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东专插本考试教育理论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6126700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广东专插本考试教育理论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广东专插本考试教育理论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广东专插本考试教育理论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广东专插本考试教育理论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广东专插本考试教育理论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广东专插本考试教育理论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广东专插本考试教育理论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教育理论(公共课)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目要求)1印染工人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能力,这 种现象说明A. 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 遗传素质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D.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受教育者的要求B.领导的重视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规模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教育

2、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4师范教育成为我国学制的一部分,始于A.隋唐时期B.清朝时期C.民国时期D.新中国成立以后5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书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文件是国务院颁布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教师资格条例B.文化传播论 D.文化协调轮B.综合话D.理论化B泰勒D.施瓦布6.对教师社会角色的研究中,认为“教师是接受社会委托专门从事文化传播人,教师不仅要 根据社区的文化价值和规范来教育下一代,还要形成权威,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这种观 点是A.道德权威论C.双重角色论7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A.现代化C.系统化8

3、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学者是A卢梭C.克伯屈 9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B.复式教学D.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10. 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 而得到评价结论是B.绝对评价D启评价A.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11. 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奠定思想基础的学者是A.皮亚杰C.班杜拉B.苏霍姆林斯基D.科尔伯格12. “人格感化”这一表现形式属于A.说服法C.角色扮演法B.情景体验法D.合作学习法13强调“学会关

4、心”的教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B.体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14.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B.培养和组织班集体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15下面哪一项不是德育所欲有的特性B.统一性D.继承性A.社会性C.历史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17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 等四个方面构成。18. 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是。19. 课程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布莱梅尔德、巴西学者弗莱雷和德国教育家。20课程的结

5、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之间的结构化,二 。21. 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确定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三个层次。22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步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彳。23. 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24课外作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口头作业;第二类是书面作业;第三类 。25. 教学评价的功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考察。从领域分,有和管理性功能。三、名称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7. 社会本位论28. 非正式群体29. 教学规律30. 教学方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

6、么?32. 教师劳动为什么具有示范性?33. 简述课程的不同类型。34.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联系。35. 课外辅导有哪些基本要求?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的前提下,它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你 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这一观点对你有何启示?37联系实际,论述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38.小李是班上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追逐打闹,时常违纪。班主任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没有实际的行动。问题:作为班主任,你将如何运用相关的理论来解释这一问题?拿出你的微信扫一扫最新信息就到手广

7、东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教育理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D2.C3.C4.B5.D6.B7.A&B9.B10.C11.A12.B13.B14.A15.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 顺序性17. 职业声望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 凯兴斯泰纳20.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21编写教材22. 道德两难问题23伊拉斯谟24. 实践作业25. 教育性功能三、名称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 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的特性。27. 主张教育

8、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指定教育目 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28由群体成员在日常学习和交往中,基于居住地域、交往频率、兴趣爱好等自发形成的小 群体。29. 是教学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内在的,是人的感官 不能把握,而是只有思维才能把握的。30. 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 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 (1)生存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分)(2)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2分)

9、(3)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分)32. (1)是由教育本质决定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素质与活动方式本身就是一种 教育影响和劳动手段,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示范。(3分)(2)是由学生的特点决定的。模仿是青少年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向师性。(2 分)33. (1)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1分)(2)从内容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1分)(3)从课程管理的要求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1分)(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义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 本课程。(2分)34. (1)教学既

10、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发展的过程。(2分)(2)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只有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2分)(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1分)35. (1)要因材施教。(2分)(2)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钻研,让学生形成合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2分)(3)发挥集体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 (1)人的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相对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最为特殊的一 种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分)第一

1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 目的性;(1分)第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1分)第三,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 择性;(1分)第四,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和基础性。(1分)学校教育其主导作用不 是无条件的,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能否实现,取决于学校教育内外方方面面的条件。而从学校 内部来说,取决于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水平。(2分)(2)启示: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人发展所起的主打作用,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1分) 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是必然的,是有条件的,要深化教育改革,依法治校, 按照教育规律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注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1分)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

12、结合,形成教育合力。(1分)考生若能有理有据进行论述可酌情给分,不必拘泥与参考答案。37. (1)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地位。(1分)(2)从教育途径看,一个学校的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教学、体育活动、 劳动、社会活动、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等。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设施看,教育资源都主要 为教学所占有,这是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观体现。(2分)(3)从工作类型看,一个学校的工作一般可分为教学工作、党务工作、行政工作和总务 工作等,后三种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这就是从活动事实上保证了教学工作是学校工 作的中心。(2分)(4)从活动目的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

13、展,教学的直接目 的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与教育目的统一,学校的其他活动的直接目的 则是单方面的,这也决定了教学处于中心地位。(2分)(5)若能联系实际,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可酌情给13分。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38. 对于品行不良的矫治,班主任大致可以按照以下基本步骤来进行:(1)了解情况。把握事情发生的准确时间、耐心倾听小李自我陈述,以便更好地了解、 澄清事情的真相。(3分)(2)分析原因。一方面关注导致行为发生的直接诱因,另一方面更需要探讨此类行为发 生的内在心里动因。(3分)(3)采取策略。对不同类型的不良行为,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强化、处罚、示范、创设 情景等。(3分)(4)反馈调节。矫治是否有效,需要对学生随后的日常行为进行持续观察才能知道。对 于积极的、正面的变化予以鼓励;对于不良行为依旧甚至更为突出的行为,便需要对转化策 略做出及时调整。(3分)(5)巩固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要对小李的思想 变化长期的关注,力求常抓不解。(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