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展学校建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6255381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展学校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展学校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展学校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展学校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展学校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展学校建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配合教师专业发展,否则不会成功,因为 教师是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主体和关键。先进的教育思 想要由教师去贯彻,生动的教育内容要由教师去体现,适当的教育方 法要由教师去实施,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有效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 有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对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教育效能有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因此,在现行的学校建制内进行一种功能扩张,引导走专 业化发展道路,把学校建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新形势下办学 管理、教师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一、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价值必要(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育的重心必须下移中小学是教师专业

2、发展的基地。课程改革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 喻:“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本身。”从跑道到跑的过程, 生动地反映了当今时代教育理念的变革一一从传统的认识体系走向 实践体系,教育不仅反映认识和知识的传递,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呈现静态的平面知识,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着的一系列生活联系或者故事和事件,教育的意义则在教育发生的现场得以实现并显现出来,教师在教育发生的现场实现并创造教育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可能在职前的师范课堂里完成, 需要在真实的中小学 教育环境中经过实践、体验,获得不断提高。因此,教师教育重心必 须下移,中小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肥沃土壤与理想场所。( 二)现代教育赋予

3、新型学校内在发展功能中小学应当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是 重建一所独立的专门学校,而是以中小学为基地进行的一种功能性建 设。学校应当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古人云“教学相长”,学校应该 成为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组织,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环境,学校应 当具有促进教师专业持续有效发展的功能。( 三)教师教育必须立足一线,在行动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根植于教育实践。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本专业的理 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掌握理论知识不仅需要外界的 输人,还需要在真实的情景中促进教师的情境化理解;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生成的,产生于专业活动并生成于对专业行为的反思中; 中小学教师进行的是

4、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主题的研究, 这种研究不 能离开现实,不能离开与学生、同事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探索。因此,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 必须立足一线,在行动中发 展。(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走持续研究之路 持续、有效的研究是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走上讲台,即实现教育意义。由于每个学 生都是不一样的,在理解知识、获得技能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不同 时刻、不同情境中进行着不同的知识建构。所以,教师的工作永远充 满着的因素,永远具有高度的研究和创造的性质,教育、教学、研究 是其工作的整体构成。教师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提升 专业水平与专业表现”,形成自觉的教育反思,从而不断提高

5、其专业 发展水平。教师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在专业化发展上站立起来, 才能真正做到自强、自立、自尊、自为,才能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 育改革这一伟大事业。(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形成专业生活方式形成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发展学校的目标。中小学教师通过研 究和学习意识到每个教学活动的教育意义并付诸实施与实现,是教师工作专业性质的具体体现。当教师以这样的态度和方式工作, 他的工 作是专业的;当教师总是以这样的态度和方式工作, 他就是在经历和 形成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就是要促进大多数教师形成这种“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 的专业生活方式。二、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

6、校的有效策略(一)建构学习型组织构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教师群体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 程中,理应起带头示范作用。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意义是将学 习作为教师和学生发展、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它要求:1、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促使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持续地增长,教育观 念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2、确立新的生活态度、工作境界。 学校是一种以学习为本质的教育生活,这种生活使师生获得共同精神 享受,教学相长。它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3、创建成长共同体。教师专业化不可能依赖某门学科,某个教师而孤立发展。“由于不同学科的教

7、师普遍缺乏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必然会导致对其他学科教师工作价值的不正确评价。”学习型组织通过创设一种团队发展精神,营造教师之间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的环境,促进学校形 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机制。4、整合发展目标。现代教育理论扩展了学校的办学功能, 将教师专业发展作 为学校发展总目标题中应有之义, 学习型组织必须对学生发展、学校 发展与教师发展,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加以整合, 形成总体发 展的目标和实施规划。( 二)开展行动研究长期以来,构成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研究与教育教 学实际工作的分离,因此,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选 择。行动研究是具有行动特征

8、和行动意义的研究, 是教师行动者自己 开展的、在日常的行动现场、伴随着行动过程进行的、着眼于行动改 善的研究。当然,这里的“行动”指教师的专业行动。推动学校教育 教学的行动研究,有以下多项功能:1、教师本身通过行动研究而获 得专业成长的机会。2、学校教育的问题将因行动研究得以重视而获 得解决和改革。3、学校教育活动尤其是课程改革,将因行动研究而 得到创新。4、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可以靠行动研究得以落实。5、 各校行动研究成果的交流、共享与应用,有利于促进学校专业的共同 进步。(三)重建群体观念现实生活中,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活动普遍着重个人的教学实践,而较少有同事间的互动关系,因而未能充分展现强

