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356981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必修上册全部;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可以秦代为

2、界限分为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古文字阶段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小篆;今文字阶段包括隶书、行书、草书和楷书。两个阶段的最大变化就是小篆到隶书的变化,通称“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是汉字走向定型的标志。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隶变之前的小篆,加上更早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基本保留着汉字造字意图。古人为什么造一个字,这是可以通过字的形体来解释的。而到隶书以后,汉字的造字意图就难以寻找到了,因为隶书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象形的特征。第二,隶变之前,汉字书写的单位是线条,这些线条圆转绵长;隶书之后,笔画形成了,这些笔画平直方折。现代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折、钩等笔画是

3、隶书才有的。第三,隶变改变了古汉字的基本形态,从描摹客观物象而形成的篆体,变为抽象点画组合的隶书,汉字形体完成了古今转变的历史性变革,走出了古汉字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如“光、赤、尉、煎”等字,今天一般人几乎不知道这几个字其实都包含“火”的偏旁,但在小篆中却可以看到。小篆“光”字的构形是“人”上有“火”,表示手举火把,代表光明。说文火部:“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说文赤部:“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小篆“赤”字从大从火会意,表示大火那种红彤彤的颜色。小篆“尉”字是“熨”的本字。说文火部:“尉,从上案下也。”大意是,“尉”是从上面按压下面,“又”(手)里拿着“火”,表示用火来按压、伸

4、展丝帛。小篆“煎”字是形声字,“火”在下,为义符。说文火部:“煎,熬也。从火,前声。”又如“春、泰、舂、奉”等字,上半部分看起来一样,其实在小篆中完全不同。小篆“春”字的字形,上面是“帅”,表意;中间是“屯”,表声;下面是“日”,表意。字形用太阳升起、草木生长表示春天。小篆“泰”字的字形,上面是“大”(太),表声;下面是双手捧水,表示顺滑。小篆“舂”字的字形,上部是双手持杵,下面是“臼”,合起来表示捣米脱壳。小篆“奉”字,上部是一串玉石类的礼物,下面是三个“手”字,表示恭恭敬敬地将东西敬献给他人。所以要想了解清楚“春、泰、春、奉”的古代构形理据,不追溯到小篆是很难说清楚的。汉字历史悠久,加上使

5、用人数众多,除了文字系统的变化外,作为个体字符,也有使用中的变化,有一部分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写法,如古今字。古今字如“莫一暮”,“莫”的本义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不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致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变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此外,从上古开始人们就有书写别字的情况,即所谓“通假字”。如“仓鹰击于殿上”中,“仓”通“苍”等。如果不知“禽”通“擒”,“擒”是“禽”的本字,把史记中“何为为我禽”理解为“为什么做了我的家禽”,就闹天大的笑话了。以上所说的几种情况都是汉字发

6、展中出现的现象,对古籍阅读都会造成影响,需要加以重视。(摘编自赵学清说文解字传递的文化密码)材料二:“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主流趋势。汉字发展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汉字简化史。汉字简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隶变、楷书简化、繁体简化。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把小篆的线条变成了基本笔画,提高了书写效率。楷书将隶书笔画的波折改为平直,形体由扁平改为方正。繁体简化通常是指将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简化字总表是我国推行汉字简化的成果,实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不仅精简了汉字系统的字数和笔画,而且为人们确立了明确的字体规范。20世纪初以来,汉字简化在保留

7、汉字框廓的基础上,采用了整字替换、部件替换、部件简省、声符替换等方式。整字替换指对于结构复杂的字形,另造一个新字来替换,如以“灶”替换“竈”;部件替换就是用简单的符号替换原字形中的复杂部件,如以“汉”替换“漢”;部件简省则保留了一个字中最有特点的部件,而省略其他部件,如把“聲”简化为“声”;声符替换是以较简的部件替换形声字中的声符,如“遼”简化为“辽”等。无论是哪种方式的简化,汉字漫长的简化过程始终遵循汉字简化传统,即“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简化提高了汉字的书写效率,但也造成了字体区别度的减弱,从而形成书写认读中易错的形近字,如“言”旁简化为“讠”后,与“氵”旁、“冫”旁、“扌”旁相近,形成多

8、组形近字,如讯汛、详洋、话活、请清、谅凉、诀决、评抨、译择。(摘编自章婷汉字演变的两大推动因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隶变之后,汉字的象形特征已经被人们改变,人们在隶书中已经找不到象形字了。B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文字笔画繁多,导致书写效率低下,而隶变则改变了这种弊端。C古文字阶段,汉字的造字意图大多能看出;今文字阶段,汉字的造字意图则难以看出。D汉字简化主要经历了隶变、楷书简化、繁体简化三个阶段,其中繁体简化的成就最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古文字阶段,汉字的书写单位是线条;在今文字阶段,汉字的书写单位是笔画。B人们想知道一个

9、汉字的构形理据,应考查该字的小篆写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C尽管汉字的简化方式多种多样,但“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简化传统一直没有变。D简化是汉字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利于汉字的发展,也带来了字体区别度减弱的弊端。3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象形字指通过描绘实物的形状而创造出来的字,从小篆“春”的字形来看,“春”是个象形字。B用小篆书写的“光、赤、尉、煎”四个字都包含了“火”的偏旁,而在现代汉字中却看不出来。C小篆“尉”字是“熨”的本字,小篆“尉”字的构成是手里拿着火,表示用“火”烫平丝帛等。D“春、泰、舂、奉”上半部分看起来一样,但从以小篆书写的字形来看,它

