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守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6224561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守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守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守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守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守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守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守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 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 关文件,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术语(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 1 /, I V : 。 I 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F 卜 ,| ji .I(二)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 管道、梢车等。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

2、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 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 I寺。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梢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 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第三条相关文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安 全防护报警用具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安 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厂区动火作业管理规定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对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第二章职责第五条生产部是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单位,负责组

3、织建立公司有限 空间及安全要求清单(以下简称有限空间清单),负责对有关检测设备及应 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单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单位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负责对 检测单位开展检测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公 司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第六条行政部负责协助生产部建立公司有限空间清单,负责组织配备、管理、 检定和维护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负责组织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负 责对施工过程中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第七条生产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有关的的动火作业的审批和

4、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第八条各部门是本单位有限空间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单位,负责对本部门危 险有限空间作业的申报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前和过程中的管理工 作,生产部负责建立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有关规章 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相关的培训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第三章有限空间管理第九条管理部负责将有限空间危险级别判定标准下发各单位,并组织其按标准开展 本单位有限空间识别工作。各单位按要求组织有关安全、生产、设备、技术管理人 员及一线职工共同识别、讨论、判定形成本单位的有限空间清单,并上报生产 部。第十条生产部对各单位上报的有限空间作业辨识台账进行补充

5、、审核、确认, 形成公司有限空间作业辨识台账。第十一条生产部应按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等有关标准,组织各单位在有 限空间入口处或醒目处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生产部予以协助和监督 指导。告知牌内容应包括警示标志、作业现场危险性、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危险有 害因素浓度要求、应急处置措施和联系方式等。各单位应在日常加强对告知牌的维 护和管理,保持其清晰、完好,并教育和督促职工严格执行告知牌所告知的要求。 第十二条各单位对有限空间控制应按照“优先综合治理、其次封闭隔离、而后作业 控制”的原则进行,具体控制措施及其先后顺序如下:(一)采取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等措施从本质上减少或消除有限空间。(二

6、)采取改进作业组织、封闭隔离等措施,减少或消除有限空间作业。一I j(三)按照本制度及有关规定、规程对有限空间作业过程进行控制。第十三条公司有限空间作业辨识台账形成或集中更新后,生产部、行政部应组 织有关单位共同研究讨论技术设备改造、作业组织改进、封闭隔离等措施的可行性, 必要时应形成改造计划、改进方案等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予以实施。第十四条各级有限空间作业辨识台账均应实行动态管理。各单位应坚持在日常持续关注、不断识别并及时上报生产部进行增减和完善。第四章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程序,作业中还 应根据作业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实施持续检测或动态检测

7、。在未准确测定氧气含量、 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及经检测上述物质浓度不达标或超标而未 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时,严禁进入该场所。第十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票,作业票办理程序如下:(一)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属单位(以下简称所属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提出申 请,所属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应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辨识台账和精心整理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是否具备基本作业安全条件的定性结论,并告知作业负责人。如 结论为“否”,则本流程终止,不得作业。如结论为“是”,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则 应向作业负责人发放空白作业票并指导其填写。(二)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将检测结果和

8、检测结论填入作业票中,签字确认,并将检测时所取样品封存保管(样品至少保留 8小时)。(三)所属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共同确定、安排好作业监护人,向作业 人员、监护人员交代必要的安全知识、气防知识、器具使用及急救常识,并组织落 实防护措施。交代完毕、防护措施落实后,作业人、监护人共同在作业票中签 字确认。I j(四)检测合格、措施落实到位后,作业负责人在作业票上签署意见,并将作 业票报审批单位签字批准后,方可开始作业。第十七条作业票管理要求(一)作业票共两联,第一联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在作业过程中随 身携带,第二联由审批单位留存备查(保存期 1年)。(二)作业票要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

