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_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6133268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取消借读费心得体会 2月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中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起取消。从起,北京市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儿女就已全方面免收借读费,但外来人口中的城镇户籍学生,需要缴纳借读费。取消借读费以后,不论是农民工儿女还是外地城镇户籍人员儿女在北京公办校借读时,全部可免交借读费。借读费的存由到底是什么,是否是一个“外来歧视政策”?取消借读费的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借读费取消了,学校是否还会设置其它名目标费用来抬高外地户籍学生进入学校的门槛?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杨团就这些话题进行了解读。借读费是当年设置的行政门槛保护当地公共资源主持人:您认为为何会存在“借读费

2、”这么一个收费制度,它所反应出的问题是什么?杨团:实际上借读费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人口大量流动,这和原来按地域、按地域上学的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冲突,因此当初借读费实际上是一个“行政门槛”,考虑到那个时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有很多学校学生名额是比较担心的,班级没有那么多空位。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地人口涌入像北京这么的大城市,引发北京部分公共资源捉襟见肘,这种情况下北京立了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关键是为了保护北京的公共资源不要被来自外地的人员没有代价地享用。主持人:这种“代价”详细指什么?杨团:没有代价的享用指的是,不为城市建设交一点点钱,不纳税,不给公共资源投资就享用城市的公共资源。当初

3、还有部分大城市有“蓝印户口”,外地人进入这些城市比如深圳、上海,当初要求在当地注满几年给就给户口,也要求在户口名下要有一定额度的存款。这么的要求是为了让市民了解,你为这个城市做出一定的贡献,尤其是纳税了多少,户口其实是提供了一个能够享受公共资源的凭证。因此假如不是北京户口的外地人,没有给北京这个城市做过贡献,也就不能享受到北京的公共资源。因此当初这么的提法是有道理的。建国后的中国还没有实施纳税制,在改革开放以前是计划体制,每个地域有多少人口,公共资源根据人口做配比。这些人口给当地发明了资源,资源配比是全国一盘棋、做一个计划。这个情况到了改革开放早期就发生了改变,这个资源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完全配

4、给,而是地方政府开始有自己独立的资源。这个制度再往前走就是分税制,到了分税制的时候,地方的独立资源有法律确定,地方能够依据自己地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来抽税。也就是说一个地方富裕的话,要靠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共同努力才能富裕。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最大的一个不一样,就是市场体制下每个地方的小区公共资源全部是当地老百姓共同发明的结果。因为每个地方的发明效益是不一样的,因此地方的富裕程度有差距。改革开放的中后期已经有了税收,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税收,税收是一个权力,甚至有自己收费的权力。借读费的取消是身份地域歧视的消除社会资源有条件开放主持人:现在全方面取消借读费的原因是什么?杨团:我们说户口和纳税是一个对城市做

5、出贡献的凭证,不过改革开放后期到现在的情况是,大量的低收入者包含农民工、外地打工者等涌入大城市,这些人的收入低,大家的收入全部在个税起征点之下,收入所得税是不用纳了。不过她们工作了若干年也没有拿到户口,什么东西能作为凭证证实她们为这个城市做出了一份公共贡献呢?收入低的人户口和纳税两个凭证全部沾不上边,可是她们全部做贡献了,有些人在北京呆了很多年,怎么办?因此就在这么的情况下,部分费用开始取消,尤其是外地户籍学生的借读费。比如北京市对农民工儿女的借读费全免,现在外地城镇户籍的孩子借读也不收费用了,政府不再设置行政杠来认证个人对社会公共资源作出的贡献,社会公共资源向全部人平等公开地开放,这么其实等

6、于取消了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第一,从社会角度讲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维护了人人平等的标准。第二。从行政法律和法规来讲是一个行政体系改革当中很详细的方法。主持人:现在北京能够将社会公共资源尤其是学校资源向全部人平等公开的开放,基于什么样的条件?杨团:当然能够这么做很主要的有两点,第一,就是现在北京的公共资源尤其是学校的公共资源跟改革开放早期相比是有剩下的。学校的房子、校舍和师资力量足够现有这些借读生使用,不存在早期公共资源担心的情况。这是因为现在经济发展了,北京市的资源收税增加了。第二,现在小孩子比过去少了,实际上公共资源包含小学、中学全部出现了“空档”的局面,生源降低使得有部分学校甚至已经开始

