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千克、克、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6362349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千克、克、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千克、克、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千克、克、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千克、克、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千克、克、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千克、克、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千克、克、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千克、克、吨讲课教师张颖单位法库县东湖小学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 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重量进一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3 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重点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天平、砝码、硬币、台秤、电子秤、人体秤、两袋盐、水果、奶、快餐面

2、、沙子、大米等各种物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做背一背的游戏。2、 请三个同学互相背一背,然后说说自己对同学的体重有什么感受?3、 人是有轻有重的。那我们身边的物体是不是这样呢?学生任选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两只手掂一掂,说说谁比谁轻。4、 物体有轻有重,那么轻重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吨。(板书课题)二、 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你们都认识什么秤?这节课我们就用台秤和天平来称重量。在你们的桌上都放着规格一样的袋盐,

3、两袋盐有多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用秤称一称,验证一下好吗?谁会看这种台秤,说说怎么看?小结: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请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拿着两袋盐到前面来称一称。(2)掂一掂。请同学们把2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这1千克的重量。 (3) 估一估。同学们都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同学们借助1千克盐的重量带给我们的感受,估计一下你们小组的水果几个大约重1千克,看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现在你们就来称一称吧。 同学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估计1千克的重量就已经很接近了。刚才,小组在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有1个小组的做法和大家不太一样,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 你们觉得这种

4、方法怎么样?(4) 找一找。我们知道了1千克的重量,在你们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大约重1千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5) 猜一猜。老师这有两样东西,(出示:一大堆棉花,一小堆铁钉)你们猜猜哪个重? 为什么?到底谁说得对?你们自己想办法验证吧。那我想问问,刚才说棉花重的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小结:物体的的体积大,但不一定重;体积小,不一定就轻。(6) 拎一拎。老师这还有些东西(大米:2千克,沙子:3千克,油:5千克)同学们拎一拎,感受这些物体大约重几千克?再看看下面的标签。(7) 说一说。 除了这些,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还有哪些?想称称自己的体重吗?好,到前面称称吧,一个人称,另一个

5、人读数2、 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同学们知道了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我这有一枚2分硬币,我们称称它的重量。(放在台秤上)那这枚2分硬币还能不能用千克做单位表示它的重量呢?那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想知道它的重量吗?我们可以用天平称一秤(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称重)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 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1克的重量非常轻,看看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我们称称看,3粒花生的重量是不是1克?(在天平上称超过1克,减1粒,再减1粒。)大家看,像这样的1粒花生的重量大约是1克用手掂一掂你身边的比较小的文具,估计一下它的重量。 3、建立千克与克的

6、联系。老师这有一大袋和一小袋米,小组互相掂一掂,估计一下它们的重量。老师告诉大家,课前老师已经称好了它的重量,是200克。那小袋的呢?对了。每组大小两袋米合起来重多少克?那计算一下,4组合起来呢?我们把这些大米放台秤上称一称,读出数来? 通过实际称重,我们又知道这些大米的重量是1千克,(指板书:1千克 1000克)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千克和克写成1kg=1000g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并了解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我们看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名同学分别是胖、中、瘦到前面做背一

7、背游戏,背的同学谈自己对同学体重的感受。掂物体,感知轻重,谈对物体重量的感受。 学生答: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答:弹簧秤、 台秤、 电子秤、天平 学生答 :1000克 学生答: 我看到袋上写着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就重1000克。 学生答:现在什么也没放,指针指向0,如果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2就是千克。 学生(分别称出2袋盐的重量)正好1千克。 操作感受 用袋装水果,估计重量 把小组估计的水果放在秤上称。 小组代表汇报:我们小组先是掂一掂2袋盐,再掂一掂5个桃子的重量,感觉有些轻,就又加了1个桃子,再掂一掂,差不多,才认为6个桃子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这种方法很好,可以估计的更准确一些。2袋

8、挂面、4袋奶学生答:棉花重学生分组合作:组长让组员掂一掂,称一称再派代表汇报。物体的轻重不能光看堆大,堆小。分组拎物品,感受几千克的重量。青菜、面粉人体的体重。太轻了,指针根本没动。用“克”做单位。1克动手操作,感知1克扣、2个曲别针、一个小药片3粒花生大约重1克。一支铅笔大约20克,一块小橡皮大约1克,一张纸大约5克估计大袋大约100克、150克。 大约50克。重250克。1000克。1千克。1千克=1000克 背一背、掂一掂、比一比三个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估得比较准确的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在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同时感受收获知识的快乐。板书设计 三、千克、克、吨 1千克=100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