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教师资格测试说课辅导内容雷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36235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教师资格测试说课辅导内容雷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9年教师资格测试说课辅导内容雷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9年教师资格测试说课辅导内容雷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9年教师资格测试说课辅导内容雷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9年教师资格测试说课辅导内容雷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教师资格测试说课辅导内容雷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年教师资格测试说课辅导内容雷雨【说教材】今天我上的课文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 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 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 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虽然篇幅比较短小, 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 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 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 增添生活的乐趣。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 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情特拟定教学目标

2、如 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压”等四个生字,会写“垂”字。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 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 悟和生成。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 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 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 后景物的变化。【说教法学法】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 了 “情景教学”、“自主阅读”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 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 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

3、学生参 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学生生活经 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 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 学生的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了学生 的头脑中。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 雷雨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语言,感悟了语言,积【说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关于雷雨你知 道些什么?(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课堂开始让学生谈论自己喜 欢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进入文

4、本,看课文是怎样 写雷雨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 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也容易教死。几次试教以 后,我选择了给调皮的课文乱了顺序,请你给他们排排队的 这种方式,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这环 节安排指名三位学生读。与初读课文相比较,这次读的要求 不但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在读的同时给学 生布置了听和思考的任务,让他们思考,朗读的课文写了什 么时候的景色?我觉得读要体现层次性和目的性,扎扎实实 地读好每一遍课文,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品读课文:本课时安排了品读雷雨前的段落。自由读1-3自然段:你看见了

5、什么,听见了什么?主 要是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 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 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这种紧张气氛。试教几次以后,感觉这种气氛真的很难言传。如“满 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一句中,“压”字用得很妙。但 小孩子就是感觉不到闷热。我想还是得让他们进入到情景中 去。教师用语言去营造这种情景,渲染这种气氛。“满天的 乌云,黑沉沉的像巨石一样向你压下来了”“夏天的午 后,天气非常炎热,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越压越低 在体会风大这个环节里,让学生角色换位,当一当小树。有 经历,才有感受。没经历,就去创造经历吧。我就这样安慰 自己。四)拓展联系,升华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 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品读环节 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 深理解和体验,希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 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