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小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36197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小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潜伏性感染意义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 可引起疾病2.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隐性感染3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4. 感染的含义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5. 参与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是细胞免疫6. 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 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隐性感染7. 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肺炭疽8. 可经过肠道传播的传染病是伤寒9. 传染病的防治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

2、易感人群10.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护理和消毒隔离11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12.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13. 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艾滋病14.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15. 需要进行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霍乱16.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17. 慢性菌痢的病程应该超过的时间是2个月18. 菌痢流行间歇期间的重要传染源是慢性病人和带菌者19. 细菌性痢疾的病变部位主要是乙状结肠、直肠20.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3、是消化道21. 阿米巴痢疾的发病是由于经口感染溶组织阿米巴包囊22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大”主征发烧,出血,肾损害23.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血浆外渗24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是野生鼠类25. 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动物源性出血热伴肾综合征26. 诊断明确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人,其发热期尿的常规检查中特征性的变化是大量蛋白27 .能使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传染源是慢性带菌者28. 最适于治疗伤寒胆囊炎的药物是氨苄青霉素29. 对曾应用环丙沙星短期治疗疑诊伤寒的患者,骨髓培养为优30.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肠穿孔31. 伤寒最具特征性的病变部位在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32. 伤

4、寒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33. 确诊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血培养阳性34.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豆螺35. 急性血吸虫病的热型最常见的是间歇热36. 引起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的主要原因是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时间不一致37. 间日疟的典型发作中,不存在前驱期38. 平原地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是中华按蚊39. 蚊虫叮咬人体时,随蚊唾液进入人体的是子孢子40.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的时间为3648小时41. 临床上常用驱虫药物最常用吡喹酮42. 晚期血吸虫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巨脾型43. 日本血吸虫病早期的病理变化主要由尾蝴引起44. 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

5、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特异性IgM抗体检测45 .乙型肝炎可以采用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人工被动免疫46. 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47. 重型肝炎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减少氨从肠道吸收48. 流脑发生的皮肤瘀点病理基础是细菌及内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49. 在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治疗中,经充分扩容、纠酸治疗无效时。血管活性药物可首选654-25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正确的是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病人51. 脑膜炎双球菌有不同的菌群,目前我国流行的菌群以A群为主52.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霍乱肠毒素53. 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

6、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剧烈腹泻,继之呕吐54. 消毒染有霍乱弧菌食具的最佳消毒措施是煮沸55. 霍乱病严重腓肠肌和腹肌痉挛的最主要的治疗是补钠56. 霍乱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腹泻,最主要的鉴别点细菌学检查结果57. 霍乱患者腓肠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是低钠血症58. 确诊霍乱的主要依据吐泻物检查霍乱弧菌59. 无黄疸型的钩端螺旋体病人常见死亡原因肺大出血60. 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结膜充血、腓肠肌痛61 .钩端螺旋体可自储存宿主的尿液排出62. 钩端螺旋体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毛细血管的感染,中毒性损伤63. 钩端螺旋体病黄疸出血型的储存宿主主要是鼠64. 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是610月6

7、5 .钩端螺旋体病雨水型的传染源是猪,犬66 .钩端螺旋体病,稻田型的传染源是鼠67. 在我国钩端螺旋体,菌群毒力最强的是黄疸出血群(赖群)68. 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关键性措施是消灭鼠类,注射钩端螺旋体菌苗69. 注射青霉素40万U2小时后,突发寒战高热,头痛身痛。低血压时,钩端螺旋体病70. 钩端螺旋体病凝集溶解试验阳性效价是1: 40071. 钩端螺旋体病实验室血清学试验,凝集溶解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72. 钩端螺旋体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单纯型(流感伤寒型)73. 急性肾功不全是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74. 血清酶ALT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最为敏感和有意义7

8、5. 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时,为减少肠道有害物质的产生,首选的抗生素是甲硝唑76. 甲型肝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77. 甲型肝炎无慢性带毒状态78.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一般为 半年79. 慢性肝病时血清球蛋白升高原因是肝脏清除来自门脉抗原物能力下降80. 急性重型肝炎与急性妊娠脂肪肝鉴别主要依据是虽有严重黄疸而尿中胆红素阴性81. 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两周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82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是大量肝细胞坏死83. 重型病毒性肝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凝血因子合成减少84. 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85. 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

9、抗原的亚型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86. 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抗HBs87. 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HBcAg88. 粪、口传播是戊型肝炎病毒主要传播途径89. 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黄疸前期90. 患者已确诊为艾滋病,为了防止其感染其他人预防更合理严格管理病人的排泄物,医用器械91. 急性感染属艾滋病初次感染2周后92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人93. 首例艾滋病的报告时间1981年,由美国报告的94. 艾滋病病毒主要侵害人体细胞中的辅助性T细胞95. 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抱子虫96. 脑猪囊尾蝴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脑实质

10、型9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的脓液主要聚集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98. 血吸虫传播途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接触疫水99. 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血液、体液隔离100.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肺感染治疗首选药物头孢类;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忌用 的抗生素是氨基糖苷类;合并厌氧菌感染时需选甲硝唑类101. 儿童伤寒-起病较急,多为弛张热,呕吐,腹泻明显,肠道并发症少见;逍遥型伤寒- 毒血症较轻,无明显自觉症状,有些病例直至发生肠并发症时才被发现102. 流脑败血症期病理变化是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流脑脑膜 炎期的病理变化病

11、变主要在大脑两半球表面和颅底103. 霍乱弧菌分泌肠毒素,激活环磷酸腺昔介质系统引起小肠过度分泌,造成剧烈水泻;痢疾杆菌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肠粘膜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与溃疡104 .钩体病五个临床类型共有的早期症状中毒症候群;钩体血症极期和后期阶段明显内脏器官损害;可迅速转为肺大出血型青霉素治疗加重105. 霍乱的并发症-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菌痢-呼吸循环衰竭;伤寒-肠穿孔;阿米巴 痢疾-肝脓肿106. 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HBsAg;保护性抗体是抗HBs;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是 HBeAg;表示有传染性指标是HBeAg;曾经感染乙肝病毒指标是抗HBc10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抗EBV阳性;甲肝感染-抗HAV阳性;艾滋病-抗HIV阳性108. 甲型肝炎病毒-消化道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输血传播109. 梅毒孕妇传给胎儿其传染性最强的是一、二期梅毒110. 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是淋病111. 沙眼衣原体患者感染新生儿的最常见途径是产道感染112.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113. 可引起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梅毒的病原体是苍白密螺旋体114. 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是头抱曲松;孕妇患梅毒首选的药物是青霉素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