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复变函数》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70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625518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复变函数》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70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复变函数》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70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复变函数》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70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复变函数》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70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复变函数》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70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复变函数》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秋《复变函数》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70(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1秋复变函数在线作业三答案参考1. 设1,2,s均为n维向量,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对于任意一组不全为零的数k1,k2,ks,都有k11设1,2,s均为n维向量,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对于任意一组不全为零的数k1,k2,ks,都有k11k22kss0,则1,2,s线性无关B若1,2,s线性相关,则对于任意一组不全为零的数k1,k2,ks,都有k11k22kss0C1,2,s线性无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此向量组的秩为sD1,2,s线性无关的必要条件是其中任意两个向量线性无关正确答案:B2. 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出把点(0,0,0),(0,1,0),(0,0,1)分别变成点(0,0,0),

2、(0,0,1),(1,0,0)的正交变换公式。在直角坐标系中,求出把点(0,0,0),(0,1,0),(0,0,1)分别变成点(0,0,0),(0,0,1),(1,0,0)的正交变换公式。由于点(0,0,0)(0,00),于是设正交变换公式为 把其他点的坐标代入得和且(i=1,2,3),求出 a11=0,a21=1,a31=0,因此,所求的正交变换公式为 3. 拟完美序列的周期自相关函数的的旁瓣值都等于多少?A、0.0B、2.0C、1.0D、2.0拟完美序列的周期自相关函数的的旁瓣值都等于多少?A、0.0B、2.0C、-1.0D、-2.0正确答案: C4. 就k的取值,讨论方程kx+lnx=0

3、的实根的个数及所在区间就k的取值,讨论方程kx+lnx=0的实根的个数及所在区间(几何法)考虑曲线y=lnx与y=-kx的关系知,若k0,则方程有唯一实根;k=0时,根为x=1,k0时,根在(0,1)区间,如图4.47所示因此,讨论k0的情况 过原点,作y=lnx的切线y=ax,则在交点lnx=ax处有,故x=e,a=e-1,即直线与y=lnx相切于点(e,1),于是知: 若-ke-1即k-e-1时,方程无实根 若-k=e-1,即k=-e-1时,方程有重根x=e 若k-e-1,则方程有两个根x1x2,其中x1在(1,e)内,x2在(e,+)内 讨论的结果如下: 当k0,方程有唯一实根在(0,1

4、)内; 当k=0,方程有唯一实根x=1 当-e-1k0方程有两根其中小根在(1,e)内,大根在(e,+)内; 当k=-e-1,方程有重根x=e; 当k-e-1,方程无实根 5. 证明:把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球表面升高到h处所作的功是其中g是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R是地球半径证明:把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球表面升高到h处所作的功是其中g是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R是地球半径取地心为原点O,建立如图6-20所示的坐标系,y轴向上题设引力常数为G,故作功元素,则 由于在地球表面上,所以GM=gR2,代入上式 6. 某年级三个班,进行了一次数学考试,从各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记录其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 1班 2班某

5、年级三个班,进行了一次数学考试,从各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记录其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1班2班3班73668960887778314887684179598245938078916251767156689l53367743738596748056797115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各班成绩有无显著差异设各总体是正态总体,且方差相等以i记第i班平均成绩(i=1,2,3),待检假设H0:1=2=3 s=3,n1=12,n2=15,n3=13,n=40, SE=ST-SA=13349.75,列出方差分析表如下: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比 结论 因素 335.35 2 167.675 0

6、.4647 不显著 误差 13349.75 37 360.80 总和 13685.1 39 F0.05(2,37)=3.23F比=0.4647,故拒绝H0,认为各班成绩无显著差异 7. 原假设H0正确,但小概率事件A真的发生了,而错误地拒绝原假设H0,这类错误叫存伪错误( )原假设H0正确,但小概率事件A真的发生了,而错误地拒绝原假设H0,这类错误叫存伪错误()参考答案:错误错误8. 考察模拟水下爆炸的比例模型爆炸物质量m,在距爆炸点距离r处设置仪器,接收到的冲击波压强为p,记大气初始压考察模拟水下爆炸的比例模型爆炸物质量m,在距爆炸点距离r处设置仪器,接收到的冲击波压强为p,记大气初始压强p

7、0,水的密度,水的体积弹性模量k,用量纲分析方法已经得到设模拟实验与现场的p0,k相同,而爆炸物模型的质量为原型的1/1000为了使实验中接收到与现场相同的压强p,问实验时应如何设置接收冲击波的仪器,即求实验仪器与爆炸点之间的距离是现场的多少倍原型的各物理量与模型相同的仍记为p,p0,k,与模型不同的记为r,m,于是有,可得,即实验仪器与爆炸点的距离应是实际现场的1/109. 已知,证明级数收敛,并求级数的和已知,证明级数收敛,并求级数的和 即有 因此 则 所以,级数收敛,其和为 10. 证明方程x6-2x5+5x3+1=0至少有两个实根证明方程x6-2x5+5x3+1=0至少有两个实根在(-

