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357151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提出“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并在其组织法中提到国

2、际理解教育的使命:“既然战争是起始于人的思想的,就必须在人们的思想中树立起保卫和平的信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此一直致力于“人权、民主、自由、和平”等“共同价值”的传播,以谋求全球和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承认、理解和包容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原则。但21世纪伴随着国际局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国际理解教育原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原因在于:其一,全球化时代多样化的世界格局以及在此基础上凸显出的不同宗教、文化间的冲突,使以传播共同价值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显示出局限性,需要重新寻找以承认“多样性”为前提的共生模式;其二,全球化范围内人员急剧流动,拥有不

3、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异质的他者”间相互影响、渗透和冲突,怎样定位这些“他者”并与之共生,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新课题;其三,全球竞争环境下,各国将提高全球竞争力、应对全球化对策等课题纳入国际理解教育,不稳定的全球政治局势也促使各国更加注重“合格国民”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悄然兴起,强调在承认他文化的不可理解性和国家间利益冲突的前提下,探索与“冲突的他者”沟通合作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启用中国古代的相关概念“异己”,而用“异己间共生”的理念强调在全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形下,培养学生与价值观相悖的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异己”共生的能力和态度。 “异己”在后汉书

4、中已有记载,现代汉语中“异己”概念也并不陌生,主要指政治上对立或意见相左的政治派别、势力、利益集团。“异己”虽然与“己”对立,却不可简单归入“敌人”,它所具有的辩证性特点恰恰可以说明目前不同文化和价值群体并存的状况。首先“异己”具有集团性。异己特指对立团体间对彼此的称谓。如果只是个人恩怨,很少归类为“异己”,如个人之间互为“异己”,则说明他们代表不同的政治利益和主张。其次,互为“异己”的状态指同一集团内部小团体之间的对立,价值观、利益、政治立场虽然对立,却区别于“外敌”,“敌人”,是指彼此身处同一环境、不可回避的状态。最后,“异己”互为存在条件。在相互冲突的争斗过程中,“异己”完全被铲除意味着

5、对立、冲突势力的消失,而这种结果对优势团体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没有敌对势力的绝对统治不可长久。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理解教育语境中的“异质性他者”正呈现出“异己”之特点:首先,人们将与越来越多的“异质性他者”共享生活空间与生存资源。人们处处看到获得国籍成为新国民的外国人、具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非法滞留劳工、难民、留学生、观光客等“异质性他者”,同时自己也可能通过上述身份成为他人眼中的“他者”。其次,“异质性他者”间的共存成为常态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这种冲突源自文化差异和价值对立的时候,产生的隔阂是很难消除和解决的。最后,在“他者的异质性”与由此导致的“冲突”无法回避的情况下,合作

6、与共生却势在必行。全球的连带性和人类的相互依赖性凸显,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更要求各国共同担负全球的未来。在这样特殊的时代,寻找与“异质性他者”和谐共生的模式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课题。总之,今天的“异己”不再是铲除对象,而是共同生活在地球村,必须与之合作共生的对象,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语境下的“异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异己”概念最大的区别。“异己间共生”教育是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模式的新探索,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相悖的人们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方法,培养全球公民的素养。例如,由中日韩越四个国家的学者与大学生合作,分别于2003-2005年、2006-2008年间实施的对话项目,该项

7、目选定四个国家的代表性电影,由参与者提出电影中不可理解的场面,以此讨论其中的文化因素;更有中央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在2007-2009年所进行的、以“共有”“赠与”为主题长达三年的对话项目等。王荣曾用“错位沟通理论”分析中日两国研究生对“不可理解的文化现象”进行对话的过程,认为“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经历发现和质疑差异了解原因反思双方的异同点再次反省本文化选择对待冲突文化的态度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参与者对异质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将自身文化放在文化融合背景下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异己间共生”不是通过理解异质文化和价值观达到接纳和内化的目的,而是在承认理解的有限性基础上探索合作、共生模

8、式,即理解差异的不可调和性和共生的必然性,以在将来的生活中实践这样的能力。通过“异己间共生”教育模式要培养的是全球化时代能够主导世界潮流、负责全球之未来、与身边的诸多“异己”合作共赢之人。当然,由于不少相关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有必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和个案,但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英敏从“和而不同”到“异己间共生”全球化时代国际理解教育模式的新探索)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认、理解和包容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原则;追求世界和平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终极目的。B“异己”在古代业已出现,现代汉语中“异己”的概念也并不陌生

9、,指利益上对立或意见相左的派别、势力与各种集团。C人们与“异质性他者”共享生活空间与生存资源,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产生隔阂已是常态,这冲突是很难消除和解决的。D“异己间共生”既利于对异质文化的理解,更利于在文化融合背景下更深地理解自身文化,以达到接纳和内化的目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4年颁布关于教育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及教育与人权和基本自由相联系的建议,有利于“共同价值”传播。B“911”事件令世界震惊,正如日本学者永田佳之所说,国际理解教育开始由“可理解”为前提转向“无法理解”为前提。C在校内举办“*文化节”,介绍国外的食物、服饰与节

10、日,就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相悖的人们进行交流的能力。D早稻田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围绕“私有”和“共有”关系进行价值观差异的讨论,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模式的新探索。3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从不同层面论证“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的国际理解教育原则受到冲击与挑战。B第段的论证方法很有代表性,举例论证典型、确凿,引用论证提升了内容的理论高度。C第段廓清模糊认识,进一步突出正确观点;也指出目前的实践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D本文论证结构十分清晰严谨,采用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并列式论证结构。4请围绕“异己”概括第段和第段的主要内容。(4分)5请

