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考勤及请假管理制度范本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625528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考勤及请假管理制度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司考勤及请假管理制度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司考勤及请假管理制度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司考勤及请假管理制度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司考勤及请假管理制度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考勤及请假管理制度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考勤及请假管理制度范本(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勤、请假管理制度目录1目的22适用对象23考勤管理制度23.1考勤准则33.2工作时间33.3 考勤方式33.4迟到、早退和旷工33.5工作期间外出33.6出差33.7未打卡33.8加班与调休33.9考勤管理43.10其他规定44请假管理制度63.1考勤准则33.2工作时间33.3 考勤方式33.4迟到、早退和旷工33.5工作期间外出3附件1:外出登记表6附件2:未打卡申请单6附件3:加班申请单6附件4:调休单61 目的为了加强员工考勤管理,加强对员工休假和请假管理,规范公司劳动纪律和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公司内部管理体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2 适用对象:2.

2、1 考勤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体人员(不包括经营管理团队)2.2 请假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体人员3 管理制度3.1 考勤准则所有在职员工必须严格遵守考勤管理制度,准时出勤、认真工作,尽职尽责;不得无故缺勤、迟到、早退、旷工等。3.2 工作时间: 3.2.1 工作时间为:9:0018:00;其中 12:0013:00为午休、午餐时间。(客服、物流等需要倒班的工作时间由部门另行约定)3.2.2 每天上班、下班各打卡一次,午休时间不需打卡。原则上员工应提前十分钟到岗,做好岗前准备工作。3.3 考勤方式3.3.1 公司采用电子考勤系统(指纹考勤机)进行考勤管理。公司全体员工上、下班时,严格实行指纹打

3、卡考勤。 3.3.2 公司在相应办公区域设立电子考勤系统数据接收端口,员工应在指定的数据接收端口处打卡考勤。3.4 迟到、早退和旷工3.4.1 员工未按时到岗或提前离岗,即视为迟到或早退。1.2.3.3.1.3.2.3.3.3.4.3.4.1.1 当月累计迟到不到3(含)次(且每次迟到时间不超过10分钟),减薪20元/次。3.4.1.2 当月累计迟到超过3次(且每次迟到时间不超过10分钟),或一次迟到超过10分钟但不足30分钟,减薪30元/次。3.4.1.3 迟到时间超过30分钟(含)、不足1小时的,减薪40元/次。当月累计超过3次时,将另计为1小时事假。3.4.1.4 一次迟到时间超过1小时

4、(含)视为半天(4小时)事假;当月累计超过3次时,另计半天(4小时)旷工。3.4.1.5 无故早退视为旷工:早退1小时内视为旷工半天,超过1小时视为旷工1天。旷工期间按标准工资三倍扣除工资。3.4.2 旷工3.4.2.1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视为旷工行为:3.4.2.1.1 故意不打卡考勤的;3.4.2.1.2 无故缺勤(无考勤记录且未办理请假手续)的; 3.4.2.1.3 擅自离开公司外出、又没有办理请假手续的;3.4.2.1.4 未履行请假手续或请假未获批准而又不上班的;3.4.2.1.5 假期已满,未能按时上班且没有正常续假的;3.4.2.1.6 不服从公司工作分配或调动,未按期到岗上

5、班的;3.4.2.1.7 员工辞职申请未获批准擅自离开的;3.4.2.1.8 员工辞职申请虽获批准,但没有事先征得人事行政部同意、且超过5个工作日没有及时前来公司办理完工作交接手续或人事离职手续而无故离职的。3.4.2.1.9 无故早退的:早退1小时内视为旷工半天,超过1小时视为旷工1天;3.4.2.2 旷工期间按标准工资三倍扣除工资。3.4.2.3 无故连续旷工3日或全月累计旷工4日或1年累计旷工达5日的,一律按严重违纪作即时辞退或除名处理,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3.5 工作期间外出3.5.1 因公外出办事,需填写外出登记表(附件1),注明往返时间,经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并交人事行政

6、部备案后,方可外出。3.5.2 工作期间,未经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同意外出或未办理请假手续,外出时间一律按旷工处理,外出时间1小时内的,视为旷工半天;1小时以上的,视为旷工1天。 3.6 出差3.6.1 员工出差前,需事先填写出差申请单(附件2),并将批复后的出差申请单送人事行政部备案。3.6.2 确因紧急情况(如临时接到公司指定的出差通知,本人不在岗或正值休息日)来不及办理出差手续的,可委托同事代办手续,或本人 电子邮件及鹏程网报文办理申请,并报人事行政部备案。3.6.3 对于因工作需要,在公司内其他办公区域长期(半个月以上)工作的员工(非借调和内部调动),需参加工作所在办公区域考勤管理。3

