急性炎症,感染,伤口,溃疡等宜选用有支架以空气为间隙的电极。电极大小:除浅表的治疗外,电极应比病灶面积大,以电极的直径与病灶截面最大径线之比为1。:1为宜,使电力线作用深且均匀。红外线的物理特性:1。红外线是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光线,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疗法为红外线疗法。波长为760nm50um之间。医用,短波红外线70nm15um,长波红外线1。um1um. 2。穿透能力:短波1-1mm,可达真皮及皮下组织,长波0。051n

10、m,仅达皮肤表皮的浅层。3.治疗应用红外线的强度为0.0749/m2,治疗时皮肤因充血而发红,出现斑纹或网线状红斑,可以持续0分钟-1小时.红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2促进肿胀消退。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4.镇痛5。表面干燥照射距离、时间和疗程:距离36cm,每次030分钟,每日一次一般亚急性7-0次一个疗程,慢性52次一个疗程。注意事项:。首次照射前必须询问并检查局部知觉有无异常,如果有感觉障碍,一般不予治疗,必须照射时需观察,以免烫伤。2新鲜的植皮、瘢痕区,其血液循环、散热功能不佳,红外线照射时宜拉开距离,以免烫伤,对于水肿增殖的瘢痕,不宜用红外线照射,以免促其增殖。.急性外

11、伤后,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约2448小时后局部出血、渗出停止后可用小剂量开始照射,以免肿痛、渗出加剧。4红外线照射时需保护注意眼睛。因红外线照射眼睛引起白内障及视网膜灼伤。照射头部时,需戴绿色防护眼镜或用浸水棉花敷于眼睛上。5.动脉阻塞性病变,不宜用红外线照射。6。皮炎时忌用红外线照射,以免炎症加剧。适用证:主要用于缓解肌痉挛、改善血运、止痛。常用语亚急性及慢性损伤和炎症。禁忌症:出血倾向者、高热患者、活动性结核、严重动脉硬化、代偿不全的心脏病等.医用紫外线:长波400-320nm,中波2050,短波250180.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70nm,核酸27030nm.穿透:短波0。00.1n,中

12、长波0-nm,相当于表皮深层,部分达真皮层、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1。红斑反应,以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经过一定时间,照射野皮肤上呈现的边界清楚、均匀的充血反应.2.红斑反应与波长的关系:297nm最显著,30和420m最弱。治疗作用:1消炎2。脱敏3。镇痛4。促进伤口愈合5杀菌6.促进维生素的形成7调节机体免疫机能8。光致敏作用紫外线剂量的分级及照射面积:0级红斑量(亚红斑量),照射剂量小于1ME,照射后无肉眼可见的红斑反应发生.可用于全身照射。1级红斑量(弱红斑量),照射剂量相当于12MD。照射后6-小时出现可见的轻微红斑反应,小时内消退,皮肤无脱屑.照射面积不超过

13、800cm2为宜。2级红斑量(中红斑量),照射剂量为35ME,照射后小时出现明显红斑反应,伴皮肤水肿,-3日消退,皮肤有斑片状脱屑和色素沉着。照射面积同1级红斑量.3级红斑量(强红斑量),照射剂量为61ME,照射后2小时出现强红斑,23周消退,皮肤大片状脱皮,色素沉着明显.照射面积以不超过0cm2为宜。4级红斑量(超强红斑量),照射剂量为20MED以上,红斑反应剧烈,主要用于炎症及感染的创面.激光器的分类:。按工作物质分为气体、液体、固体、半导体激光器等2.按光输出方式分为连续、重复脉冲及单脉冲激光器等.按波长范围分为紫外、红外、可见光激光器等。物理治疗常用的超声波频率范围00-10hz超声波

14、的生物物理特性:1。超声波的机械作用2热作用3.空化作用作用原理: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组织产生机械作用、热作用和空化作用,导致人体局部组织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壁蠕动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加强,离子重新分布,新陈代谢旺盛,组织中氢离子浓度减低,ph值增加,酶活性增强,组织再生修复能力加强,肌肉放松,肌张力下降,疼痛减轻或缓解。治疗作用:1。神经系统2.皮肤3.肌肉与结蒂组织4.骨骼细化系统6。心脏血管7。血液8.生殖系统9。眼。超声波的治疗强度:连续超声波脉冲超声波固定法移动法固定法移动法小剂量0。.205-.80.3-0.51.01。4中剂量。3.409-1。060。1。20大剂量0.5.8。

15、3。009.2。1-2。5超声波的治疗的禁忌症:1.恶性肿瘤2。急性全身性感染高热4.活动性结核5.出血倾向6严重支气管扩张7。孕妇腹部8儿童骨骺部9.感觉神经异常的局部。磁场的生物学效应:1。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2。对血液的影响3.对胃肠功能的影响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5对肿瘤的影响对细菌的影响。治疗作用:1。止痛作用2。镇静作用3.消炎作用4.消肿作用5.降压作用6.止泻作用。促进创面愈合作用。软化瘢痕作用9.促进骨折愈合.对良性肿瘤的作用。磁疗的剂量:小剂量或弱磁场,磁场强度0020.1。 中剂量或中磁场,磁场强度0.1-02T3. 大剂量或强磁场,磁场强度0.2以上.磁疗的副作用:1.磁疗的副作用是在磁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反应,停止治疗后该不适反应减弱或消失,再次应用磁疗后,不适反应再次出现。磁疗副作用的发生率在0%以下。2。磁疗副作用的表现,心慌,心悸,恶心,呕吐,一时性呼吸困难,嗜睡,无力,头晕,低热,皮疹等,个别患者白细胞降低.3。易出现磁疗副作用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