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能力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612629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生就业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生就业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生就业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生就业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职生就业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生就业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生就业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生就业能力 摘要:面对剧烈的就业竞争压力,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就业能力的定义进行了论述,然后对高职生应具有的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调整教学内容、培养职业道德、加强就业指导和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四个方面入手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中图文分号:G711 文件标识码:A自1998年起,中国高校开始实施扩招政策。高校录用人数的逐年增加势必造成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直接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剧烈的现实状况。高职毕业生作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危机中比起硕士、本科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

2、关键和难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值得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思索的问题。一、就业能力的定义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就业能力的定义为个体取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和应对工作中出现改变的能力。美国教育和就业委员会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充足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我国研究者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经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取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本身价值的本事。因为高职生是属于大学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定义一样适合用于高职学生。二、高职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能力通常来说,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包含实践动手能力、自我

3、学习能力、道德品质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1实践动手能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快速更新、重视减员增效的经济改革环境中, 企业选取人才普遍坚持“高效、低成本”的标准,缩短新职员在岗位上的适应时间,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立即为企业发明效益。因此,实践能力强、上手快的大学毕业生能在就业市场中取得主动。可见, 就业市场“物竞天择”的无形力量使得提升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必定。高职学生不一样于本科院校学生之处于于,高职学生是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和企业的联络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的时间也较多,实践动手能力要比其它大学生强,这是高职生在剧烈的就业竞争中的优势。2. 自我学习能力。多年来,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促进

4、了大量新行业的产生,尤其是在新兴的服务、管理和高新技术行业,比如物流师、电子商务师、程序设计员等。新行业的产生必定伴伴随对从事这个行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专业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需要能够因地制宜,依据地方或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学到对口或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过部分高职院校却没有对这种改变做出调整或是起步较晚,这么就使学生专业知识欠缺,不能满足新兴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高职学生若想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需学会自我学习,即敏锐而正确地把握周围环境的改变,快速而全方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改变学校教什么就学什么的传统模式,实现自我超越。3道德品质能力

5、。拥有健康的道德品质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能够顺利发展的必需条件。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道德品质是企业等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另一主要要求。良好的道德品质包含责任心强,有敬业爱业精神,能以社会和集体利益为重,有奉献精神。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却没有给充足的关注。很多高职学生自己也没有意识到道德品质对从业后的连续影响的主要意义。高职院校要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安于基层工作、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重视以敬业和诚信为关键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她们的职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诚信教育,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

6、为其后的职业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4沟通合作能力。当代企业需要具有合作精神的人。高职毕业生通常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可能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生产任务,没有合作精神是难以适应当代企业要求的。另外,在和上级领导沟通时,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正确的批评和提议要接收,要服从企业管理;当然对于部分误解,也要做到能够顾全大局,不要斤斤计较。三、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对策1调整专业教学内容,紧贴企业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企业需要的关键技能,调整专业理论课。详细应该做到:一是用人单位期望招聘的学生一到单位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或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改革课程设置,

7、使其贴近生产实际。二是专业理论课的设置,要使学生毕业后含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智能型、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就业后的转岗要求。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今天需要操作型工人,明天可能需要管理服务型人员。所以, 高职学校课程设置要遵照灵活性的标准,增加选修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足考虑学生再学习、再就业、再发展的需要。2改善教学模式,将职业道德培养融入课堂。老师应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在专业课讲授内容中融进职业道德内容培养模式。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政治课的关键内容,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中心,经过系统讲授相关职业道德的标准、规范、养成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

8、律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熏陶,明确其含义、主要性和基础要求,使学生首先从理论上了解和把握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帮助学生孕育一个认识企业、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的意识,前瞻性地认识在职业活动中应遵照的行为规范,将职业和道德二者紧紧结合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走向成功。3.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实践技能活动。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第一要务。技能实训课程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提议提出以下详细方案:第一,高职院校可借助企业的力量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设备和环境的投入,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气氛。比如,可由企业提供部分专业设备在学校开设实践基地,企业和

9、学校双方提供人员对学生培训,提供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提升其专业素质。第二,学校能够主动联络企业,展开定向培养。即对在校生进行筛选,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同学组成班级,由企业工程师及人事等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最终经过考试,选拔出符合该单位需求的人才,直接为企业服务。这么既处理了学生就业的问题,同时又有效利用了学生在校的时间进行实践技能培养,有效帮助学生成功就业。第三,激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企合作的工学交替。高职院校能够安排学生大三参与入厂实习等形式的工学交替,在工作的过程中发觉问题、处理问题,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面对担心和剧烈的就业市场,高职院校只有不停改革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要求的教育之路,才能源源不停地向社会培养受欢迎的人才, 才能符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