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庄小学校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634811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庄小学校志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徐庄小学校志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徐庄小学校志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徐庄小学校志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徐庄小学校志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庄小学校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庄小学校志(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棠村中心学校教育志编写领导小组 组长:梁雪峰 组员:金世凯 闫树伟 杨从清 顾问:张士友 徐庄小学校志编写小组 主编:杜明启 编委:陈长权 郑凤兰 刘全会 袁金银 审稿:张照辉调整后的中心学校教育志编写领导小组 组长:梁雪光 组员:闫树伟 杨喜锋 马志玺 崔晓明 顾问:赵悦红调整后徐庄小学校志编写小组 主编:董世民 编委:杜秀芝 杜素丽 田培喜 田培中审稿: 张洪峰序言 新蔡县棠村镇地处两省交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自古至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孕育了无数名人俊杰。作为该镇的一所村办小学,自建校之日起,即担负起传播科学文化,培育社会英才的重任,至今已跨越了整整44个春秋。半个世纪以来,徐

2、庄小学从最初的泥胚房艰难创业至现在的楼房林立、声名远播,走过的是一条曲折坎坷,自强不息的发展壮大之路,其间风雨沧桑,校事沉浮,难以尽数。早在数年前,即有人倡议编修校志,实录学校发展履迹,以追念先贤,激励后人。但此项工作,进行起来异常艰巨,一则众多见证人或已作古,或已迁居他乡,知情者日渐零落;二则经过“文革”浩劫,校史资料多有阙漏,苦乏考证;三则工程浩繁巨大,学校人力不逮,故始终未能如愿。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有社会同仁、校友问及此事,作为徐庄小学的领导,我们也越来越感到有责任将学校40多年发展变迁史作一梳理编整。2008年,徐庄小学又迎来了她的新的一年,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借鉴历史,总

3、结经验,继往开来,办好有特色的重点高中,学校校务会遂研究决定编纂徐庄小学校志,同时成立校志编纂委员会,搜集线索,整理资料,于10月底完稿。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编委老师们6个多月的披沙拣金,集腋成裘,这本校志终于完成了。在校志编纂过程中,各编委老师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编排体例和内容上力求科学、系统、完整、准确,编写形式采用语文体,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直陈史实,只对少数影响深广的人和事略加评论。编写内容以时间为经,校务性质为纬,分门别类整理成册,使读者能一目了然。考虑到部分史实因年事久远,见证人难免出现记忆失误,故采编时,对有旁证者则直录入书,对无旁证者只好暂

4、付阙如。本志是几位编委老师精诚团结、亲密合作的产物。半年多来,编委老师们栉风沐雨,往来奔走,遍访知情者。在编写过程中,篇章曾数易其稿,甚至完全重写,如果不是大家众志成城、配合默契,要完成这一工程是难以想象的。本志的编辑出版,为广大读者了解徐庄小学、认识徐庄小学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同时也为我们发展教育、弘扬传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本志能顺利出版问世,也是社会各界领导、朋友和老校友关怀鼓励支持的结果。在校志编纂工作遇到困难时,一些社会友好人士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不少老校友将他们珍藏多年的图片资料无偿捐献出来,大大丰富了校志内容。对此,向他们致以由衷的谢忱!黄金无足赤,白玉有微

5、瑕。尽管我们在校志编纂过程中力求科学完善,但仍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祈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张洪峰目 录概述 1 第一章 沿革-一4 第二章 行政6 第三章 教职工1 3 第四章 学生1 9 第五章 教学-一23 第六章 德育26 第七章 体育、卫生30 第八章 党群、组织-31 第九章 后勤33 第十章 基本建设-35 第十一章 人物39 第十二章 荣誉41 第十三章 制度附录43编后记”50概述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在大队支部和校长赵子轩的领导下,1964年办起了徐庄小学,由于初办,办学条件差,当时只有六座土造草房作为教室,一间校长办公室,教室内桌凳全无,用土垒起土台作为桌凳供学生使用。

6、当时校址在田老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基本上停课,直到1 968年上级要求复课,小学五年制初中二年制,从此,徐庄小学改为徐庄学校,当时有小学五班,初中二班,学校由田老庄搬迁到徐庄,1978年初中由乡办,徐庄学校又改为徐庄完小,1998年以来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学生人数筑路逐年增长,原校舍陈旧,低矮、破烂,每逢雨季,屋漏如麻,有的教室成了危房,有时学校不得不又停课,这样的情况远远适应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师生的安全,适应教育的发展,1998年村委在原校址上扩地4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水泥结构的两层教学楼一座26间教室,8个班级,办公室6间,总投投资3 1。5万元,19

