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6361946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剥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剥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剥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剥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剥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 前言印制线路板常以锡或锡铅镀层作为蚀刻阻层,在完成蚀铜,定义线路后,则依据产品区别,进行剥锡或融锡流程。由于喷锡板(SMOBC)的防焊阻剂(Soldermask)的附著力远较融锡板为优,因而剥锡成为制程主流,亦因而日益重要。2. 剥锡液的功能与演进2.1基本功能需求:理论上,完美的剥锡铅液应具有:不攻击底材,彻底剥除锡铅及铜锡合金,而又不侵蚀底材铜;反应速度快而且放热少;废液易于再生回收使用;表面张力低,不惧小孔板制作;使用安全,无毒性;且不沉淀,维护容易等特性。然而实际上,由于铜锡合金的氧化电位较铜为高,要剥除可焊锡性(solderability)极差的锡铜合金时,

2、必定同时具有蚀铜性,由锡铅形成氧化锡/氧化铅的放热量固定,无法改变,腐蚀性与抗沉淀性难以两全等问题,使得剥锡铅液在对底材铜的侵蚀、放热量和再生回收上,仍未能达到理想。2.2目前市场上商品化剥锡铅液产品,依操作性可区分为单液性(singlestage)与双液型(two-stage);依主成份可区分为氟氢化铵/双氧水系统,硝酸,盐酸及其他有机酸等系统。1. 氟氢化铵/双氧水系统:虽然因形成CuF2,对铜面侵蚀极低,但由于会攻击玻璃织维/环氧树脂底材,造成板面白斑,而又产生大量沉淀及含氟废水,现已被市场淘汰。2. 盐酸系统:虽然成本较低,不会攻击玻璃织维/环氧树脂底材,且不产生沉淀,废水处理容易;但

3、由于仅能处理纯锡,故使用者少。3. 硝酸系统:为近年产品主流,具有速度快且稳定,抗沉淀性高,不堵塞喷嘴,铜面光泽性好,处理量大等优点,但仍有对铜面,设备侵蚀较高,单位时间放热量较大等缺点。4. 其他有机酸系统:具有不会攻击玻璃织维/环氧树脂底材,且不产生沉淀,对铜面,设备侵蚀较低,单位时间放热量较小等优点;但由于成本高,速度慢,故使用者较少。关于单液型与双液型剥锡铅液的区别,我们留在剥锡液的反应机理与组成再行讨论。剥锡液的反应机理与组成3.1反应机理3.1.1线路板表面金属结构板面金属结构可区分为三层;最表一层为锡或锡铅层。最底层为线路板底铜层,而中间则为铜锡合金层,其中铜锡合金层又可区分为C

4、u6Sn5与Cu3Sn。(如下图)CueSiiiCu3SnBaseCopper3.1.2反应机理由于铜锡合金之可焊锡性极差,必须彻底剥除,而剥除锡或锡铅层的氧化能力须求与剥除铜锡合金层不同,故剥锡反应可区分为两个阶段:(1) 锡或锡铅层的剥除。(2) 铜锡合金层的剥除。反应式可分别表示如下:鶴或锡铅氧化(ODcidation)氧化錫章优铅逡解(dissolution可谑性化佥拗.C汙CSnO/PbOj铜镯含金氧化(Oxidation)L可嫁性化會爛Odation盟dLZPbL眾锡佥金氧化可落性化合犒OxidationCu2Sn(SnUFbL)这两个阶段,也就是双液式剥锡铅液的反应设计阶段:在第

5、一段药液中,以较快的速度去除占绝大部分的锡或锡铅层,而不伤害底层铜;第二阶段药液中,残留的锡铜合金层,厚度远较锡或锡铅合金层为小,且均匀(锡铜合金层厚度仅与界面温度及接触压力,时间有关),虽然可能伤及铜层(铜锡合金的氧化电位较铜为高,当药液具有足够的氧化能力,去除铜锡合金时,亦必然具有足够侵蚀铜层的氧化能力),但影响已降至最低。这是双液式剥锡铅液的最大好处,因而极适合于手动操作。在处理喷锡(HotAirLevelling)重工板时,因不受锡/铅合金厚度不均影响,最能显示优势。目前较常见的双液式剥锡铅液,大多是盐酸系统或有机酸系统(第二段药液),与硝酸系统(第一段药液)的搭配,或全硝酸系统(第一

