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357702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情节”在中文语汇中,用法跟亚里士多德的完全不同。李卓吾批注水浒传:“每于小小事上生出情节来,只是贵真不贵造。”水浒传三十七回:“宋江因见了这两人,心中欢喜,吃了几杯,忽然心里想要鱼藻汤吃。”李卓吾批注:“从极小极近处,生出情节,引出鱼牙主人来,妙甚。”这些都是以情

2、节论小说的例子。情节,只是说文章中的一个段落、一个关目、一节故事。之所以节目关目又称为情节,是因为中国文学强调情。人们一般都知道我国诗词以抒情为主,可是我国叙事文学一样重视情。或者说我国文化本来就重情。因此我们很少说“事”,总是说“事情”。李卓吾讲“从碎小闲淡处生出节目来,情景逼现”,也是由情讲节。亚里士多德诗学传入中国后,我们用了“情节”这个词去译他的muthos乃是不得已的。因为我国本无他所说的那些概念,故无一相对之词汇可供对译。勉强译为“情节”自然也就引发了不少误解。例如中国文学中情节的核心精神在于情,亚里士多德却是位绝对的理性论者。他所说的“情节”与情无关,反而强调理性的统一秩序。这个

3、秩序既需完整,有开始、中间、结尾,又需长短适中,形成一个完美的结构,难怪他被视为美学理性论的创始人,重视秩序、大小、计算、完整等概念。可是,中国人说情节与结构,含意恰好相反。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三十三回;“凡作一部大书,如匠石营宫室,必先具结构于胸中。孰为厅堂,孰为卧室,孰为书斋、灶厨,一一布置停当,然后可以兴工。”水浒传金圣叹评本十三回:“有全书在胸而始下笔著书者。”中国小说、戏曲若论结构,大抵如此,会从“胸中丘壑”方面立论。这与亚里士多德从剧本、剧场去谈结构长短等,可说南辕北辙。中国人讲结构当然也有由文本上说的一面。但这属于“法”的一面,中国人总喜欢说“文无定法”,不会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拘泥

4、。邹强说:“随事作文,不可固执。因文成事,不可板滞。”水浒传金圣叹评本四十三回:“文无定格,随手可造也。”这些都是例证。因此,情节乃是因情而生出许多事情、形成许多节目来的。生出,是生命形态的模拟。生命是活的,且能生出新的生命。故情节重在环环相扣,一节生出一节来。金圣叹评水浒传,屡用“生出”“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即是如此。如评三十回“行到水穷,又看云起,妙笔”,这样的话语,在其他评书者手中也是非常常见的。这种“生出”的观念,导致我国小说之情节不是整体统一的有机结构,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节串生一节、环环相扣又奇峰突起的既连又断的形式,与亚里士多德的想法完全相左。正因有这些不同,我们讲情节时,

5、当然也就与亚里士多德所欲关联的一些东西,例如悲剧、道德实践、受难等毫无关系了。若从戏剧的角度说,特重情节的亚里士多德悲剧观,也与我国戏剧迥异。亚里士多德不重戏景,不重唱段。我国戏剧也可以不重戏景,但非常重视唱段。元杂剧就以唱为主,所谓旦本末本,即以正旦一人或正末一人独唱到底。第一部曲论著作,则是燕南芝庵的唱论,其后中原音韵太和正音谱曲律以降,论戏,均称为曲。直到李渔的闲情偶寄,才在词曲部中分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方面论戏剧创作。但后继者并不多,民初,吴梅才在论剧作法中,吸收了李渔的观念,取结构、词采、宾白科诨等,形成了一套剧作理论。但此所谓结构等,仍与亚里士多德有极大的差距。像李

6、渔说的结构,“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显然与亚里士多德讲的毫不相干。 为什么论剧者不会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去讲情节呢?因为中西之戏剧本来就不同。亚里士多德针对古希腊悲剧立论,我国则至迟在宋代就不可能以“完整统一”“模仿动作”的观念去编戏。宋代演目连救母杂剧,连演八天以上,即已形成连台本戏的形式。到明代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则多达百出左右。每地演出时,视情况演一天、三天、七天、十天、半个月不等。戏中除了目连救母,尚穿插了许多小节目,如哑子背疯、尼姑思凡,和尚下山、匠人争席等,可以依演出之需要而调整。在传奇方面,南戏张协状元以来,也类似如此,一场接一场。在生、旦戏进

7、行过程中穿插不少净、丑、末的戏。这种连场的形式,明清传奇也多如是,与西方戏剧大异。(摘编自龚鹏程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亚里士多德“情节”概念的误解,是因为其诗学中的“muthos”在中国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而被翻译为“情节”。B亚里士多德从剧本,剧场去谈结构长短,而中国人讲结构则南辕北辙,侧重从“法”的一面论说,是从文本上说的。C吴梅的剧作理论继承了李渔的戏剧理论,吴梅的论剧作法借鉴了李渔的结构、词采、科诨等,形成了一套剧作理论。D无论是宋代的杂剧目连救母,还是传奇方面的南戏张协状元,都能一场接一场地演出,与西方戏剧有很大的不同。2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以抒情为主,中国叙事文学也注重情感因素,而西方文学不重视情感表达。B“生出”即生出新的生命,金圣叹首次提出了这一文学概念,他评水浒传曾用到。C中国戏剧虽然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完全不重视戏景,但是特别重视唱段的设计。D李渔所论的结构涉及主题、虚实等方面,与亚里士多德讲的结构显然存在着不同。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原文中中文语汇的“情节”的内涵和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张竹坡说:文字无非情理,情理便生出章法。这指出了章法出于情理,事出于情。B李卓吾批注水浒传三十七回:从极小极近处,生出情节,引出鱼牙主人来,妙甚。C脂砚斋评红楼梦:其宝玉之为人

