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光芒八年磨一剑 光芒耀河朔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6300233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剑光芒八年磨一剑 光芒耀河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剑光芒八年磨一剑 光芒耀河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剑光芒八年磨一剑 光芒耀河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剑光芒八年磨一剑 光芒耀河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剑光芒八年磨一剑 光芒耀河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剑光芒八年磨一剑 光芒耀河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剑光芒八年磨一剑 光芒耀河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剑光芒八年磨一剑光芒耀河朔 煌煌十二巨册的历代沧州诗选粹丛书,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可谓“诗坛盛事,嘉惠士林”。由梁振刚先生主编的这部沧州历代诗歌作品选,合计收录上迄西周,下至建国以后历代沧州籍诗人1368名,选诗3万余首,另收录有1000余名其它客籍作者吟咏沧州的诗作万余首,不论人数,还是诗量,全部超出了全唐诗,堪称沧州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历代沧州诗选粹的出版,既在历史纵深上全方面展示了沧州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一改大家对沧州仅为尚武之地的片面认识;同时也为梳理河北全省的诗学文件,提升燕赵文化自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主动表率,开启了河北省地级市诗歌总集整理的先河。另外,现在我

2、国和之题材内容相同的书籍不少,不过能在时间跨度,作品总量上和之比肩的恐怕还没有。就连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也不禁慨叹,曾认为粗豪的家乡原来竞有着如此悠久,温润、醇厚的一脉书香,所以不吝美词丽句亲自为之作序,称赞有加。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明大义,重高谊,朴略少华,无纤秾之习,虽有吟咏发乎情愫,然耻于标榜,艰于剞劂,故名山所藏,半就湮没。清以前,即使有南皮李腾鹏以独力而完成了全国性诗选皇明诗统,然而罕闻有编集地方诗歌者。入清以后,披秘籍,搜岩穴,裒而辑之,以期阐幽发微,弘扬风雅者代不乏人:祖籍任丘的王崇简辑畿辅明诗,大名知府陶梁编国朝畿辅诗传,所专注皆为省级范围。道光以后,史梦兰的永平诗存、梅成栋的

3、津门诗钞,则皆致力于府一级,而州县一级则有王国均的国朝沧州诗钞、孙赞元的遵化诗存、贾恩绂的明清盐山诗钞、马钟绣的古燕诗纪,大城诗集、张日豫的南皮诗钞和刘希愈的庆云诗钞。进入现代,各地多种图文并茂的以打造礼品书为目标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真正关注当地诗歌创作成就、潜心挖掘当地文化渊源者却寥若晨星。即使一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大剧正在上演,从官方到民间,从城市到边徼,从老革命到“80后”,从学术明星到文化健将,在形形色色的角色里面,有谁能众声喧哗中固守书斋的一颗宁静之心,又有谁在嘈杂混乱中秉承着对文化价值的一份恭敬之态。主编梁振刚先生和她的几位同好,就像一支以整理乡邦文件为己任的小分队,沿着传统的辙迹,在

4、这场大剧的边缘悄然行进着。没有任何行政指令,没有任何个人利益诉求,仅仅是出于对乡邦文化的拳拳之情,出于一个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而自发自愿地投入到了这件浩繁的工作中,她们这种不为稻粱谋编书的姿态,在喧嚣而浮躁的当下、在太多的知识分子为那份热闹推波助澜的今天,是颇具启示意义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专题资金,没有专业指导,没有专门时间的情况下,她们竟然出众地完成了使命,从内容到形式全部保持了很高的专业水准,其“网罗之弘、搜集之广,校勘之精,xx之当,令人叹服”。历代沧州诗选粹的搜集整理历时八年,八年时间里,她们跑遍了全国各大相关图书馆,搜集了浩如烟海的馆藏图书和民间残稿,碑文、史志、家谱、信札,探

5、幽发微,披沙拣金,终成此卷。仅以明代东光县著名文人王嘉言为例,她被收入书中的和张宪副题铁菩萨赠播州宣慰司宣慰使游清凉洞季秋集刘二丈宅陈叔阳际槎轩鱼龙吟赠凌子起秀才等八首诗,竟然分别辑自万历河间府志卷二古迹志、光绪东光县志卷十二杂稽志、御选明诗卷二十八,王崇简畿辅明诗卷七,嘉庆青县志卷八艺文志、嘉庆崇川凌氏世谱卷六庆诗等六种文件,编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可见一斑。沧州一向是人文渊薮,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八部读本出自这块热土,中国诗歌源头最成功的传输也始于此。中国官府大规模刊刻典籍的倡议者兼主持人冯道,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张之洞更是诞生在这里,当然还有北朝第一才子邢邵,隋代经学大师刘

