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总复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6126981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阅读理解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总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龙文教育重庆分公司 LongWenEduc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龙文学校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学生: 童丽颖 日期: 时段: 教师: 李廷超 课 题阅读理解总复习学情分析上次课反 思上次课学习了景物描写,方法掌握得较好,加油!本次课分 析本次课以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总复习为主,讲练结合。教学目标与 考点分析1、 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并且自己总结一套易记的方法;2、 注意区分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作用;3、 养成检查的习惯。教学重点难 点重点: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解题要求与注意: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原文内容。二、阅

2、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3写作手法及作用:4修辞方法及作用:5文章主要内容:6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7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8划分层次题。三、精讲精练三、本次课后作业:四、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 满意 一般 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非常好 好 一般 需要优化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非常好 好 一般 需要优化 教师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教学内容及练习语文阅读理解

3、题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观察能力、评判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考察的内容一般是:理清文章思路、线索,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词句,理解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文体知识等,既考察读,又考察写。一、解题要求与注意: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原文内容。阅读完文段后,记叙文要能明确主题,作者的爱憎感情;说明文要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性质,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议论文要把握作者所持的态度和观点,是采用什么方法论证的。3、回答问题时,要密切联系记叙文的主题思想、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性质或特点、议论文的三要素。不能离开文段,要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

4、不离篇,即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文段以外的信息强加于文中。(主观发挥性试题除外)4、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原文中的具有概括性、典型性、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5、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答案最佳。二、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3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

5、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修辞方法及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

6、语境。(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强调了加强语气(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引用: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

7、达自己的见解。作用是增强说服力。(10)互文: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1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强调了突出了(12)借代: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13)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5文章主要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6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7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8划分层次题。一是对语段的划分,首先要理清段落中有几个句

8、群,概括每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把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合并在一起。概括句意时,可找主干,也可找中心句或主要词。二是对整篇文章的划分,先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表达或分析相同(或相类、相近)意思的段落合并在一起,最后形成意思段。议论文有固有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可参考说明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参考说明顺序进行层次划分;记叙文可依据故事情节来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9. 段意的归纳:概括段意时,先找中心句,没有中心句时,分析每句话的意思,找出共同点加以概括,概括时最好

9、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一般情况下,总结记叙文中心时有一个固定格式,即通过事,表现(歌颂、赞美、揭露、批判等)精神(品质、风格、现象、面目)。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10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

10、、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2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结合词义理解该词在文句中意思;分析该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是修饰、限制、强调及其对象;去掉或换调该词,句意有什么变化,前后文是否一致;分析该词在句意表达上起什么作用,是记叙文的生动形象性、说明文的科学准确性,或是议论文的逻辑严密性。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3句子含义:分析内容方面作用时,如果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从修辞作用角度阐述其表达作用,如反复是为了强调,对比是为了突出,排比是为了增强语言气势等,也要联系句子在前后文中的

11、地位和影响,从反面阐述句子的表达作用。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或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14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引出说明对象提出全文论点等作用。2、文中:承上启下(过度);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处在文章或段落中间有总结上文;照应上文;为下文作铺垫;领起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等作用。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

12、(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处在文章或段落最后有总结全文、归纳论点等作用。内容方面,有些句子起深化中心、强调突出、发出号召、点题等作用15.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6.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

13、环相扣,不能互换。 17.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18.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精讲精练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

14、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