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一等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6352659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一等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一等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一等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一等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一等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一等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一等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记承天寺夜游市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发布时间: 2010-03-01浏览: 412 人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青州市偶园回中马宁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 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生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生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师:说得真好! 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 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 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2、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 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 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找一生读作者简介)师: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无标点朗读课文。(大屏幕显示无标点课文,生尝试诵读)师:同学们读得很有个性特色,下面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注意: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师:老师读完了,文中还有两处停顿要注意:但 / 少闲人 / 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 / 如 /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屏幕显示,生齐读两遍。)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生大声朗读课文)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与苏

3、轼同游了承天寺,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同组之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5 分钟后,我们进行诗文对抗赛。老师先把比赛规则说一下:将全班分为两大组(红组和蓝组),第一名站起来的同学为发问方,可以从另外一组中任点一名同学就文中字、词、句的翻译进行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在向另外一组发问。如果回答不准确,就由本小组同学帮助回答,但发问权归另外一组所有。(生翻译,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生兴致高昂,积极踊跃)师:好,准备开始!生 1: “遂至承天寺 ”中的 “遂 ”是什么意思?师:谁来帮帮他?。1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生 2: “于是,就 ”的

4、意思, “于是就到承天寺 ”。师:大家同意这种解释吗?生(齐):同意。生 3: “盖竹柏影也 ”中的 “盖 ”是什么意思?生 4:覆盖,遮盖。师:有不同意见吗?生 5:应该是 “原来 ”的意思, “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 师:你的回答得很准确。生 6: “月色入户 ”的 “户 ”怎么解释?生 7:窗户。师:是吗?生(齐):是。师:不是。 “户 ”在文中不是指窗户,而是指门。大家知道“足不出户 ”这个成语吧?生(齐):知道。师:这里的 “户 ”就是指门,我们总不能从窗户走出去吧?(生笑,在课本上写下正确释义。)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怎么翻译?生 1:月色洒满庭院,如水

5、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翻译?生 2: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师:真是你方问罢我登场,你问我答,你来我挡;友谊对抗,兴致高昂呀!同学们表现真棒! 文章内容我们有了初步感知,那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生 1: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 看到月色很美, 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师:概括得很完整。那我们就跟随苏轼一起去赏月色美景吧!师:那本文中苏轼是如何描摹月色的呢?生 1:写月色的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

6、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生 2: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师:多美呀, 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生 3:欣悦的、欣赏的语气。师:你试着用欣悦的语气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生朗读。 )。2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师:他的朗读给我们身临其境之感。我们来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月色之美吧!(师生齐读课文)是:是啊,月光如水,所以竹柏的影子就成了水中的藻荇,藻荇的浮游,又让人感到水的流动。月光在朗照, 那无形的静态的月光便有了动态的美感,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古人有:

7、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苏轼描摹的却是: 明月庭中照,藻荇影中游。月色之美尽在其中啊。同学们用几个美词来修饰一下这明月吧?师出示板书填空:的朗月世界生:澄澈透明!生:空灵!生:皎洁无暇!生:清朗幽美!师:(板书)澄澈透明、皎洁空灵、清朗幽美的朗月世界师:情因景生, 景为情设, 面对一轮明月, 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独斟独酌,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感。眼前的朗月美景,唤醒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于是触景生情,作者不禁感慨道:生齐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师:那何为闲

8、人呢?生:悠闲的人。生:闲暇的人。生:我认为苏轼被贬谪,心情很郁闷,闲人是对自己的嘲弄吧。师:同学们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信息(多媒体显示)(指一生)你为大家读一读。(一生读屏显背景材料:知识撷萃:(元丰二年( 1079 ),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 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师:从这则材料中大家发现哪些信息?生 1:他是被诬陷入狱的,获释后贬到黄州,做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生 2:亲自耕田种地养家糊口,生活肯定很贫困。师:有道理。在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他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雅号 东坡,在黄州

9、的苏轼就成为 “闲人 ”苏东坡。师:大家想想这里的 “闲 ”是不是闲来无聊,无所事事啊?生(齐):不是!师: “闲 ”究竟是什么意思?请你给 “闲 ”字组组词,看谁组得词最准确、最合理。生 1:空闲。生 2:闲暇。生 3:清闲。师:是不是有着空闲时间、清闲生活的人就能欣赏到这月色美景呢?(生沉思、摇。3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头)那 “闲”字还有别的意思吗?生 4:悠闲、闲适。生 5:闲情逸致。师:说说你的理由。生 5: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 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师:你的理解很恰当。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洒脱!透过这空明

10、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同学们用几个美词来赞颂一下苏轼的旷达胸襟吧?师出示板书填空:的旷达胸襟生 1:乐观积极向上。生 2:从容面对苦难。生 3:豁达乐观。生 4:不汲汲于名利,坦荡豁达。师:(板书)乐观积极、坦荡豁达的旷达胸襟生 5:苏轼虽然被贬黄州做着有名无实的官职,但他仍能在自然美景中怡情悦性,从容流连于月光之下,表明他并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而是心胸宽阔不汲汲于名利。师:你很有思想,回答非常精彩!师:请大家再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学生自由朗读,找学生按标准格式诵读课文:题目、作者、朗诵者)师:同学们朗读得非常棒,读出了月色之美,我觉得有的同学

11、更读到了作者的内心深处,师: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这空明的是月光,更是人的心境, 这空明的月色洒满庭院,更照亮了作者的心灵深处。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屏幕显示: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

12、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生 1:以前读文章,见到描写月亮的句子,总以为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今天,读了记承天寺夜游,才知道月亮也能传达豁达乐观的情怀。 月亮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加丰满了。4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生 2:以前被别人误解时,我都要沮丧好几天,跟苏轼比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胸坦荡,就能快乐生活每一天。生 3:自然是心灵的最佳归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这时,我们不妨像苏轼那样到自然中去释放心灵,寻求寄托,让人生更豁达。(掌声)生 4:人生之路充满

13、坎坷,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消极的等待、自暴自弃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让逆境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掌声)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 让老师也特别感动。 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 历经坎坷, 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对豁达乐观的坚守, 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 明月不老, 精神永远年轻! 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 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师:最后,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读美文、颂东坡吧!(生大声诵读课文,在诵读声中结束本课学习)【板书设计】:澄澈透明、皎洁空灵、清朗幽美的朗月世界闲乐观积极、坦荡豁达、心无尘俗的旷达胸襟。5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欢迎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