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书_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35954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书_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书_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书_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书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书_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书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制订有关大中专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通知,并于1997年正式实施。“三下乡”活动开展至今,对老、少、边、穷等地域的基层乡镇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共中央有关“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政策,坚持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友好发展,坚持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另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及硕士的一项主要考察指标,经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我们的知识利用于实际的能力;在扎扎实实的实践服务中,我们

2、经受锻炼,增加才能和社会阅历,增强自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发觉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填补,促进综合素质的不停提升;在活动中广泛地宣传我校,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让我们深入去感受社会,为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了解社会提供了一个窗口。为此,在XX大学大学校团委的提倡下,来自XX大学XX学院的莘莘学子组建了自己的小分队,下乡去基层锻炼自己,体验生活,丰富阅历,提升本身素质。经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也为农村的改革和寻求发展吹了新风,让“三下乡”活动把优秀的文化和学术以新的形式送下乡。而且将我校“三下乡”活动作为青年志愿者、共青团

3、员、党员和入党主动分子的一个社会实践的阵地,成为我院一个素质教育典范。硕士志愿者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发挥硕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技和卫生服务,推广农村安全使用农药及农业健康可连续发展技术,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法,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以争取社会全体群众对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团体,践行“第二课堂”坚持以长才能,作贡献为标准,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传输文明,服务农村,充足表现XX大学XX学院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发展的主动作用。推进青年大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社会阅历

4、的进程,推行奉献青春、奉献智慧的时代诺言,抒写实现宏伟蓝图的壮美篇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同时,这次活动有利于宣传XX大学XX学院,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及学院的著名度;有利于展现我校硕士良好的精神风貌,丰富队员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她们的社会应变能力,增强硕士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她们的修养和思想水平。1、走访当地农药商。了解当地农药使用情况;2、走访村民。进行相关农药使用、医保、本村发展情况的了解,交流怎样有效快速实现本村农业的健康可连续发展和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型等问题和搜集她们的问题和提议;3、走访镇政府。取得当地农业实现健康可连续发展具体的情况,认真了解当地“一村一

5、品”实施进展及发展情况,了解文化,卫生,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4、走访村委会。首选前张村 、肖何庙、毛村,取得当地农业实现健康可连续发展具体的情况,认真总结“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和文化,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5、实地调查当地的安全使用农药情况及农药使用现实状况,深入的了解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6、到当地医疗机构、医院、诊所了解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情况;7、探访村内留守儿童,调查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情况。 B、宣传活动:1、经过展览照片和发放资料,宣传XX大学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情况,宣传生命学院的特色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加深我们的爱校情结;2、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及安全使用农药知识宣传;3、果树防病防虫知识宣传。1、宣传苹果复合微生物菌肥技术及生物膜技术,激励更多农民主动响应绿色生态农业方法,采取更健康方法种植果树;2、宣传大棚在作物种植中的优点,引导更多农民了解大棚在种植过程中正确的使用方法;3、宣传秸秆还田的优点和点燃秸秆带来的污染及危险性,激励更多农民改善传统的耕作方法。 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