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说课稿10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12885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说课稿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生物说课稿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生物说课稿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生物说课稿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生物说课稿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说课稿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说课稿10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说课稿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须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生物说课稿篇,欢迎阅读与保藏。生物说课稿 篇1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 今日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指导思想 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走进新课程,运用探究性学习,变更学生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实力、获得新知的实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病毒是人教版幼师教材全一册其次部分微生物中第三章。在此之前,学生已

2、学习了前两章细菌、真菌等有关微生物的学问,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将来的幼教工作休戚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 ()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三、学情分析 本 节的教学对象为学前二年级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驾驭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等学问;已学会初步的视察、分析、比较等探讨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部分内容的学问和实力基础。她们对本节课涉及的有关病毒与人类关系,在生活中已有肯定的感性相识。但对病毒的形态 结构、生命活动的学问,

3、难以理解。 四、教学目标设计 、基础学问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 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学问。2、实力训练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得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实力。 (2)通过学习培育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 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化。五、教法设计 1、直观教学法 通过动画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相识,获得生动

4、的表象,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驾驭学问,比较深刻地驾驭和理解教学内容。 、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安排、实施安排、得出结论、表达和沟通的科学探究实力。六、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驾驭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殊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节课采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课前以组为单位,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查找有关资料,进一步通过小组探讨、协商,得出探讨报告。最终在课堂沟通。 七、教学程序设计 1、老师设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剧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

5、猜想,继而惊慌地深思,期盼找寻原由。 2、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内容:病毒的发觉;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 (1)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学生代表阐述本组的探讨报告;做好听课纪录,思索并提出相关问题,探讨得出结论;展示本组设计的健康周报。 (2)老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教学主线,创设问题情景,倾听学生讲解,归纳教学内容。完成学生的测评。 八、媒体的选择本 节课的学问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采纳网络、课件的现代教化技术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把 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动态改变过程清

6、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难点迎刃而解,重点得以突出,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多 媒体协助教学的优势。生物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选材缘由 本章的第一节课光合作用的产物已经对探究淀粉和氧气的试验方法做了具体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而没有选择探究二氧化碳和水这两个原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已有学问,主动思索,从不同的角度解决新的问题,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的培育。、教学目标: 依据素养教化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学问目标: 知道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7、。 驾驭设计试验的一般原则。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设计简洁试验的实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实力、实践实力和创新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 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试验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纳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最有效的方法,而设计试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然而初中学生受学问、阅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设计试验成为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课堂上要加强老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提高老师引导性语言的含金

8、量,针对学生在思索过程中的困惑或错误,以提问、质疑等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梳理试验设计中的难点,进而让学生动手完成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结论等,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的实力。 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一起沟通、探讨、设计试验方案,并相互协作完成试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其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复习: 本节课是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起先的。因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及其试验方法是本节课探究的突破点。课堂从复习入手,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回忆,同时更重要的是起到提示和引导的作用。、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身边事”,以教材中的“绿色植物是以什么

9、为原料制造有机物的呢”起先新课教学。当学生回答出二氧化碳时,提出本节课的问题“二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激发学生探究的热忱。分组探讨,设计试验 学生针对问题作出“二氧化碳是(不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假设,并让学生说出推断假设正确的依据,启发学生从光合作用的产物入手来探究原料。 在学生设计试验之前,引导学生回顾设计试验时简单忽视的原则对比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次探究要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计比照试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已有的学问和阅历,依据老师供应的试验用具相互探讨,设计试验,探究新问题的解决方案,突出学

10、生的主体地位。 相互沟通,完善试验 学生设计试验完成之后,小组举荐代表沟通方案。我先让试验方案和书上设计的试验一样的小组进行汇报,然后找有问题的小组汇报,并让他提出他遇到的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思索、解决。然后小组间对试验方案提出不同的看法。最终学生一共设计了三种试验方案:一种是通过检验绿色植物有无淀粉生成,一种是通过视察水草有无氧气产生,第三种是通过视察蜡烛的燃烧状况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完成试验 学生汇报结束之后,首先让学生参考刚才的看法完善试验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试验装置并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便于学生在校期间刚好视察、完成试验。 汇报、分析试验结果 以小组为

11、单位,汇报试验结果,得出试验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感悟与收获在探究完成后,老师引导学生回来本次探究活动,让学生回忆探究过程中应当留意的问题,为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好坚实基础。 四、困难及解决: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在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试验设计过程中,我发觉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书上介绍的试验方法,以绿色植物是否产生淀粉为标准来推断二氧化碳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发觉这个现象以后,我立即暂停探讨,激励学生设计别出心裁的试验,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学问储备有限 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因还没有学习根对水分的汲取一节的学问,有个学生先问我:“把植物放进氢氧化钙溶液里,会不会破坏植

12、物的结构”,我告知他“会”。接着他又问道“那怎么去除水里的二氧化碳”,我告知他,假如小组还探讨不出来,先跳过去,当做没有这个问题,接着设计试验。后来,我发觉又有一组学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并没有想到这一点。我确定把这个问题放到下一环节汇报试验设计方案中,让全班的学生一起思索解决。 试验的地点不同 有两个小组的试验须要运用去除了二氧化碳的水,在课堂上,我先要求全部学生利用清水进行试验操作,熬炼他们的动手实力。课后干脆把学生干脆带到我事先选定的阳光足够的地点进行试验操作。 五、设计创新 光合作用的原料这节课的验证明验改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本节课中对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这一部分,

13、教材中干脆给出了一种试验方法。我觉得,在上节课学生充分试验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更符合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并且,在上节课的“想一想”部分中,已给出了运用蜡烛和钟罩的提示,所以,我认为学生完全有实力设计出不同的试验方法,有实力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新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 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教材中供应的方法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汲取二氧化碳,在给学生的学案上面的提示部分,我把氢氧化钠溶液改成了氢氧化钙溶液。因为氢氧化钙汲取二氧化碳之后,会有白色的碳酸钙产生,效果更直观。 变更教材中“光合作用放氧试验”的试验方法 在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中,我

14、没有采纳教材中供应的“光合作用放氧试验”的试验方法,是因为我在课前自己做试验的过程中发觉: 找不到合适的导气管的管塞,后改成用胶管和止水夹代替。 广口瓶的体积有限,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有限,光照条件下只产生一小部分氧气,试验就终止了,而且氧气的量也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夏季的温度太高,在密闭的空间中,广口瓶里水草的结构会被高温破坏,不能始终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改用大烧杯、短颈漏斗、试管的装置进行试验,让水草在有足够的二氧化碳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为本节课的试验探究供应了不同的思路。生物说课稿 篇3说教学一、学问教化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

15、学问。 二、说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探讨提高探究实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视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酷爱之情。四、美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尝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学问。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探讨提高探究实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视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 说步骤 一、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学问。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探讨提高探究实力;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 同学们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