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工作案例与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6257033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家长工作案例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幼儿园家长工作案例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家长工作案例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家长工作案例与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家长工作案例与分析案例背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特点,提高教育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家园配合工作,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这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将幼儿园家长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广泛,更完善.小班是幼儿园中年龄最小的班级,如何处理好小班的家长工作,是我这一学年来一直研究的主题。为此,在进一步领会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同时,我在一日活动中关注细节,注重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反思,从案例分析入手,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家长沟通,努力把

2、家长工作做得更好。通过一学年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案例描述一:轩轩的外公有一天来送孩子时支支吾吾地对我说:“沈老师,轩轩回去说在幼儿园没吃饭,是怎么回事?”我微笑着摸摸轩轩的头说:“轩轩每天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都是自己吃,很能干的。”外公将信将疑地回去了。事后我及时和轩轩妈妈电访,我了解到,轩轩每天放学在路上就要外公买各种零食给他吃,外公不依,他就大吵,说肚子饿,在幼儿园没吃饭,搞得外公很舍不得,只得依他,要买什么就买什么给他吃。可是,到吃晚饭时,他就什么也不肯吃了,搞得家人很无奈。了解情况之后,我向轩轩外公做解释。轩轩在老师的鼓励下,每天饭吃得很好,我们经常给他贴笑脸花的。可轩轩的外

3、公觉得我在敷衍他,不相信轩轩在幼儿园的表现。第二天早上,我特意邀请轩轩的外公中午吃饭时“偷偷”地来园观摩.外公过后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沈老师,这下我真正放心了,轩轩在幼儿园是有自己吃饭的,老师真有办法鼓励他吃的,看来我是错信孩子的话了,老师,真对不住了!”分析与反思:我们老师知道:小班孩子想象的特点之一,就是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轩轩的这种行为,我们不能斥之为“说谎。其实,这是由孩子想象的特点造成的。幼儿期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分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线,他们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份,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还会加以夸大,还不十分理解什么是实际存在的东西,什么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常常把自己的幻想与真实的东

4、西混在了一起。我们要让家长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的一些常见的行为特点,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不必训斥,相信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想象的某些特征会逐渐得以消失。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帮助家长逐步了解小班年龄段孩子易出现的一些行为现象和孩子在园的情况: 1、在家园联系栏教师的话中,将一些小班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行为现象向家长做宣传。 2、在家园联系中每天张贴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活动,并用情真意切的语言表示,老师了解家长的心情,忠心承诺我们会尽心尽力地把每一个孩子都照顾好,请家长放心,在感情上拉近家长和老师的距离。 3、正确把握好早晚两次和家长见面关,取得家长的

5、信任。早上幼儿来园时,不管他是什么情绪,老师都从家长手中把孩子接过来,用脸上的微笑,亲切的话语,关爱的动作对待每个孩子,并及时询问孩子的情况,对家长有特殊要求的马上记下来,以免遗忘。下午家长接孩子时,老师用三言两语主动向每个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一天表现,包括吃饭、睡眠、大小便、一日活动时的情绪表现等等.幼儿在园的点滴进步都要告诉家长,表示老师喜欢孩子,然后再耐心诚恳地指出存在的不足。还讲讲孩子在园的一些趣事,让家长感到老师的细心,周到,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当然,老师所说的一切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通过宣传家教知识,沟通幼儿在园情况,家长们渐渐地放心孩子在园的每一天了。案例描述二:有一次,

6、雅轩的妈妈小心翼翼地问我:“沈老师,我孩子在幼儿园午睡情况怎么样?”我不假思索地说:“雅轩每天午睡很不乖的,都要老师一直安抚她很久才能睡着”.她妈妈听了焦虑地点点头就走了。事情过后,我和班里的老师讲起雅轩妈妈的问话,觉得其中肯定有原因。下午接孩子时,我请她先带孩子玩一会儿,等家长把孩子都接完了,我们再聊.在交谈中,我才知道,她妈妈早上问我话的真正用意是担心孩子午睡时不睡,因为她在家要手一直捏一块绒布才能睡着。我及时向她作了我们老师午睡时对孩子的保育工作,我们会让每个孩子正确、安静入睡的,并请她以后有什么事,尽管直说,老师和家长的愿望是一样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分析与反思:幼儿心理学上说,象雅轩

7、这样喜欢捏东西睡觉的习惯,其实是孩子天生表现出皮肤对抚摸或接触的饥渴感,可发展为恋物癖或强迫依赖症,但只要及时进行语言沟通、劝制就可避免严重情况的发生。了解到雅轩的这一情况,我及时采取措施,每天在一旁安抚她正确的午睡,渐渐帮她改掉坏习惯。同时,和家长个别谈心,让她了解孩子睡觉时捏绒布的危害性,一定要在家配合老师的教育,这样,才能雅轩才能健康成长。我想,这种情形不是独有的,应该让家长们了解这一现象的重要性.于是我又采取了以下措施: 1、首先在班级论坛发表话题,你的孩子睡觉习惯怎样?进一步和家长聊聊有关话题,帮助孩子有此类习惯的家长养成孩子正确健康的睡姿,使孩子健康成长。 2、要求家长对老师畅所欲

8、言,有话直说,这样才能尽快融洽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发生的情况,共同教育好每个孩子. 3、通过家长回帖我发现:一些家长由于不了解幼儿园中的一些保育做法,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他们常常以委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疑虑。如果老师此时不做个“有心人”,听不出话中的潜台词,只从表面上去理解问题,不但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还会引起家长的误解。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不光要注意语气和语言的委婉,还要“多个心眼,听懂家长的潜台词,取得家长对老师、对幼儿园的信任。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小班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由于对孩子的成长、对幼儿园的信用、服务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一旦孩子在幼儿园的现象和家

9、长对幼儿园的高期望值不能完全符合家长的意愿时,家长就会产生各种怀疑、不满。比如,家长带孩子在小区草坪上玩时,孩子摔了一跤,出现轻伤,家长会安慰孩子:“不要紧,下次小心。”而如果这个孩子是在幼儿园摔的,家长就有可能产生诸如对幼儿园的设施、教师责任等等的抱怨。老师受到抱怨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特别是家长的情绪较为激烈时。但是如果我们把家长的抱怨看作是一贴苦口的良药,多找找自身的不足,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可亲的态度、去迎接家长、孩子,则家长工作质量就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通过一学年来的家长工作案例分析研究,我的家长工作做得更得心应手,促进了班级保教工作更好的开展,我们班的孩子一个个都健康活泼的成长。在“走进家长心门”和评选“家长满意教师”活动中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觉得:要真正实现家园平等合作,关键是要通过老师与家长全方位真诚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家园共育,可以使幼儿、家长和老师共同得到提高。只有家园共育与时俱进,我们的幼儿教育才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生机。才能真正使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