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631649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6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教学计划(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及特点本单元主要包括20以内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要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设计理念1、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多样化算法。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4、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产生兴趣。5、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目标1、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2、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教学难点 20以内

2、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25课时教具准备小棒、尺子、计数器。 第一课时:捆小棒(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4、4、能正确读出20以内各数。教学重难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调整一、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三、巩固新知。四、本课小结。1、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2、你发

3、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游戏,看谁的手小巧。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4、完成: ( )个一 ( )个十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

4、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2、个十, 个一 是11 10111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3、15 、19 、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的?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动脑筋思考,发现数学问题。和老师一起通过游

5、戏,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个别回答,集体讲解。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自主交流来确定1120的表达多样。尝试总结。纷纷发言。 通过捆小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且在娱乐中自然建立了数感。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再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独立用计数器拨一拨。小组配合,

6、完成拨数。板书设计: 捆 小 棒 2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作业设计:课本练一练第2题。作业反馈:曹楠楠、杨宇帆、李建华等几位同学对个位、十位位置搞不清。课后反思: 捆小棒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排列顺序和组成,重点内容是对数位概念的理解,具体到解题思路时,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十”为单位计数的简便性。我在课前备课时曾想该怎样导课呢?是否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可和同组的老师们一商量,大家都说班里学生太多害怕课堂纪律乱还是别摆了。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还是决定让学生实际摆一摆、捆一捆,加深十个一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培养学

7、生对“数位”的理解,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动手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也更加让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亲自动手获取知识的快乐!。第二课时:捆小棒(练习课)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4、能正确读出20以内各数。教学重难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教学过程:第2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实践应用。二、知识延伸。1、练习:(口算)109 108 107 106 105104 103 910

8、810 7+10 610 510 410 310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1、寻找粗心丢失的数。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2、开火车顺数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3、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4、P69 16 自己完成。学生一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口算练习。集体完成,集体订正。板书设计:(略)作业设计:1、填空一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是。18是由十和一组成。2、10+3= 10+5= 8+10= 10+10= 3、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作业反馈: 基本情况还是好的,就是几个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同学需要个别讲解。课后反思:课堂中的组织教学还有待提高,问

9、题的设计要更加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个别环节的处理还不够细致,教学环节如果能更加紧凑一些,效果会更好,以后还要多注意课堂教学细节问题,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第三课时:搭积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1、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教学过程:第3课时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0、一、 创设情景。二、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三、巩固练习。四、本课总结。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块或拿走块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再放块 多 拿走块 少 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呈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1、145 176你怎么算的?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例:(1)14

11、519 再拔5颗(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2、比一比谁算得快。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玩积木增减游戏,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块或拿走块 。发现数学问题。第二次玩积木是对加减认识的巩固。说出自己的算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板书设计: 搭 积 木 13+2=15 18-2=16作业设计:1、课内作业P71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 ,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作业反馈: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学生掌握较好。基本能做对。课后反思:学生在摆积木,写出算式后,我没有让学生到黑板前来再展示摆积木的过程,这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算理。如果再上这课的话,这一步是不能少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放不开手脚,有牵着学生走的感觉。第四课时:搭积木(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