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636031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表单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能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中,观察体验圆的特征,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习内容分析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为了以后更深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很多圆形的物体,已经直观认识了圆,但对于圆的各

2、部分名称及其特征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一) 巧设问题,引入新课。(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三) 巩固提高,灵活运用。(四)课后小结:课件出示。1能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中,观察体验圆的特征,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出示课件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提问:“这些是什么图形,它们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回答后利用课件二出示:(圆)。并指着圆问:“这是什么图形,它又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3、的?” “那它是由什么线围成的呢?”小结:“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1、圆心的认识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自由的折一折,多折几次。先独立,再小组讨论。要求:把折痕用笔画出来。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发言交流。问:你们这个组是怎么折的?有什么发现?通过全班的交流讨论就会发现,只有对折的结果才会有共同的特点:折线交于一点。此时出示课件(折线交于一点的动态圆)加以演示印证,以加深印象。第二个问题:谁能给这个点取个名?(学生说圆中心,中心点,圆心等都可以)。由此引出“圆心”的概念以及表示法。2、直径和半径的认识提出第三个问题:

4、你们在观察圆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发现不了,引导学生量一量刚才的折痕。于是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过圆心的折痕最长,由此引出“直径”,并问:圆的直径有多少条呢?接下来学生还会发现:圆心将直径分成两半,由此认识“半径”。并且进一步得出: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课件)加以修正补充。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得出上述结论,这时,我出示两张大小完全不同的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加上“在同一个圆内”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圆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

5、系。游戏:以组为单位,一组同学轮流报出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半径,也可以是直径),另一组同学依次口答出它的直径或半径。(课件出示)3、圆的画法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用圆规画,用圆形实物画都可以。然后学生自学书中圆的画法。在学生自由画圆后让学生用圆规画三个圆:(1)画一个比自己刚才画的小一点的圆。(2)画一个比自己刚才画的大一点的圆。(3)画五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第四个问题:刚才我们画的圆大小都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画出的圆一样大,但位置不同,为什么?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画圆时,圆规固定不动的脚尖其实就是什么?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与画成的圆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教师运用评价

6、的语言鼓励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说说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总结:(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2)圆上有圆心、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3)在同一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多媒体课件出现在学生动手之后,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教学中运用到白板、PPT等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等学具。个人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实践检验,在具体情境中逐步认识圆的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有自由表达见解的宽松氛围,还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学习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深刻理解了知识。成功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数学概念、公式和原理,依靠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去寻求题目的答案,而是应该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学,服务生活。因此,本节课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解释应用的题目,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现出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