7、99年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至此学生增加到460人,学前班由原来的一班增加到2班,幼儿人数达到70余人,教师由原来的11人增加到27人。有了新教室,教师全部到校办公。学校着手设置:音乐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德育法制教育室,各室建立起来后,按上级要求去购置、自制各种教具,截止到2007年各室配备教具数量,质量标准达90,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每年乡,县统考、抽考各科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并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2002年新蔡县教体局带领教育系统人员到校参观,近年来,县、乡多次对学校进行表彰和嘉奖。 1999年由于学生急增,学生由284人增加到471人,班级由84年的5个班增加到现在的9个班,村子

8、部决定又重建教室三座共9间,面积1 78。2平方米,总投资9。5万元,教师由原来l 5人增加到20人。 1998年至今,购置桌凳235套,办公桌20张,教师档案用书柜20个,图书3786册,仪器2098件,体育器材35件,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截止2007年六月学校占地面积492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总投资4l万元。 1998年以来,教学设备完善,师生干劲倍增,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98至2007年每年都被评为县、乡先进单位,在各教学活动中获全乡一、二名,师生多次获得嘉奖 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认真贯彻“重教育这一思想,坚持不懈地对师生进行师德和法制教育,并在老师的带动下对学生进

9、行法制教育,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学校自1998年至今集体获乡以上奖励20多次,师生各人获乡以上表彰125次。 学校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请老革命者来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学雷锋活动,不少同学和少先队员为军烈五保户做好事。2002年至2003年上期受乡表彰的有15人次,学校表彰的有180人次,为此极大得丰富了学生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觉悟和能力。 在师资方面,近年来教师的学历层次逐渐提高,公民办教师的比例开始发生重大变化,1978年公办教师3人,民办教师8人,中专生只有1人,高中生5人,截止到2001年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现有教师20

10、人,2002年大专生2人,中专生10人,正在参加大学学历培训的11人,截止到2005年学历全部达标,2006年大专26人,2007年27人,技术职务方面:小教高级4人,小教一级10人,初级工2人,高级工4人,中级工1人。 从1996年开始,学校开始注重教学方面的改革,全体教师积极学习教学理论,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普遍学习外地教学经验,例如;杜郎口和杨思的教学经验。在各教研组的组织下,认真备好课,在备课方面按“三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三标(即明标、达标、测标)。按学生的不同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认真备课,各教研组组织听课,由于全体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所以教学成绩显著,杜秀芝老师被评为驻马店地区

11、优秀教师,杜素丽,张静,徐敏,李秀民教师被评为县优质课教师,由于教改不断深入,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质量也随之全面提高。第一章 学校历史沿革 1964年入学儿童越来越多,每个公社只有三个完小:耿集完小、棠村完小、插花庙完小。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教育情况,所以在上级的指示下,公社党委决定在每个大队办一所小学,徐庄完小在大队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在校长魏新英老师的带领下办起来了。当时校址在田老庄,有6座教室和l间校长住室学生无桌无凳,用土筑成台作为学生的课桌,1966年文化大革命小学处于停课状态,1968年复课,在老师的带动下,学校基本正规,师资不够,从地方请一大

12、批高中生前来任教,称为“民办教师”所谓民办教师即是民办公助,没有工资待遇,国家拿出一部分补助,其它部分由大队负担,在体制上由小学六年级改为五年制,初中由三年制改为二年制,每个大队都办起了初中,学校校址由田老庄迁到徐庄,改为徐庄学校,学校在支部的领导下初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初中两班有了课桌和凳子,但小学生还是用土台作课桌用。 1979年每个公社只办一所初中,各大队初中都集中到棠村,校名由徐庄学校改为徐庄完小,由于上级对教育的重视,大队支部每年从群众中收一部分教育附加费,对办学条件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教室盖成了标准教室,学生基本上有了课桌和凳子,教室都是砖瓦结构,教师住房也有了增加和改善。民办教师也通

13、过各种形式逐步转为公办教师。附表一:学校历史沿革表时间校名学校规模1964-1968徐庄小学5班1969-1978学校完小7班1979-2007徐庄完小9班第二章 行 政 第一节 概况 徐庄完小创建于1964年,当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教育党支部的领导下教进行学校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当时选一名贫下中农代表住校”管理学校。1978年在大队支部的领导下,由校长杨从清同志负责学校工作。学校从此转入正常轨道,1990年实行校长负责制,从此进一步健全学校的各种教学制度。第二节机构学校机构设置: 学校负责人,称校长 负责教学,1968一一1979年称业务负责人,1979年至今称教导主任。 少先队大队部,大队长。 少先队中队部,中队长附表二:学校历届领导班子成员更迭表(1984年后)时间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1984杨从清周建军杨正武赵书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