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612783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人教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3课时)一、考试内容 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考试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简单的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三、复习目标1 能灵活地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解题;2能熟练地求一些特殊数列的通项和前项的和;3

2、使学生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通过解决探索性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解综合题的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四、双基透视1 可以列表复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有

3、关公式和性质.2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若 =+(n-1)d=+(n-k)d ,则为等差数列;若 ,则为等比数列。(3)中项公式法:验证 都成立。3. 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1)当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2)当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4.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五、注意事项1证明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常用定义,即通过证明 或而得。 / 2在解决等差数列或

4、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时,“基本量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3对于一般数列的问题常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解。4注意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方法。5注意与之间关系的转化。如:= , =6数列极限的综合题形式多样,解题思路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离不开数列极限的概念和性质,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只要能把握这两方面,就会迅速打通解题思路7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8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找准自己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增强解综合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5、题的能力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解答题多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大多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现实

6、客观事物的数学化,常需构造数列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六、范例分析例1已知数列a是公差d0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2)过点Q(1,a),Q(2,a)作直线12,设l与l的夹角为,证明:(1)因为等差数列a的公差d0,所以Kpp是常数(k=2,3,n)(2)直线l的方程为y-a=d(x-1),直线l的斜率为d例2已知数列中,是其前项和,并且,设数列,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设数列,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分析:由于b和c中的项都和a中的项有关,a中又有S=4a+2,可由S-S作切入点探索解题的途径解:(1)由S=4a,S=4a+2,两式相减,得S-S=4

7、(a-a),即a=4a-4a(根据b的构造,如何把该式表示成b与b的关系是证明的关键,注意加强恒等变形能力的训练)a-2a=2(a-2a),又b=a-2a,所以b=2b 已知S=4a+2,a=1,a+a=4a+2,解得a=5,b=a-2a=3 由和得,数列b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b=32当n2时,S=4a+2=2(3n-4)+2;当n=1时,S=a=1也适合上式综上可知,所求的求和公式为S=2(3n-4)+2说明:1本例主要复习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等比数列,求数列通项与前项和。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由条件得出递推公式。2解综合题要总揽全局,尤其要注意上一问的结论可

8、作为下面论证的已知条件,在后面求解的过程中适时应用例3已知数列a是首项a10,q-1且q0的等比数列,设数列b的通项b=a-ka (nN),数列a、b的前n项和分别为S,T如果TkS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分析:由探寻T和S的关系入手谋求解题思路。解:因为a是首项a0,公比q-1且q0的等比数列,故a=aq, a=aq所以 b=a-ka=a(q-kq)T=b+b+b=(a+a+a)(q-kq)=S(q-kq)依题意,由TkS,得S (q-kq)kS,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当q0时,由a10,知a0,所以S0;当-1q0时,因为a10,1-q0,1-q0,所以S=综合上面两种情况,

9、当q-1且q0时,S0总成立由式可得q-kqk ,例4(2001年全国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 根据规划,本年度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减少.本年度当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为400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年增加。()设n年内(本年度为第一年)总投入为an万元,旅游业总收入为bn万元. 写出an,bn的表达式()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解析:第1年投入800万元,第2年投入800(1-)万元,第n年投入800(1)n1万元所以总投入an800800(1)800(1)n140

10、001()n同理:第1年收入400万元,第2年收入400(1)万元,第n年收入400(1)n1万元bn400400(1)400(1)n11600()n1(2)bnan0,1600()n140001()n0化简得,5()n2()n70设x()n,5x27x20 x,x1(舍) 即()n,n5.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建立函数关系式,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数学问题应用题重点在过好三关:(1)事理关:阅读理解,知道命题所表达的内容;(2)文理关:将“问题情景”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用数学关系式表述事件;(3)数理关:由题意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

11、数学化,并解答这一数学模型,得出符合实际意义的解答。例5设实数,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记,求证:当时,对任意自然数都有=解:。记 +得 说明:本例主要复习利用错位相减解决差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关键是先研究通项,确定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解法一:设等差数列a的首项a=a,公差为d,则其通项为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知S0,由此可得一步加工,有下面的解法)解法二:依题意,得例7设二次方程x-+1x+1=0(nN)有两根和,且满足6-2+6=3(1)试用表示a;例8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列,对一切正整数,点位于函数的图象上,且的横坐标构成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求点的坐标;设抛物线列中的每一条

12、的对称轴都垂直于轴,第条抛物线的顶点为,且过点,记与抛物线相切于的直线的斜率为,求:。设,等差数列的任一项,其中是中的最大数,求的通项公式。解:(1)(2)的对称轴垂直于轴,且顶点为.设的方程为:把代入上式,得,的方程为:。,=(3),T中最大数.设公差为,则,由此得说明:本例为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难度较大(1)、(2)两问运用几何知识算出,解决(3)的关键在于算出及求数列的公差。例9数列中,且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求;设=,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使得对任意,均有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由题意得,.(2)若,时,故 (3)若

13、对任意成立,即对任意成立,的最小值是,的最大整数值是7。即存在最大整数使对任意,均有说明:本例复习数列通项,数列求和以及有关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例10如图,在y轴的正半轴上依次有点其中点,且,在射线上依次有点点的坐标为(3,3),且 用含的式子表示;用含的式子表示的坐标;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解:(1),(2)由(1)得的坐标,是以 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3)连接,设四边形的面积为,则单调递减.的最大值为.说明:本例为数列与几何的综合题。由题意知为等比,为等差,(3)利用函数单调性求最值。例11设正数数列a为一等比数列,且a=4,a=16说明:这是2000年全国高考上海试题,涉及对数

14、、数列、极限的综合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数计算,求数列极限等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12已知抛物线,过原点作斜率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第一象限内一点,又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再过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如此继续,一般地,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设点()令,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试比较与的大小解:(1)因为、在抛物线上,故,又因为直线的斜率为,即,代入可得,故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故只要比较与的大小方法(一),当时,;当时;当时,方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中假设时有,则当时,.a),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又2a-a,2a-a,2a-a,(1)求数列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