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论教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634443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元培论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蔡元培论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蔡元培论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蔡元培论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蔡元培论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蔡元培论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元培论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2010-11-01 09:14来源:百度百科作者:刘老师点击:懸31次 蔡元培蔡元培(1868年1月1 1日1 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 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 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 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 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 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 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

2、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 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 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 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 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 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 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

3、工等“美育的专题” 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 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其74年的人生历 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 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 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等。教育思想一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 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

4、育并举,这 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1. 提出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 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 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 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 旨。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 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 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 12年2月间蔡元培 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

5、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2. 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 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一)从国外环境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历年丧失之国权, 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 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 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3. 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 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

6、 家 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4. 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 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 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由此可见,蔡元培所提倡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主张用自由、平 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蔡元培在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时,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的道德 思想,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 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毋庸讳言,这种比附是牵强的,然而,他这 样做,又是有其深刻

7、用意的。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他又强调,吸收 国外文化 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 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 “我”而同化于外人”。5. 世界观的教育 世界观的教育为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的,受到康德哲学的影 响,它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 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 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然 而,他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 在当时具有

8、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6 美育教育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的中坚任务”。他认为美育教育 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 梁。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从他看来,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 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有人我,则于现象 中有种种之界画,而与实体违。有营求则当其未遂,为无己之痛苦。及其既隧, 为过量之要索,循于现象之中,而与实体隔。”因此,仕人我之见,泯营求之念 便是从现象世界走向实体世界的关键,而美感教育的特性恰恰就在于此,他说在 现象世界,人人都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不过这种情

9、感随着人的离合、 生死、祸福,利害等现象而改变,但美感教育,使人“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 人进入这种境界则“已接触于实体世界观念矣”,后来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 一文中,他把美感教育这种特性说得更加明确:“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 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 正因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因此蔡元培认 为:“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 育”。蔡元培的美感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受到康德美学思想的影 响较深,他反复宣传美感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也显然是超阶级的、超现实的,过 分夸大

10、了美感教育的作用,主张在教育人对美感教育“应特别注重”,这些都是 正确的。以上的五种教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养成共和 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所缺一不可的,同时他又指出,这五 种教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五者以 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 则必以道德为根本”。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诸者和谐 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的。但是,他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 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又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于超轶于政治 两类,认为军

11、国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于隶属于政治,而其他的超 轶于政治,这种划分不科学。其次,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现世的幸福, 而是为了达到那个“不可名言”,如果“不得不强为之名”则“或谓之道,或谓 之太极,或谓之黑暗之意识,或谓之无识之意志”的实体世界。此外,他在阐述 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问题时,也存在超阶级、超现实、牵强 附会等弊病。二、大学教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教育体系中,大学教育思想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这同他重视高等教育密 切相关,他认为要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办好高等教育是关键。因此,他说“自己的兴趣偏 于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多参加点意见”,因此,他又较长时间主

12、持北京大学,有丰富 的大学教育实践经验。因而形成了颇有创建的比较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1关于大学性质的探讨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 育思想的出发点。早在 1912年 5 月 16 日,他以教育总长身份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在演 说中就提出“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更是反复申述这一思想。 1917年 1月9日,他在就任校长的演说中,明确的向学生说明:“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宗 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 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如此强

13、调大学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在当时是为了扭转学生上大学为做官的陈 腐观念。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而对于学问则 没有什么兴趣。蔡元培指出,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因此,他认为要改革旧北大,“第 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由于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的学问,他还提出,大学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 科学研究。他要求大学教员不是灌输固定知识,而是对学问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 生的研究兴趣;大学生也不是死记硬背教员的讲义,而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自动的研究学问。 为了使大学能承担起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他在论大学应设各

14、科研究所之理由的文章,详列了三点理由:一是“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 二是设立研究所,为大学毕业生深造创造条件。三是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得以在导师指导下,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2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这一办学原则。他认为大学 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如果抱残守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是不可 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待学说和教员两方面,由于学说必须由人 提倡、宣传和发展,教员又以研究,传授学问为己任,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在实际中更多的是体现

15、在对待教员方面。蔡元培聘请教员,最重要的有无专门学问。只要由 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就聘为教员。反之,如若学术水平低,则不管什么人, 坚持辞退。而对于教员的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标准。当然,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恰恰相反,其本意在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3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关于大学学科设置,蔡元培的思想,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最初,他从“大学为研究学 理的机关”这一思想出发,主张“要偏重文理两科”。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又进一步主张“学术分校”理由有两条:第一、

16、文理两科,专署 学里,其他各科偏重于致用;第二、文理两科,设有研究所,实验室等设备,如若遍设其他 各科,就要增设病院,工场等,困难更大。主张学术分校,大学专设文理两科,显然是对民国元年“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见解的发 展,目的是为了突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学理,在蔡元培看来,“学”与“术”可分为两个名词, “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文、理是“学”,法、商、医、工、农皆为应用,为“术”。学 与术虽然关系密切,但学为基本,术为枝干。更可贵的是,蔡元培在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流弊之后,进一步主张“沟通文理”。 他说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的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同 样,理科各学科都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的归纳。而且,由于学科之间的彼 此交错,有些学科简直无法以文、理科来区分。因此,他主张沟通文理,和为一科。 1919 年,北大进行改革,撤销文、理、法三科界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