6、、二段药液)。3.2药液组成3.2.1双液式剥锡铅液1)A液:氧化剂:用以将Sn/Pb氧化成SnO/PbO基础酸:用以稳定氧化剂或提供适合氧化反应的环境抗沉剂:将SnO/Pb0转成可溶性结构抑制剂:抑制氧化剂与铜/铜锡合金反应2)B液:氧化剂:用以咬蚀铜锡合金基础酸:用以稳定氧化剂或提供适合氧化反应的环境抗沉剂:防止金属氧化物沉淀护铜剂:减缓封底材铜侵蚀有时添加其他添加剂:如消泡剂等。3.2.2单液式剥锡铅液:单液式剥锡铅液组成略同于双液式剥锡铅液,唯较须著重各组成分间平衡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影响。氧化剂:用以咬蚀铜锡合金基础酸:用以稳定氧化剂或提供适合氧化反应的环境抗沉剂:防止金属氧化物沉淀抑制

7、剂:抑制氧化剂与铜/铜锡合金反应护铜剂:减缓封底材铜侵蚀3. 设备操作及其他讨论4.1设备4.1.1剥锡铅机的设备设计与蚀铜机,显影机类同,唯精度的要求较低(诸如:喷嘴喷洒面积分布均匀性;滚轮覆盖面积的一致性等)。但相对而言在材质上则限制较多,不能使用金属材料(诸如:冷却管应使用Teflon或PE等材质;滚轮应使用碳纤维,玻纤维钢或强化塑料等材质;传动主轴应使用塑料包覆金属制作等)。同时,由于剥锡铅的反应机理是先将锡铅氧化,再行溶解,故反应过程中,需要机械力协助(如:摆动时的液体流动;喷洒时的接触压力),以免因形成氧化膜而减缓反应速度。4.1.2大多数的商品化剥锡铅液,其操作温度上限,均小于5

8、00C;而剥锡铅液的放热量则约为600-1000cal/g,且由于冷却管需使用塑胶材质(热传系数约仅200cal/M2.HR,效率较低,故在高负载生产时,需详细计算冷却面积,或加设冰水机。4.1.3剥锡铅液在喷洒反应过程中,会散发具腐蚀性气体,通常建议抽风量为250500cfm,以避免电控组件的腐蚀。4.2操作4.2.1使用双液式剥锡铅液A液中的抑制剂,通常会与铜或铜合金结合,故应避免将裸铜板置于该药液中,以避免抑制剂的无谓消耗。4.2.2无论使用何种剥锡铅液,在处理有镀金面的板子时,须注意流程顺序及加工方法。因为金为极不活泼的金属,当金与底材金属或相接触于潮湿或腐蚀的环境下(电解溶液中),金

9、与底材金属或相接其他金属间会产生电位差,金扮演阴极,底材金属或相接其他金属扮演阳极,形成化学电池。将造成其他金属失去电子而溶入电解质之中,使底材金属发生氧化腐蚀,而同时金属离子也在金(阴极)表面还原析出。常见于金手指表面出现密密麻麻的小红点或小绿点,即为金镀层有细微的小孔致使底材金属氧化或腐蚀,并转移至镀金层表面,形成一层高电的铜化合物;又如常见于金手指表面出现白雾状,为锡转移镀金层表面造成。4.3其他讨论:大多数使用者,均较注意剥锡铅液的蚀铜状况。实际上,剥锡铅液的蚀铜速度,和单位时间放热量一样,是与剥锡速度相关的;通常与剥锡铅液成份中,基础酸的种类(活性),酸度及氧化剂的种类(氧化力)有关。故通常使用百分率定义(蚀铜速率除以剥锡速率)进行比较。由于通常剥锡的完成点(breakpoint)约在80-90%,故蚀铜速率除以剥锡速率的容许上限,约在10-20%,亦则容许蚀铜量上限,约为锡铅厚度的1-4%,在5-10微寸(microinch)。在测试方法上,鉴于量测工具的精度,建议使用较长的测试时间(10分钟以上)及称重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