9、烈的群体归属感与荣辱与共的深层认同。如果教师团体不能成为一种专业群体, 那么教 师在职进修可能形成下列几种现象:1、教师进修的动机可能侧重个 人的利益。2、教师进修的内容未必符合专业成长的需求。 3、教师进 修的方式可能缺少团体内的互动。4、教师进修的结果可能着重个人 相关资料的获得。这四种结果对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涯发展固然无可厚 非,但未必有利于教师群体专业进步。因此,教师在职进修过程中, 一定要先使教师群体意识与群体认同成为教师进修的主要动力,让群体的互动关系成为教师 进修的主要方式,更要让群体的需求与目标 成为教师进修时选择内容的依据,形成全体人员具有荣辱与共的情怀。 唯有这样,才能将个体

10、的教师融人到教师专业群体中去, 兼顾个人需 求与群体专业发展,达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目标。( 四)发展学校特色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是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生动化 体现,是对先进教育理念的个性化实施,是充分开发校本资源的创意 化行动,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是引导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在处理学校办学特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向互动时,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要基于对学校教师素质的现实了解和发展潜能的理性预测。2、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指标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创意的充分展现,以及主体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的充分体现。3、学校办学特色的“个性”发展要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的构建和提 示。(

11、 五)营造专业文化文化是学校的底色。从学生成长的视角来理解教育,教师的工 作是一种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当下的中小学文化必须寻觅、发 展新的支点,强化专业文化特征:1、教师专业文化的创新。一个优 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具有独特人格的人,一个知道运用“自 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难有 高的教育质量,学校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建设,势必应该改善教师的文 化素养。2、教师专业文化的融合与拓展。教师专业文化作为中小学 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融人丰富多彩的学校生命,才能在校 内各种文化的整体建构中取得自身的发展, 因此学校必须分析思考当 前学校文化特征;确定学校文化

12、发展方向;规划并努力实施学校文化 建设方案,积极塑造教师专业文化,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六)建构新型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大力实施以研究为主线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使研究成为改进 教学、改善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习惯:1、开设各种讲座、报告, 帮助教师明确发展自己专业素质的意识; 2、通过讨论、交流、对话 等途径设法营造“研究状态下工作”、“工作中进行研究”的氛围, 激励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3、组织教师申报各种层次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定期进行专题研讨、积极撰写教育案例, 在“实践一一研究一一再实践一一再研究”的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 地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实教育教学知识、完善教育

13、教学技能, 学会教育科研,享受“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乐趣。( 七)改革新型教师专业认定教师发展学校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蕴,体现教育和教师职业的人文性质和人文关怀,它着眼于人一一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汇聚 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丰富的原生资源, 要求我们重新理解教育,重新发现教师,重新认识学校,积极改革教师评价。它需要教师工作时:1、能基于学生时代的经验,2、不断地 进行在职培训,3、及时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4、经常地和同 事进行日常交流,5、定期参加有组织的专业活动需要教师强化 专业技能:1、提升工作的理论含量。用不断发展的学科知识,更新 教育理念。2、不断

14、扩展专业能力。关注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伴随学 校提供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办学功能的延伸,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素质。3、积极参与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促进 教师重建新的知识体系,重构知识观,内化和升华专业素养。( 八)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与环境 新的教师教育观认为,教 师教育不仅是大学(师范院校)的责任,也是中小学的责任,中小学不 仅是教师教育“产品”(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的使用者,还应该是“产 品”的“维护者”、“保养者”;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发展, “大 学和中小学享有共同的责任”,因此,建立上级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的 合作机制是教师发展学校的保障。从文化融合上讲,高等院校的学术 前沿性质以及开放、探究等文化特质进人中小学,与中小学教育实践 相融合,对于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反之,中小学有 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质,中小学里有天真活泼、富有朝气和活力的 青少年,以及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教育生活,它们积淀和凝聚成中 小学自身的文化,对参与其中的高等院校文化产生重要的反思意义。 大学是教师的理论学习场所,中小学是教师的实践基地。只有大学与 中小学的合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