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校本练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6341473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者爱人校本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仁者爱人校本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仁者爱人校本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仁者爱人校本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仁者爱人校本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仁者爱人校本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者爱人校本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者爱人练习 班级高二( )班 学号_ 姓名_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弟子,入则孝(徒弟) B尧舜其犹病诸(以为难)C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驾凌) D敝之而无憾(怨恨)2下列句式中的“伐”与“愿无伐善”的“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入山伐树木 B举兵而伐,必取C口诛笔伐 D自伐者无功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A吾道一以贯之 B子食于有丧者之侧C自经于沟渎 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4下列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子钓而不纲 B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C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D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A谨而信 敝之而无憾 B子见齐衰者 管仲非仁者与C参乎 生乎吾前 D微管仲 其文约,其辞微二、 翻译下列句子6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三、 默写9弟子,入则孝,_,谨而信,_。1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_。11夫仁者,_,_。12管仲相桓公,霸诸侯,_,_。四、 课内语段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7.27)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

3、道也。”(15.4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1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与师言之道与民到于今受其赐 吾其被发左衽矣A 和相同,和不同 B 和不同,和也不同C 和相同,和也相同 D 和不同,和相同14下列词类活用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冕衣裳者 B一匡天下C愿无伐善 D霸诸侯15下列各句句式与“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谓也 B甚矣吾衰也C子将奚先 D未之有也16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4、是( )A(15.42)章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生动可感,不厌其烦地记叙孔子的表现,真切地反映了孔子的盲人关心的无微不至。B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都要向他们表示敬意。C孔子不用纲取鱼,不射栖息的鸟,把仁爱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推及世间万物,是真正的“仁”的思想的体现。D孔子肯定子贡的观点,还说明管仲的功劳在于他能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看一般人的小信小谅。17翻译句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_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

5、公孙衍张仪章)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用之则行,舍之则哉,惟我与尔赴有夫! 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 19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未

6、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

7、郎愈、李校书观,泊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 窅(yo):怅惘。汩没:沦落。欧:通“瓯

8、”。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性所多也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22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

9、,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仁者爱人练习参考答案1A (弟子,年轻人)2D(D项中与例句都是“夸耀”的意思,A为砍伐,BC都是讨伐)3A(宾语前置句,其他都是状语后置句)4D(A项“纲”,名词作动词B“死”,为动C“立”和“达”都是使动5B(A并列;转折C句末语气词;在D如果没有;含蓄)6所谓仁,就是自己想站得住,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使别人行得通。7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对年轻人,要关心他们。8何止是仁呢!那一定

10、是圣德了!尧舜恐怕都要感到为难了呢!(默写略)13B14B 15B 解析例句与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16D(孔子没有肯定子贡的观点)17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人民直到现在还受到他的恩惠。18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 (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走向,(就)走自己的路。19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 (意思对

11、即可)20 A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多”,原意是“赞许、称赞”,这里引申为“欣赏、喜爱”。21 C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B.“有者”定语后置的标志,的人/助词,表示句末停顿;C.都是介词,意为“对”;D.介词,用来/介词,凭借。22 B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根据“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可以推翻B项中“乡人都不喜欢他”的观点。第一段中“里中无爱者”的意思是“乡中没有他喜欢的人”。【参考译文】欧阳君出生在福建的乡村。他年幼时,就不和一般的儿童亲近戏耍,行动时多为独处。他十多岁时,乡里面没有他喜爱的人。他每当看见河边、山边有可以撷取的美景时,心中一个人享受,他经常手中拿着一本书,在那一带流连忘返。等到风清月朗之时,有时他直到傍晚还留在那里,茫然无法释怀,自己都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大概是他的性情中所喜欢的景致吧。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