7、 合并,这部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闲置的现象。这些全部是现在我们有可能来采取一个公平公正的方法、取消因为借读带来的地域歧视和身份歧视的条件。不过不能够说以前设置这个制度是完全错误的。设置这个制度有当初的背景和政策条件,现在取消它,也只是说我们的条件和能力达成了一定水平。主持人:取消了借读费,学校会不会以其余名目来收取相关的费用,比如赞助费等?杨团:其实从网友的评论来看,借读费不是大问题,因为国家要求的借读费才几百块钱,不过赞助费、择校费、捐资助学费却很高,几千到几万块钱不等,这个问题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因为借读费是政府要求的,小学每学期200元,初中每学期500元,学校不敢越轨来收很多钱

8、,不过赞助费、择校费是学校自己定的。而且借读费和赞助费差异太大了,甚至有的学校不收借读费只收赞助费,因为赞助费有的高达好几万,早就把借读费给涵盖了。取消借读费,部分周围有大量农民工、外地打工人员居住的学校,尤其是有空额的、一般的、通常的学校,有可能一下子收入降低。好的学校还是很担心,这一块公共资源稀缺,学校立这么一个价码让人望而生畏,挡住了部分人进入好的小学、中学。其次学校有可能拿这笔钱来给老师发补助、发红包,做一个创收。这全部是不符合我们社会政策的目标和需要的部分行为,甚至还会造成不法行为产生的可能。这个政策后面还会引发一个问题:大量的人跑到北京来陪读。因为这些好学校的赞助费、择校费这些东西

9、对外来人口的门槛是比较高的,外地人要进入这里的好学校门槛太高,进入这里的通常学校不值得,因此最终就变成只有那些有钱、能有陪读的钱和交赞助费的钱外地学生能进入学校,因此用不取消赞助费来保借读费取消以后不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果。主持人:取消了借读费,是不是意味着有些学校能够拒绝外地户籍的学生入校就读,反而是剥夺了外地学生上学的机会?杨团:这个事情关键是在公开透明,一个学校有多个多出来的位子,这个是有概念的。各个学校每十二个月收多少学生、有多少空位这个数字要透明。还有就近入学应该成为一个要求,这个事情应该由教育部门来监督实施。现在我们的政策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了政策没人监督,做还不做全部一样。这个政策定了

10、以后就应该由教育局监督,要求每个学校把自己学校各个年级能容纳多少个学生,有多少个位子全部要报,首先接收就近入学,假如就近入学确实没有空位了,应该由教育局调剂让全部的学生全部能入学。有关赞助费、择校费、捐资助学费这些问题确实是应该取消,而取消的关键问题是两个问题,好学校决不能够依靠这些赞助费来搞自己学校的福利,学校教育产业化是公共服务产业,公共教育的产业,绝不能够走私人产业的道路。对这些学校给她们明确的要求,要她们在多长时间之内明确停掉这些收费行为,而且收费的这种行为应该变成是一个违法行为,要用立法的形式严格控制学校按自己的想法去收这些费。还有好学校是大家想尽措施一定要进的,还是要分数面前人人平

11、等,只能采取考试的措施,假如小学不考试直升,初中不考试直升,那就没有措施处理好学校的问题。优异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尤其在中国人数太多,上学人太多,优异教育资源稀缺度很高。只能采取用考试的方法人人平等。一定要考虑一个政策下去以后的效益效果。假如不把赞助费下决心卡住,最终还是做不到公正的。假如说不把其它地域的教育发展起来,只是拼命在北京发展,那么也是不公平的,北京能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而外地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北京的稀缺度更大,这个也是不公平的。因此中央在教育的投资也要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这个均等化首先是基础公共服务,基础的要求是初中以下一定要让人家能够上起学,教育质量能够达成通常水平的。这

12、个事情是要做的。主持人:借读费的取消能够看做是对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的取消,在未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外来歧视性”政策被逐一取消?杨团:其实我们能够看到,这次发改委和财政部下发的取消相关费用的通知,有些也不是完全针对外地人口的,很多当地人做也是要交费的,这个费用是多种行政产生的费用,包含执照费、考试费,这些不光是对外地人或农民工的,而是对全体的。不过现在全部取消了,就表示政府执政为民。这些成本费终究不是多大的费用,现在的政府负担得起,就能够由政府负担,而尽可能给老百姓带来方便,也是给人民的普遍福利。因此说,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的政策,当年的行政门槛会伴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消除,只要对城市、小区有过贡献的人全部能够享受到社会公共资源,当然,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