11、结合材料,从不同方面介绍下“异己间共生”国际理解教育模式。(诸如其产生背景、实践前提、目的意义、现状前景等)(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杨头的大老黑魏永贵大老黑在春天的一个夜晚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或者说飞走了。老杨家的孩子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祥之兆。大老黑是一只八哥,一身羽毛油黑发亮,嗓音清亮,通人性,擅与人对话。对老杨头来说,那可是他的宝啊!眼下,孩子们都不知道如何跟躺在床上的老杨头交代。 多年前老杨头老伴走的时候,孩子们把母亲送上了山,突然觉得老杨头矮了许多,饭量小了,话也不多说了。孩子们提议轮番接他去家里住,老杨头对墙上的遗像说:“我得守着你

12、们的妈。”大家只好默许了。过了很久,孩子们发现老杨头开始偶尔下楼跟邻居们聊天了。再后来突然有一天大女儿发现,邻居们开始着手给老杨头介绍老伴了。大女儿一个电话把兄弟姊妹召集回来了。大家委婉的说笑明确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老杨头找老伴是万万不可的。大女儿转天买了一对绿色金刚鹦鹉,配了一个金色笼子。鹦鹉叽叽喳喳热闹不已,老杨头的脸上却什么表情也没有。精明的二女儿第三天就把鹦鹉送了人。二女儿说:“大姐你什么脑子!你不是故意刺激爹吗?你咋不干脆买一对小鸳鸯再配一曲天仙配循环播放呢?”二女儿很快去花鸟市场买了一只八哥。卖鸟的老板说:“这个品种的八哥,稍微调教调教就能说会唱。”老板让旁边的一只八哥现场演示。可

13、是,一周下来,买回的八哥不光不开口,几乎还不吃不喝。一边枯坐的老杨头说:“你把人家单个儿弄来了,人家没准还惦记着老婆孩子呢!”二女儿一听,赶紧又去市场买了一只。两只八哥在一起,依旧没有啥动静。老杨头又说:“它俩本来就不是一家的,你硬把它俩凑在一起,它们能开心吗!”没多久,第二只八哥在一个夜晚没了死了。二女儿问:“咋就没了呢?”老杨头望着安了栅栏的窗户外,说:“你问我,我问谁去?没了好,一个不用被关着了,一个落了个清净。”八哥到底还是只剩原先那一只了。老杨头对二女儿摆摆手:“你不用瞎操心了。”老杨头开始自己伺候八哥了。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大老黑。老杨头说:“你好大老黑,咱俩都单身了,咱谁都别嫌弃

14、谁了。”老杨头说:“你好大老黑,咱都不找老伴了,不给别人惹麻烦了。”老杨头说:“你好大老黑,咱先把饭吃了,咱往后的日子还得过下去。”老杨头说:“你好大老黑,咱下去遛遛弯,晒晒太阳,憋在屋子里就成傻子了。”老杨头吃饭前要先喂大老黑,喝茶前要给大老黑喂水,洗澡前也要先给大老黑刷一刷。老杨头还拿出以前老伴留下的梳子给大老黑划拉划拉,老杨头说:“大老黑你好,你看你的头发多么黑多么密多么亮。” 那天老杨头刚刷完鸟笼子坐着喝茶,突然听到一声:“你好!”老杨头一愣,以为产生了幻觉或者谁在卧室里,接着又听到一声:“你好!”这一声字正腔圆,还带着他的几分南方口音。这一次,老杨头明确听到准确说是看到声音来自大老黑

15、。老杨头急忙上前:“大老黑你好。”大老黑随即回应:“你好你好!”老杨头哈哈笑了,手舞足蹈。很快,大老黑会说的短句越来越多了,比如“拜拜”“恭喜发财”“回来回来”一般四字的口语偏多。后来有一天,它还模仿老杨头的笑声,嘎嘎嘎的,猛一听就是老杨头自己在笑。孩子们偶尔回来的时候,大老黑就成了焦点,好不热闹。那天是老伴的忌日,送走回来聚的孩子们,老杨头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老杨头很久没有喝酒了。他举起酒杯瞅着墙上老伴的照片,正要说话,大老黑却先说了:“别喝酒。”老杨头愣住了,举酒杯的手停在了半空。老杨头缓过神来,急忙问:“大老黑,你说什么?”大老黑又一次清晰地回应:“别喝酒。”老杨头彻底蒙了。不是因为大老黑说了他从来没教过的这几个字,而是因为,大老黑说话的腔调、语气,几乎跟老伴生前一模一样。自此之后,大老黑似乎无师自通了。老杨头出门的时候,大老黑会说:“带钥匙。”老杨头吃饭的时候,大老黑会说:“别噎着。”老杨头睡觉的时候,大老黑会说:“喝药药。”都是老伴的语调,都是老伴生前爱说的那些话,几乎都是三字一句。而且,这样的话,大老黑只给单独在场的老杨头说。老杨头好多次泪眼婆娑。时光不居。这个春天,儿女们频频聚在老杨头的家里,老杨头病入膏肓了。儿女们在客厅背着老杨头商量墓地的事,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