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617532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管理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目的为加强公司环境监测及污染物排放管理工作,落实企 业的环保责任,确保各项指标达标排放,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等有关规定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环境状况、各种污染源的监 测管理及污染物排放管理。三、职责综合管理部是公司环境监测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 定年度环境监测计划,跟踪监测计划执行情况,定期收集、 整理、公布环境监测信息。四、环境监测方式公司环境监测采取委托方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 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五、环境监测范围(一)根据相关环评批复和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确定监 测方案,对公司区域内废气、废水、噪声等

2、污染源(点) 及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定期监测。(二)对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中有关污 染治理设计制造完工后的达标验收监测。六、环境监测要求(一)废气监测1. 监测目的检查废气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的粉尘浓度及废气中 有害物质浓度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排放标准,评价污染防治 设施的运行性能和使用情况。2. 监测内容对公司所辖区域内废气治理设施污染物固定排放源 (排气筒等)及厂界废气进行监督性监测,也可根据生产 过程中污染物的变化以及环境管理的需要,适当扩大监测 范围,确定污染物监测对象并对其进行监督性监测。3. 监测项目和频次根据相关环评批复和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确定的监测 方案中废气污染因子的情况,结

3、合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实 际情况,对公司内不同类型的废气排放口及厂界四周废气 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监测项目有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等。有组织废气(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每年监测一次; 无组织废气每年监测一次。(二)废水监测1. 监测目的为掌握废水污染物排放状况及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 果,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水的管理 和利用提供数据和资料,以便控制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改善水体的环境质量。2. 监测内容由于公司生产过程中无废水产生,外排废水主要为初 期雨水和生活污水。主要对污水处理系统总排放口的水质 变化情况进行采样分析。3. 监测项目和频次监测项目有PH值、COD、SS、氨氮、石油类、

4、五日 生化需氧量、总磷等。监测频次为每半年一次。(三)噪声监测1. 监测目的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公司噪声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 和规律,了解各类噪声源的污染程度和范围,为企业噪声 管理和治理提供系统的监测资料。2. 监测内容对公司厂界四周环境噪声进行常规监测。3. 监测项目和频次昼间噪声每半年监测一次;若有晚班生产作业,增加夜 间噪声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四)地下水监测1. 监测目的为掌握公司整个厂区范围内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 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为我公司地下水管理、治 理提供系统的监测资料。2. 监测内容对公司厂区范围内进行地下水常规监测。3. 监测项目和频次监测项目有PH值、高锰酸钾

5、指数、氨氮、石油类。监测频次为每年一次。(五)土壤监测1. 监测目的判断土壤被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确定污 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功能,防止 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2. 监测内容对公司厂区车间附近土壤进行常规监测。3. 监测项目和频次监测项目有石油烃(c10c40)。监测频次为五年一次。七、应急环境监测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公司综合管理部应迅速通知监 测人员赶赴事故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 及时开展针对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 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简易的仪器对各类污染物 质、污染物质浓度和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作出判断, 以便对事故能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八、附则(一)本制度若与国家颁布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 规及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 门要求为准。(二)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