9、作业详细地点、部位,作业期间应根 据有限空间内介质的危险程度,确定检测分析的时间间隔和作业票的有效时限。第十八条检测分析单位应具备较高的检测分析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 能力,取样要具有代表性,在进行检测分析时要确保自身安全,必要时应佩戴隔离 式呼吸器。检测过程中,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应在现场进行 监护。第十九条作业负责人能力要求和职责(一)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具备较高的应急处置、指挥和急救能力;精心整理(二)负责办理作业票;(三)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在作 业票规定的时限和地点,依照作业标准、安全标准组织作业

10、;(四)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空间内发生的变化,当作业条件异常或不符合安全 要求时,要立即终止作业,并组织作业人员安全撤离。第二十条监护人的能力要求和职责(一)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及作业人员,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的能力,具备基本急救常识,掌握应急报警方式。(二)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的状况,与作业人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保 持有效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B b j ,r ,* ,s i -(三)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落实不到位或措施不完善时,有权下达 暂停或终止作业的指令。(四)发现附近排放易燃、可燃、有毒、有害物质时,应立即下达暂停或终止 作业

11、的指令,并及时通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安全撤离。-(五)在作业前后对进出有限空间的人员、工具、材料等进行清点。(六)有限空间作业完毕后,监督对有限空间予以恢复或封闭。(七)监护过程中如发现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或出现异常,应立即指挥内部人 员撤离并报警,不得盲目进入空间内施救。第二十一条作业人能力要求和职责(一)熟悉所从事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应急处置及自救措施,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精心整理(二)严格执行“五不作业”的原则,即:没有有效的作业票不作业;监 护人不在现场不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不作业;作业时间、地点与作业票不符不作 业;劳动保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三)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2、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 人防护用品;(四)与监护人保持有效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五)对违反本制度和有关规程规定的、强令冒险作业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或 不落实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向上级反映。(六)作业过程中如发现他人或自身有中毒、窒息症状或出现异常时,应立即 发出撤离信号,向监护人传递信息,并立即撤离现场。守 b j ,*,* i -第二十二条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属单位不是同一单位时,双方应分别指派一 名以上人员担任监护人。作业人员分属不同单位时,双方应协商指定一名人员担任 作业负责人。第五章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第二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检测合格标准如下:(一)氧气含量

13、为19.5%-23.5%;(二)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如: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20mg/m3硫化氢浓度不超过10mg/m3(三)可燃性气体含量低于其爆炸下限的 10%如:一氧化碳含量低于11.25% (爆炸下限为12.5%),丙烷含量低于1.89% (爆炸下限为2.1%)。第二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要切实做好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管线、 阀门必须断开、加堵盲板,并按规定进行吹扫、置换合格,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盲 板,盲板应挂牌标示。精心整理第二十五条进入带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先停机、切断电源,并 悬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

14、第二十六条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必须使用符合防爆要求 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作业工具等,进入煤气环境还应携带便携式报 警仪。第二十七条有限空间内如需进行动火、临时用电等作业时,必须同时办理上述 作业审批手续。第二十八条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 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第二十九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所用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在金属设0.Z |,*:备内及特别潮湿场所作业,使用的行灯电压应在12V以下,凡超过12V的电气设备, X / 都必须设漏电保护器且保持良好绝缘和接零保护。第三十条电器设备、焊钳、手持电动工具、

15、导线进出有限空间必须事先切断电 源传递进出。暂时不用的焊钳、电气设备、工具应切断电源,放在干燥的木板或绝 缘板上,严禁将带电的焊钳、电气工具随意直接放在有限空间的金属体上。第三十一条在有限空间内使用二氧化碳、敏气或氨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不间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J第三十二条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保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 散。第三十三条有限空间应急要求(一)生产部按照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有限空间作 业应急预案,预案应确定救援人员及职责,明确救援设备器材,科学、规范策划事 故处置程序。预案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演练,演练后应及时进行可行性评估、修订。(二)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作业负责人应组织拟定紧急情况下的撤离路 线和方法,并在作业票中注明,作业人应牢记。(三)有限空间外的现场应配备合格的隔离式呼吸器、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 强制通风设备、安全绳、安全梯等应急物资。(四)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应立即启动有关预案,指挥内部人员撤离, 并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 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第六章日常安全管理要求第三十四条每年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