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评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6129732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评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评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评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评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评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教育,诚信先行温总理痛斥“染色馒头”发人深省一文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 、“瘦肉精” 、 “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 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当代大学生爱心工程与素质提高接力大赛”无人售报公益活动是由山东省教育基金会马踏飞燕专项教育基金联合山东大众报业集团面向山东省各高校开展的。 此次活动主要是在各校教学楼设立无人售报拦, 学生自觉投币买报, 活动所得利润全部捐献给本校贫困学生。 此项目既能满足学生购买报纸的需求, 又能为教育慈善事业

2、筹集善款,同时又可在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可谓是一举三得。但是拿报不投币导致入不敷出的现象, 引起了大家对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热议。诚信问题暴露,危机来临古人云: “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 ”诚信一词早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语,无论是学校、企业、工厂、机关,还是城市、乡村、 街头、 巷尾, 人人都在呼吁诚信, 人人都在寻找诚信, 人人都在感慨缺信,人人都在指责缺信。然而,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诚信?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痛心疾首地说: “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

3、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 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 ”我想,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考试作弊、无视校规,抄袭论文、蒙混过关,择业履历,虚报材料不良之风刮及各大校园,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为达到自己目的,不守诺言, 将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抛于九霄云外, 给学生个人、 学校乃至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当代的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虽然有人称其为温室中的花朵, 但也已经成长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材, 是社会道德和秩序的楷模, 是进步思

4、想、 文化和知识创新的摇篮, 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希望和动力。然而,站在新世纪通往明天的渡口,合上史册,掩卷长思,我们在一路匆匆进取的步伐中又失去了什么呢?是诚信。 诚信是维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原则 , 也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 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前提, 也是个人或集团融入社会、 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重视个人信用建设、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应该是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基本观念。诚信指数下降,原因何在由于受社会上错误道德观的误导和各种错误的表象所迷惑, 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 并表现出与诚信背道而驰的行为模式。 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 ,

5、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 而应从多方面, 理性地分析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西方的文化、 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当今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 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

6、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甚至是获得更大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 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制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家庭教育的乏力也对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 只要得高分、进名校, 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 , 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 , 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 , 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 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

7、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日渐染而不知今”。有些家长还将一些错误的思潮带回家中,教导子女“老实人吃亏,诚实人犯傻”,助长了子女投机取巧心理,使大学生的品质操行的培养没有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学校约束机制匮乏对大学生诚信建设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 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 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 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存在一些偏向 , 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 层次不清 , 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可行性不足 , 操作性不强。另外,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 内容抽象 , 脱离实际,失去生活基础,没有

8、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学校只重思想灌输, 轻道德践行 , 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 , 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 , 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 以至于出现学生 “知其不善而为之” 的现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诚信建设加固,多方共勉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大学生讲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养成。 应 该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 全面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 深刻认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深刻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 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自觉把诚信认

9、识化为诚信意识, 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 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人, 在生活中时时注意培养诚信品德, 在 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则要不断强化诚信的意识和规则, 把诚信作为人格和信念, 让诚信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懈的追求。学校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 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 因为高校教师除承担大学的授课任务外, 还扮演着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的角色, 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

10、作用, 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信念。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这种作用就会像“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渗透到学生生活各个方面, 甚至延伸到学生日后所从事的事业中去, 使他们在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中趋向群体认同, 自觉地克服不符合诚信标准的行为和习惯。加快诚信社会的建设步伐。 建设诚信社会是一项长期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宣传导向 , 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 ,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 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 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 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全

11、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 只有真正达到管理上重视、 制度上健全的时候, 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违反诚信原则的人才不敢为所欲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才会更有成效。诚信问题既是一个历史 问题 , 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已经进入信用时代, 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 , 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 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 , 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 , 以“诚信”来对待别人, 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 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 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 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 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