7、.7 未打卡3.7.1 未打卡情况是指员工在上、下班时或加班后忘记打卡考勤,或者因在公司外参加公司组织的会议、培训、活动等特殊工作原因无法正常打卡的。3.7.2 员工因特殊工作原因未能打卡的,应在事后1个工作日内提交经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的未打卡申请单(附件3),并在当日下班前送交人事行政部核实;超过1个工作日后补单的,人事行政部将不予接收。3.7.3 参加由公司或部门组织的在公司外的公司培训、会议、活动时,可由组织部门或所在部门统一申请未打卡考勤。3.7.4 员工非特殊工作原因,忘打卡一次,减薪20元/次。3.7.5 员工按正常流程操作,但无法打卡或打卡不被受理的,必须在第一时间前往人事行政部

8、报备,经人事行政部确认后有效。否则,一律视作未打卡。3.7.6 故意未打卡的一律视作旷工一天。3.7.7 因考勤设备故障无法正常打开的,经人事行政部确认后有效。3.8 加班和调休3.8.1 加班定义:3.8.1.1 员工因非岗位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由公司或部门安排的额外工作或临时工作或紧急工作需要,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员工必须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指当天下班后工作到20:00以后或者公休日、节假日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完成的工作。3.8.1.2 员工出差期间、以及在工作时间以外参加公司会议、培训、活动等,原则上不计算加班时间。但人事行政部人员,如作为培训讲师,在工作时间以外组织培训,可以计算加班时

9、间。3.8.1.3 法定节假日原则上不安排员工加班。特殊情况,需要加班的,需分管人事行政部领导最后审批后方可安排。3.8.2 加班管理 3.8.2.1 正常工作外的延时工作,且工作至20:00以后的方可计算加班,计算时间从18:30以后的实际加班时间开始计算。公休日、节假日的加班时间以实际到岗工作时间计算。其中,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下班后18:30以前为休息、用餐时间,早上9:00以前到岗的时间属于正常上班行为,不计算加班时间。 3.8.2.2 加班时间计算从整点或半点时间开始计算、以实际发生的小时数为加班时间,计算加班时间的最小单位为1小时。3.8.2.3 员工每月累计加班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6

10、小时。3.8.2.4 员工加班应由本人或部门事先提出申请,填写加班申请单(附件4),注明加班事由,经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批准后(分管领导不在公司的,需事后补签),于当日下班前交人事行政部。3.8.2.5 加班时间计算由人事行政部根据加班申请单和打卡考勤记录为依据核定,无打卡考勤记录的一律不视作加班。3.8.2.6 有效加班时间应以人事行政部最后核准的实际加班时间为准。3.8.3 加班补贴3.8.3.1 非法定节假日加班的,统一以同等时间的调休冲抵,无其它任何形式的加班补贴或待遇。3.8.3.2 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原则上按公司相关规定计发加班补贴。 3.8.4 调休管理3.8.4.1 员工加班后

11、由人事行政部出具调休单(附件5),调休单至加班后的一个季度内有效。加班后的一个季度内未调休完的,将作弃权或作废处理。但确因工作原因无法调休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领导和人事行政部审核后可将延长一个季度有效期,但最迟不得超过本年度(第四季度发生的除外)。3.8.4.2 员工调休前,应在安排好工作的前提下,将已经批准的附有调休单的请假单打印,并在调休前送人事行政部核实后有效,未经许可的一律视作事假或旷工处理。特殊情况来不及事前调休的,需要 申请得到部门负责人同意后,事后上班当天补办手续。3.8.4.3 调休以半天为基本单位。员工申请调休,原则上不得连续超过5天,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期间不得超过

12、10天(含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春节期间除外,但仍不得超过15天)。连续调休2天内(含)的由部门负责人批准,2天-5天的调休需经分管领导批准; 5天(含)以上需总裁批准,且经人事行政部核实。3.8.4.4 所有调休时间均以人事行政部出具的调休单为准,员工加班后,人事行政部将在一周内出具调休单,员工申请调休时需附上调休单。3.8.5 补单或补假3.8.5.1 为严肃考勤纪律,所有请假、加班、调休等均应事先申请并获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批准后有效,人事行政部原则上不接受事后补单或补假。3.8.5.2 确因工作原因或特殊原因造成无法事先申请的,原则上不得迟于事后一个工作日内补办请假、加班、未打卡申请手续,经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批准后送人事行政部审核备案。超过一个工作日后补单或补假的,以及非工作原因造成的补单当月超过3次的,人事行政部将不予受理。3.8.5.3 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外出或出差期间无法签署意见时,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审批后报人事行政部核实。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