6、炫,唐代诗人高适,刘长卿、北宋元名臣刘挚、明代抗倭英雄刘焘,通俗小说研究鼻祖孙楷第这一串串光辉的名字全部属于沧州。她们或仁或智,或勇或信,或狷或狂,无不定格为某一人性的标本。当大家细细读完这部诗集,除了打量以上这些声名显赫的历朝大儒名臣显宦外,更多的好奇一定会给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官吏乡绅,书生秀才们。曾几何时,一部水浒让沧州几乎成了蛮荒之地,豪横之人的代名词萧杀的牢城营,荒僻的草料场,破败的山神庙,一个名副其实的“远恶军州”!面对人家或善意或恶意的戏谑,沧州人经常愤然又哑然、赧然。历代沧州诗选粹用四万余首诗篇对此作出了最有力的回应。翻开诗卷,我们看到:这里不但有“地控幽蓟风烟通,怒猊雄踞当其冲

7、”的铁狮,“灯前人卖当垆酒,月下牛牵上水船”的大运河,“渔翁绝叫三老泣,蒲帆簸荡波涛红”的烧海奇景,“千秋神气依陵寝,百里薰风度陌阡”的献王陵,“徐福遗踪渤海滨,荒城野蔓少行人”的千童镇。更有“男儿志期扫天狼,草间狐兔不足戕”的雄心,“幸得吾庐殊可爱,清风满座理陈篇”的风雅,“处世莫言须富贵,读书岂尽为功名”的智慧,“明月当窗人静坐,晚花带露入帘香”的幽情,“和君契斯义,白首自如新”的高义,“兴随流水远,意共白云闲”的淡泊,和“为我寄声陶五柳,少留佳处共追攀”的洒脱历代沧州诗选粹中的大量民间创作不矫饰、不做作,直击人生的各个场景,尽情尽兴地抒写自己的爱和恨、情和思,因此更带有生活的温度,更真切

8、地还原了历史的实存状态。正是这个庞大而一般的群体的创作,表现了沧州文化完整的原来面目,绘制出了这方土地上大家缤纷而丰盈的精神图谱,令人触摸到了这方土地厚重而润泽的质地,领会到了先大家一路走来的万种风神。由此,大家对沧州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沧州不但武术杂技称雄当世,沧州的诗词歌赋更是渊源深厚;沧州人不但侠肝义胆,沧州人还文质彬彬,风流儒雅。毛公说经之前,已多雅士;龚遂卖剑以后,犹有侠风。这一文一武,实为沧州文化如鲲似鹏的垂天两翼。同时,经过沧州大地上空这缕氤氲不绝的书香,也为沧州人找到了文化的血脉、精神的根基。作为一部乡邦文件,它所保留的是有关这方土地的文化记忆,是这方土地上大家共有的

9、精神财富,而这笔财富无疑会为沧州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源,必将成为沧州文化发展、振兴和创新的基石。当下,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需要文化,在向中华及全世界各民族学习优秀文化之前,先由当地优异传统文化开始,读来会更亲切,学后也必定更有效。正如首全部图书馆副馆长周心慧先生就该书的出版所言“弘扬国家民族之文化,推进文化建设。以之砥砺民族精神,必自振兴乡邦历史文化始。乡邦文化实为民族文化之源泉。古谚“本国则枝荣,根深则叶茂”,是之谓也。其如一省一市一地,若皆能就乡邦文化之方方面面,考之于载集,征之于耆旧,国家民族历史文化之集大成,自指日可期。”历代沧州诗选粹的问世,实为沧州文化乃至燕赵文化之幸事,假如能行而效之,推而广之,神州诸县市,中华各民族,皆能陶铸古典,焕新气象,则地方兴盛,国家昌明,必会指日可待!主编梁振刚先生,博雅好古,供职地方国家机关,勤劳政事,绝不少怠,稍有公暇,即致力于乡邦文件的搜集整理,沉湎于乡邦文化的发掘研究,曾言“沧州文化绵长。吾辈生于斯,长于斯,不尽心尽力为之,能望她人欤?”此言此行,诚古仁人之风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