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手抄重点笔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6363523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手抄重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手抄重点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手抄重点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手抄重点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手抄重点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手抄重点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手抄重点笔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整理:遥远的音阶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来的,这些都是书中的精华。愿此资料能助所有中学老师考试一臂之力!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紧密结合的产物。定义: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的活动规律。 “学与教”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体系桑代克: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尊定者。“五要素”和“三过程”学说:五要素:学生,它是学习的主体因素教师,它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

2、内容,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主要住处信息教学媒体,它是学教内容的载体及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1.学习心理学2.教学心理学3.学校心理学4.学科心理学5.教育社会心理学6.教师心理学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完形主义代表:考夫卡)它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相关的心理现象、心理事实及其规律的知识学问体系。态度:实事求是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三.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共同点:关心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道德品质的发展等。不同点: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现象中宏观性问题,如教学本质、目的、制度、原则、方法、管理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活动中比较具体的微观性问题。四.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新趋势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孕育和积累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2、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拍拉图、亚里士多德。3、夸美纽斯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4、赫尔巴特强调教育

4、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他建立了“四段论”它率先提出教师是人类的一种神圣职业。5、1792年世界上第一所培养教师的专门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成立二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和历史发展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冯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科学正式创立。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桑代克1930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才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真正标志。桑代克是世界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发)代表:杜威的“芝加哥实验”、贾德的迁移实验、维果斯基、聂恰耶夫、鲁宾斯坦。3、成熟、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代表

5、:斯金纳、布鲁纳、罗杰斯、赞科夫。主要标志是:(1)研究内容日益集中,学科体系逐步稳定。形成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双峰对峙”的发展格局。(2)理论观点之间的分歧日趋缩小,相互融合吸收。(3)更加重视结合教育实际,积极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4)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的研究异军突起。三、当前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1、从研究主题有四个趋势(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2、从理论范式来看当前教育心理学已经向认知心理学发展。3、从研究重点看,从实验研究向教育现场实验研究以及教育促进研究发展。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程序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

6、原则。2、整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变量1、客观刺激变量=自变量。常见的类型:外部刺激、被试的特点和环境因素。2、反应变量=因变量。3、无关变量的控制三、教育心理学常用的技术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2、实验法。3、测量法。4、调查法。5、经验总结法。6、教育行动研究。四、教育心理学研究地程序。1、选择和确立选题;2、文献综述;3、形成假设;4、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5、资料的收集和整理;6、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与特点(一)心理发展实质。广义:终身发展。狭

7、义:出生到成年,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心理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加,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推动心理发展研究的力量,首先来自社会实践。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牲1、少年期(初中阶段)特点: (1)初中生在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成人感,但由于心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心理上具

8、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2)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水平还较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初中生辨证思维开始萌芽,使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4)初中生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5)由于身体外形的变化,(6)初中生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7)初中生道德行为更加自觉,2、青年初期(高中阶段)(四)心理发展中几个重要问1、学习准备问题。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学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包括:横向准备和纵向准备。2、关键期问题。由奥地利习性学家罗伦茨首先提出。3、终身发展问题。二、影响心理发

9、展的基本因素(遗传与环境)遗传决定论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2.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3.教育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二节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一、自然成熟说。代表:格塞尔,其著名实验“双生子爬梯”二、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一)本质。人类的认识起源于主体本身的活动操作。活动操作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图式:反应模式或认知结构,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

10、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三)心理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2、前运算阶段(27岁)(1)思维的不可逆转性的刻板性。思维的不可逆转性即思维只能向前推理,不能向后退(2)自我中心化特征,表现不为非作歹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掌握4、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以命题的形式进行运算,形式运算属于人类最高级的思维,形式逻辑等抽象思维水平是一个人智慧聪明程度的主要标志。(四)新皮亚杰主义。皮亚杰强调心理发展的结构论,而新皮亚杰主义者主张的是建构论。(五)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

11、发展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概念: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他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指出人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个性因素和社会实践活动因素的制约。四、儿童心理理论。1、理论论。2、模拟论。3、模块论第三节 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一)定义:个性是指人在遗传与后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集中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和人格倾向性等方面的差异。教育者认识和理解学生的个性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二)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既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三)影响人格发展的

12、社会因素。主要有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它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心理成分。(二)自我意识的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三个阶段。第五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它表现为一个人习惯采取什么方式对外界事物进行认识,没有好坏的区分。学生之间的认认识差异主要表现在: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代表:威特金)2、沉思型与冲动型(代表:卡根)3、辐合型与发散型(代表:吉尔福德

13、)(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来衡量。智商呈常态分布。2、智力量表。(1)斯坦福比纳量表: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对比奈西蒙量表的修订。1986年第四次修订,量表包含15个分测验,评定4个认知领域:言语推理、抽象/视觉推理、数量推理和短时记忆。(2)韦氏智力量表:包括:学前儿童、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包含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智力的差异分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两类。3、智力的性别差异:(1)在整体上没有差异,只是男性的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2)在智力结构方面存在差异。(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根据

14、学生的认知差异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识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确良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手段。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性格的定义: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有好坏之分(二)学生的性格差异。1、性格特征差异。包括:性格的现实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2、性格类型差异。代表:荣格。它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最先提出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依据一个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分:独立性和顺从型(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第

15、三章 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问题的一般概述一、学习的概念。广义: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次广义:专指人类的学习。狭义:指在校生的学习二、学习的类型。索里把学习类型分为五种:联想性学习、尝试学习、模仿性学习、顿悟性学习及含有推理的学习。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奥苏泊尔: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安德森: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梅耶: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国内学者: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智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五种。三.、中学生学习及教育的主要任务;1、身体发展方面,要加强身体保健和青春期教育。2、认知和学习方面,抽象思维和探究能

16、力的培养提高是重点任务。3、思想道德方面,加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是一个特殊的学校教育发展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它由迷笼实验。提出学习的联结理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错误的过程;在尝试过程中,逐渐把问题情境、成功反应、行为结果强化联结起来。并提出学习的联结理论。1、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2、学习联结是通过多次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一种过程。3、总结了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二、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学习理论。1、对学习本质理解。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