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滚动练245单元0729134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63623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滚动练245单元072913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滚动练245单元072913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滚动练245单元072913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滚动练245单元072913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滚动练245单元072913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滚动练245单元072913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阶段滚动练245单元072913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滚动练2(四五单元)一、选择题1(2017山东师大附中二模,4)基因型为AaBb的某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的核膜能与内质网相连B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均为A、a、B、bC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aB,则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基因型都与该卵细胞不同D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实验材料,可将一条5 cm长的根剪成若干23 mm的小段,制作多个装片进行观察B制作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可用拇指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C若在排列紧密呈正方形的细胞中未

2、能找到分裂期细胞,可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继续寻找D统计各时期细胞数,计算其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可估算不同时期所占的时间比例3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具有水分减少、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等特征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C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D放射性治疗可以引发癌细胞凋亡4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正确的是()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条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

3、,一半来自母方A BC D5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动物各个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6下图所示动物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与 B与C与 D与7(2

4、017甘肃部分普通高中一联,14)如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B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物质将发生改变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体积变大D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8甲和乙为某一个体中的两种体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浆细胞,乙为胰岛B细胞B甲和乙的mRNA不同导致其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C甲和乙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在显微镜下甲和乙细胞中都能观察到染色体9(2017四川高三零诊,23)科学研究发现,有3个基因在所有细胞凋亡中都起作用,它们是基因ced3、ced4、ced9

5、,三者的功能及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ced9与抑癌基因的功能相同B基因ced3、基因ced4中的一个基因突变失活,细胞凋亡可能受到影响C基因ced9对基因ced3、基因ced4起调控作用D基因ced9突变丧失功能时,会引起细胞凋亡10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下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延长Bp53蛋白可导致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C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

6、将不能分裂D若p53蛋白基因突变,则可能导致细胞癌变11(2017江苏如东高中学期调研二,6)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A1/2 B4/9 C5/9 D11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一位研究者检验了东非某人群中290个儿童的血样。在这个人群中疟疾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流行,调查结果见下表,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7、()基因型患疟疾不患疟疾总数Bb、bb123143BB113134247总数125165290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13(2017甘肃天水一中周测,23)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111 B441C231 D12114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

8、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两种15下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C由图判断图乙可能发生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9、9/16和1/416菜豆种皮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A显性基因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显性基因修饰效应出现,BB使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使色素颜色淡化)。现有亲代种子P1(纯种、白色)和P2(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A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BF1的基因型是AaBbC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DF2种皮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17(2017湖南长沙一中月考,6)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10、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三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C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D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18(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11)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之前死亡。在中欧某地区

11、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 60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之间传递B正常个体的溶酶体能合成部分水解酶C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D在中欧该地区约6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19(2017江西宜春三中月考,1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20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种常见遗传病,患者因缺少黏多糖水解酶,骨骼畸形、智力低下,出生即被判“死刑”。下图为该病某患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4号不含

12、致病基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号一定为杂合子B若7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C第代中只有8号个体妻子生育前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D人群中无女性患者,可能是男患者少年期死亡,不提供含致病基因的配子二、非选择题21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这种动物某个体内精原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BC段、DE段形成的原因是_。(2)图甲中处于E点的细胞中含有_对同源染色体,图乙中_(填序号)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3)若该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在精细胞的形

13、成过程中G与P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_(填序号)细胞中;G与G的分离发生在图乙_(填序号)细胞中,该细胞的名称是_。若某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GPp的精细胞,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_。(4)在图甲中绘制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不标字母)。22为探究两种抗癌药物A和B联合作用的效果,用A和B单独及联合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测定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组别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G1(%)S(%)G2分裂期(%)对照组32.7122.0145.285.29仅用药物A34.1263.152.7318.14

14、仅用药物B90.276.543.1931.86药物A、B联合使用45.4648.386.1652.46(1)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时,培养基中除水、糖、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通常还需要加入_;传代培养时,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用_等处理后分瓶继续培养。(2)结果显示,药物A主要使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_期,推测其作用机理是_。(3)细胞内ERK蛋白被磷酸化为pERK,可导致细胞增殖。用药物B处理肝癌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ERK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ERK的含量明显下降,由此推测,药物B可能通过_影响人肝癌细胞的增殖。(4)细胞凋亡是_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上述四组实验结果,说明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是_,两种药物在治疗癌症的效果上表现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