10、们上半部分完全不同。4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汉字的简化方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運”简化为“运”、“憶”简化为“忆”整字替换B“護”简化为“护”、“滅”简化为“灭”部件替换C“趙”简化为“赵”、“區”简化为“区”声符替换D“廣”简化为“广”、“務”简化为“务”部件简省5“以今律古”指不考虑语言的历史发展,盲目地按后代的词义去解释古代语言。这是人们阅读古代作品时常犯的错误。为了避免犯以今律古的错误,人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响炮金可峰梅家洲三面环水,紧邻洞庭,二爷是这一带有名的响炮手。二爷有

11、一把力气,单手举百十斤东西不在话下。他曾是炸山开石的一把好手,碰到难行的路,就将炸药包扔出,扔哪儿响哪儿,相差无几。后来年纪大了,开始在宴席上扔响炮,一可增加喜庆,二可添点儿收入。七里八乡有什么喜事,便找他凑凑热闹。二爷的响炮是自制的,拿在手里往地上一扔,“噼啪”一声响,清脆悦耳,把一个个办喜事的主“炸”得高高兴兴的。说白了,就是“叫花子讨米”,可主家乐意,人逢喜事不就奔个乐子嘛。响炮怎么甩有讲究,甩出去的力道要把握准确。你想一膀子甩下去,要么无声无息,要么炸伤个人,多晦气,主人还不得揍你一顿?二爷的响炮当然不会,一摔一个准儿,想哪儿响就哪儿响。二爷每次上门先喊声:“大爷(大嫂)好!”主人应一

12、声:“好!”接着正门“啪”的一声,主人喜笑颜开,这叫“落地开花,财喜临门”。二爷又叫:“大爷(大嫂)发财!”主人接道:“发财!”又是“啪”的一声响,门檐响炮,纸落屋内,这叫“财源广进”,主人会高兴地掏赏钱。当然也有主人让二爷多炸上几回,二爷继续说上几句祝福的话,谁也不会亏待二爷。有人看二爷这门道赚钱快还轻松,也想着学二爷讨赏钱,小六就是其中一个。小六是镇里出了名的好吃懒做。一日,他鼻青脸肿地走在路上碰到二爷,哭丧着脸说:“你是怎么炸的响炮?瞧我这样子,差点儿没被打死。二爷,告诉我点儿诀窍,收我为徒吧。”“凡事得讲究个章法,像你那样乱扔一气,不被人打才怪。”二爷掏出旱烟袋猛吸了一口。他平时就看不

13、惯小六成天游手好闲,小六求过二爷几回,想拜到他门下,二爷始终不肯答应,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二爷如今走路没有以前利索,人也显得苍老了许多。这事发生在日本人来的第二年,为了控制洞庭湖区这个鱼米之乡,日军对抗日力量进行了几次剿杀,不少无辜百姓跟着遭殃。二爷的儿子、小六的父母,还有众多乡亲就是在日军的扫荡中遇害的。二爷甩响炮的劲少了许多,生意自然一落千丈。二爷成天抽着闷烟,鬼子的岗楼一日不除,一日就梗在心头,让他不得安宁。一个月黑人稀的夜晚,二爷敲开了小六的门,问一脸诧异的小六:“还想拜我为师不?”小六迟疑地说:“你不是不收”“如今不同了,那小日本坏了章法。”“你肯收我为徒?”小六面露喜色。“炸药包,敢

14、玩不?”“炸药包?”“对,你只回答,敢杀鬼子不?”二爷一字千斤。“敢!”小六听到“鬼子”二字,睁着猩红的眼答。“好,有血性。”二爷收了徒,每天让小六举石头搬石头,小六累得筋骨散架,大汗淋漓。二爷蹲在一边抽旱烟,闷声不响地看小六搬石头,一股股烟雾在他的周身不断缭绕散开。小六不解地问:“师父,每天搬这些无用的东西干吗?”“到时就知道了。”一个月过去了,小六还在搬石头,二爷还在抽闷烟,浓烟在二爷的嘴里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急。小六想着天天搬石头,有些耐不住,就问:“师父,您不是耍我玩吧?哪能天天搬石头?”二爷一口闷烟吸完,徐徐吐出烟雾,烟柱在他面前便化作一股股烟圈。二爷说:“你现在感觉力气怎样?托着石头还

15、吃不吃力?”小六恍然大悟,自己这几天托着一块几十斤的石头基本上可做到纹丝不动。二爷不等小六回答,在鞋底上一敲烟杆,起身带着小六走到一处二丈多高的山崖前,指着高处一个凹处说:“将石头扔进去,练十天以上,才有资格学我的绝技中心开花。”小六再不说什么。十多天过去,二爷才告诉小六,炸药包甩出前,要看准落地方位,考虑扔出去的弧线,还有力度和借力使力。如果扔去的地方空隙小,你弧度过大就会扔到外面。还有扔的角度,落地点该在哪儿,哪儿会伤人,一一交代要领。听得小六连连点头,暗自佩服二爷不愧是湖区响炮高手。二爷天天陪着小六练习换成引线包裹的假炸药包,几个月下来,二爷指哪儿,小六的炸药包就认准了哪儿。这天,日军岗楼掩映在夜色中,几个日军在岗楼上巡逻。二爷和小六乘着夜色摸近岗楼,两人选好角度。二爷拍了拍小六的肩膀,小声说:“弄不好,我们就怕不?”“不怕。”小六小声低吼。“好,看你的了。”小六点燃炸药包,托着几十斤重的炸药猛然起身。伴着一声巨响,小六甩出了他这一生最响的响炮,也将自己甩进了这个夏夜。(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二爷曾是炸山开石的一把好手,年纪大了后开始在宴席上扔响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