8、2,-1)与(-1,0)上运用零点定理11. 欧几里得算法又称辗转相除法。( )欧几里得算法又称辗转相除法。( )正确答案:12. 证明方程e3x-x=2在(0,1)内至少有一个实根证明方程e3x-x=2在(0,1)内至少有一个实根证明令f(x)=e3-x-2,f(x)在0,1上连续,且f(0)=-10,f(1)=e3-30,由零点存在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0,1),使f()=0,即方程e3x-x=2在(0,1)内至少有一个实根13. 模D=1,2,3是Z7的一个(7,3,1)差集。( )模D=1,2,3是Z7的一个(7,3,1)差集。( )正确答案: 14. 双曲抛物面上过点(2,0,3)的

9、两条直母线的夹角是_。双曲抛物面上过点(2,0,3)的两条直母线的夹角是_。15. 复合函数y=sin2(2x+5)是由哪些简单函数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y=sin2(2x+5)是由哪些简单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是由y=u2,u=sinv,v=2x+5复合而成的16. 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 试求将X标准化后得到的变量(其中和分别表示X的期望和标准差)的分布函数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试求将X标准化后得到的变量(其中和分别表示X的期望和标准差)的分布函数由题意及分布函数的性质,有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为 X -1 0 1 2 P 0.2 0.3 0.4 0.1 =E(X)=-10.2+00.3+10.4

10、+20.1=0.4, E(X2)=10.2+00.3+10.4+40.1=1 D(X)=E(X2)-E2(X)=1-0.42=0.84 故,故的分布律为 X -1.52 -0.43 0.65 1.74 P 0.2 0.3 0.4 0.1 故Y的分布函数为 17. 求半径为R的均匀球面(设面密度为1)对空间一单位质点的引力求半径为R的均匀球面(设面密度为1)对空间一单位质点的引力在球面上的任取一点(x,y,z)和含此点的面积微元dS(取定坐标系如图所示, 定点在(0,0,a)处 则 dF的三个分量为 , 所求力F=Fx,Fy,Fz 则由对称性知 Fx=Fy=0 而 球面参数方程为 x=Rcoss

11、in,y=Rsinsin z=Rcos 所以 dS=R2sindd, 故 注意引力是一个向量向量的叠加不能用模去加,必须用分量去加 令a2+R2-2aRcos=t2 则 所以 此结果表明:当质点在球内,引力为零;当质点在球外,引力如同球面的质量集中于球心时对该点的引力 注:我们可以在此题基础上,对题给出另一种解法,即求均匀球体对单位质点的引力不妨只就aR的情况来做,我们用x2+y2+z2=r2来分割球体当r0时,认为球壳r2x2+y2+z2(r+r)2为均匀球面,半径为r则只考虑ra这个球壳的面密度在数值上为dr(体密度为1)于是这一层对定点的引力为 所以 (aR) 所得结果与题完全一致读者不

12、难仿此得到当aR的情况 18. 试求具有y1=e-x,y2=2xe-x,y3=3ex为特解的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试求具有y1=e-x,y2=2xe-x,y3=3ex为特解的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y+y-y-y=019. 求通过坐标原点,与曲面x2-2yz-2y+4z-3=0相切而且与直线相交的直线方程求通过坐标原点,与曲面x2-2yz-2y+4z-3=0相切而且与直线相交的直线方程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因为所求直线与相交,所以 即X-Y+Z=0且X:Y:Z2:1:(-1), 令,则有 x=tX,y=tY,z=tZ,代入曲面方程得 (tX)2-2t2YZ+2tY+4tZ-3=0, 即(X2-2YZ)t2-(2Y-4Z)t-3=0,因为直线与曲面相切,所以 (2Y-42)2+12(X2-2YZ)=0, 即Y2-4YZ+4Z2+3X2-6YZ=0, 由得X=Y-Z, 代入得Y2-10YZ+4Z2+3(Y-Z)2=0, 即4Y2-16YZ+7Z2=0, 即(2Y-7Z)(2Y-Z)=0, 所以2Y=7Z或2Y=Z, 当2Y=7Z时, 当2Y=Z时, 所以求得X:Y:2=5:7:2或X:Y:Z=(-1):1:2,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与 20. 设A,B,C为任意集合,试证: (1)A(BC)=(A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