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学案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133388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学案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学案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学案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学案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学案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学案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第2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学案 中图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资料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并能分析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危害、影响。2.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利用问题产生的因果联系,对症分析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4)水土流失严重,黑土肥力下降。(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2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种植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2、;调整农作物之间的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农业结构: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施农家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

3、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自主诊断1东北农业区耕作方式较粗放,但生产率较高。()2东北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3东北农业基地开发主要是抓好种植业。()4为保护森林,林区应禁止砍伐。()【提示】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率较低。2东北地区耕地面积扩大,林地、草地面积减少。3农业基地开发,种植业是基础,兼顾林、牧、副、渔业等。4要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应坚持采伐量小于生产量。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材料 我国的东北地区有碧波荡漾的万顷林海,有黑油油的千里沃野,有

4、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然而,随着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一系列的生态和产业结构问题凸现,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北大荒的现代农业东北大兴安岭林区【思考交流】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出现了哪些问题?【提示】耕地遭破坏,林草地比重下降,破坏了湿地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等。2东北地区黑土的流失除了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之外,还会造成哪些问题?【提示】黑土流失还会造成泥沙下泄,使河床抬高、水库和湖泊淤积,严重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使洪涝灾害更容易发生;使平坦的地形变得沟壑纵横,不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地表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归

5、纳总结 1黑土利用中的问题及措施2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3湿地利用中的问题及治理1“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3)题。(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2)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产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

6、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3)关于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B牧区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差D应加强大豆榨油、甘蔗制糖等食品加工(1)C(2)D(3)B第(1)题,红壤土层变薄,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沼泽地过度开发,湿地破坏是东北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第(2)题,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粮、牧、企”中的“企”是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过程,主要是土地资源的开发;东北地区最大

7、优势是地广人稀。第(3)题,东北农业基地的开发以种植业为基础,还要在此基础上搞好农产品加工业;东北无甘蔗,甘蔗制糖不符合实际;牧区要发展生态牧业和舍饲畜牧业。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材料由于社会生产条件的变化,东北地区作物结构、农业结构已经并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过去“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已被玉米代替,品质差和产量低的高粱和谷子播种面积缩小,稳产高产的作物水稻种植已推广到北纬50以北,高产少害的小麦是机械化开荒地区的重点作物,稻、麦、玉米播种面积总和已由35%上升到65%左右。东北地区的土质和气候条件很适宜栽种大豆,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地。大豆商品率在7580%,出口率达50%以上

8、,在国际上久负盛名。近年来,发达国家大豆新品种不断问世,质量不断提高。加拿大黄豆已培育出含油量很高的榨油用的品种,含蛋白质很高的做豆腐用和专为做酱油用的等一系列新品种,使我国的相关产品竞争力受到影响。目前,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有所压缩,出口率大为降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透露:年产9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的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思考交流】1东北作物品种播种面积的变化,说明粮食种植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提示】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加大出口。2从东北大豆出口率看,我国农产

9、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科技投入低,优良品种少。3“北大荒”走向“北大仓”和“北大仓”走向“北大商”分别靠的是什么?【提示】“北大荒”走向“北大仓”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北大仓”走向“北大商”靠的是加大科技投入,面向国内外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归纳总结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措施具体内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调整好各种作物之间的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农

10、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更大的就业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开发投资力度;大力增施农家肥,科学使用化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

11、盾知识拓展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农业区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围栏限牧等恢复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12、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和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2阅读材料,回答(1)(3)题。 【导学号:5752206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迎接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冲击采取的重要措施。为此我国东北地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如生产的有机大豆、有机小麦、马铃薯、精淀粉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并成为免检产品(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生产加工,

13、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1)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A充分利用林区资源优势,加大对林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力度B改单一林业经济为多种经济发展,如旅游、养殖业等C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实现全面发展D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2)东北平原的农业发展方向为()A大力开发后备荒地,以提高商品农业的地位B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C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替代种植业D全面发展大豆种植业,以占领国际市场(3)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A在平原区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商品

14、粮供应基地的地位B在西部草原区扩大围栏畜牧点数量,建成全国乳肉生产基地C在山区以森林开发为核心,重点做好优质木材的供应出口 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1)B(2)B(3)D林区产业结构调整要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平原农业区要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均能可持续发展。课堂小结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考查点1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垦,东北黑土地发生了很大变化。回答12题。1近年来东北地区的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黑土大量流失B气候干旱C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2珍稀鸟类丹顶鹤在三江平原被破坏的土地上觅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B水土流失C毁林开荒D草场破坏1.A2.A第1题,由于不合理的垦殖和耕作,黑土大量流失(表层黑土被雨水冲刷变薄),黑土肥力下降。第2题,东北地区特别是三江平原沼泽地被开垦,破坏了丹顶鹤的生存环境,导致其无家可归。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