9、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D王希廉评红楼梦:尤三姐公案已了结,尤二姐如何结局当接叙。直写,文情便少波折。4下面对原文阐述的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李卓吾“每于小小事上生出情节来,只是贵真不贵造”以情节论小说B李卓吾“从碎小闲淡处生出节目来,情景逼现”由情讲节C邹强“随事作文,不可固执。因文成事,不可板滞”文无定法D金圣叹“行到水穷,坐看云起”情节重模拟生命形态5中文语汇中的“情节”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情节”有哪些不同?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最后一次巡逻王曦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

10、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发,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队伍出发了。作战靴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把满满一山谷的寂静踩了个碎。副营长扭头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长,说:“守平,今天是你们班?”二班长愣了一下,赶紧答是。副营长说了声好,回过头,又轻轻地说了一声,很好。二班长希望副营长再说点什么,可副营长不再吭声,迈步向前走了。二班长只好跟上去,踏着副营长踏出的脚印,低头默默揣测。二班长是个寡言少语的人,喜欢把什么事都搁心里琢磨,嘴一闭,就成了石头。这点跟副营长很像。没办法,二班长就是他

11、带出来的兵嘛。十多年前,二班长来到这个驻扎在云端的连队时,副营长是他的排长。那时的二班长还是个高高瘦瘦的新兵,穿上松松垮垮的军装,山风一吹,活像个立在麦地里的稻草人。二班长一直待在这个连队,历经了三任连长,四任指导员。连长说,这石头可真够硬的,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这怎么行,老憋着会出问题的。指导员说你可把心搁肚子里去吧,咱这石头外硬内软,外冷内热,是块和田玉,温的,通透着呢。 队伍沿着流经连队门前的河,溯流向山里走。十二个人,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河不大,是季节性的,还没入冬就结了冰,断流了。一断就是半年。今天的队伍走得有点闷。带头的副营长不说话,大家都不好说话。副营长东瞅瞅西看

12、看,很激动,像是初来乍到一样。有什么好看的?这条路线他走了少说也上百遍了,以前没见他这么兴奋过。难道是专门来送自己的?肯定不是,二班长觉得自己还没那么重的分量。他为什么又来跟队巡逻?没听说有什么特别情况。还有他那句“很好”,是什么意思?这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二班长,他反复琢磨,没琢磨明白。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二班长脚下就有些重,有些粘,他计划的告别巡逻,被副营长搅乱了。二班长听到细微的声音:5201、5201。出发后不久,这个声音便时不时从背后传到他耳朵里。二班长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个列兵,二班长很满意,就像看成熟的麦子。二班长家里是农村的,他喜欢庄稼,上高原后,就更喜欢了。5337,53

13、37,身后又传来列兵的声音,这次是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二班长连忙回头看,一看二班长就有些生气。“护目镜胾上!怎么回事?说你几次了!”二班长训斥列兵。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戴上护目镜,心里却是不大乐意。列兵上高原刚满两个月,这是第二次跟队巡逻。当作战地图上那些烂熟于心的黑色三角变成了眼前座座活生生的雪山时,他才真正知道,每座山都是唯一的,每座山都是有生命的,没有谁能征服一座山。他要好好观察这些山,要为每座山都写一首诗。二班长喜欢这个比他小了快十岁的兵。这个小孩能吃苦,爱学习,会写东西,是连里的宣传骨干,最重要的是,他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比方说前两天,列兵找二班长说,想向连里建议买架无人机。二班长问咱

14、又不是空军,配无人机干什么用?列兵说不是打仗的那种无人机,是小型的,网上就有得卖,能高空拍照。二班长这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二班长说恐怕连里不会批。列兵说试试呗。一试,连长当场就批了。连长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一年来,二班长跟连长的脚步跟得有些吃力。 队伍拉着手翻过积雪过膝的山脊,开进一片开阔的高原戈壁。他们要穿过戈壁,去对面的雪山。雪山看似近在眼前,其实还很远,要走三个多小时才能到。副营长接着说:“守平,听说今年你要走了。”二班长愣了一下,舔舔嘴唇,咕哝出一个短促的音节:“嗯。”副营长抬头望向前方,像是在自言自语:“当年的老家伙一个个都走了,咱们早晚都有下山的一天,今年我也要走了。”二班长现在真

15、的明白了,原来这次巡逻,副营长也是来告别的。队伍在这里休整。二班长走到连长跟前,叫列兵过来。列兵蹦跳着跑过来,像只雪地里觅食的藏羚羊。二班长说:“程志,不是跟你说过吗,不要猛冲猛跑。”列兵双手撑住膝盖,边大口喘气边答是。二班长说:“程志,报告当前位置。”列兵有些为难地看着自己的班长。二班长说:“你一路上嘟囔什么呢?”列兵立即明白了,赶紧回答:“当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间。”二班长骄傲地看看连长。连长黑着脸,没什么表情。二班长让列兵走开。二班长说:“是个不错的兵吧?”连长说:“还行。”二班长说:“他现在是我们班的活地图,才两个月,资料已经滚瓜烂熟了。”连长说:“不错。”二班长问:“能留在山上吗?”连长看二班长一眼说:“石头你今天话还真多,他自己不想走,谁还能撵他不成。”二班长笑了,放心地走去副营长那边。列兵觉得班长今天有点怪。班长不守规矩,摘掉了护目镜和防寒面罩。班长还脱了手套,抓一把雪往嘴里塞。班长不再是冷冷的班长。班长笑了,有些羞涩,有些傻气,憨憨的,像一块开花的石头。再次上路,队伍仍旧那么走着,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亳原寂静无声。雪地上留下一行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