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6126246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护理学的复习重点汇总 逢考必过版1、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2、 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 C;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 温度保持在2224C。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 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 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3、适宜的病室湿度为 50-60%。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 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 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

2、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 开患者不利。4、 室内通风的作用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 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5、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 3545dB内。2、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6、平车运送病人的注意事项: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车速适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搬运患者时, 尽量让患者身体靠近搬运者, 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 保持平衡, 又因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 推车时, 护士应站于患者头侧,便于观察病情,要注意患者面色、呼吸及脉

3、搏的变化。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在高处 一端,以免引起不适患者的头部应卧于大轮一端。搬运骨折患者时车上需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有 输液及引流管,须保持通畅。推车进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损坏建 筑物。7、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 : 答:(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穿刺后的患者 半坐卧位适用范围答: ( 1 )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3)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 (4)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端坐位适用范围 答: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8、协助患者变换卧位时注意事项有: (

4、1)颅脑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2)颈椎、颅骨牵引的患 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 3)各种导管和输液装置应安置妥当,防止翻身时导管连接处脱落或扭曲受压;(4) 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5)操作时使患者尽量靠近 护士,以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9、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发生持续缺血、 缺氧、 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 坏死。 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措施:应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1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 ,减少组织的压力;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正确使用石 膏、绷带及夹

5、板固定。 (2)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全范围的关节运动、按摩 受压部位;( 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10、何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WHO 提出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11 、医院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12、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 灭微生物微生物。消毒: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灭菌: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

6、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 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热力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是指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 其死亡的方法。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的作用原理:化学消毒灭菌的原理是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 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消毒灭菌的具体方法见基础护理学 )13、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 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

7、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域是指未经灭菌处理或 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又称非无菌区。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包括: ( 1)操作环境清洁、 宽敞、人群流动少, 在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和换床单; (2) 无菌操作前,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衣帽穿戴好,必要时穿戴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应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 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保存期以一周为宜;( 4)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明确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的划分; (5)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要面向无菌区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

8、距离。手臂保持在操作台 或腰部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和接触无菌物品;( 6)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钳(或镊);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不可再使用,应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常见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看书)14、清洁区:是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半污染区是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是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15、隔离原则的一般消毒隔离: ( 1)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 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 ,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 纸;(2)工

9、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一切操作要严格遵守隔离规程,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3)护理人员穿隔离衣前,必须备齐所需的物品,并集中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计划;(4)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 后才能交家人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入公共下水道; 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污物袋内,袋外应有明显标记;(5)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在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6)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和暂时性以取得信任

10、和合作;( 7)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 8)解除隔离需在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后,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停止隔 离。(隔离的种类及其护理措施见基护教材)16、紫外线的杀菌机制: ( 1)促进微生物的 DNA 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 (2)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 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 ( 3)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氧化能力丧失;( 4)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17、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时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使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 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

11、命体征。健康成人不同部位温度的正常范围:口腔温度36.337.2 C ;肛门温度 36.5377C ;腋下温度36.0-37. C体温过高或发热: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常见的发热热型有:(1)稽留热的典型症状:体温持续在3940C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C。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2)弛张热的典型症状:体温在 39C以上,24h内温差达C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的典型症状:体温骤然升高至39C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

12、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 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的典型症状: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发热患者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主要措施有:收集资料、降温措施、饮食调养、保持清洁和 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注意每点需要进行阐述) 测量体温的方法: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口腔温度、测量的时间为3-5分钟;腋下温度测量的时间为8-10分钟;肛门温度测量的时间为 3分钟。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口温:禁用于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患者。 腋温:适用于口鼻手术、呼吸困难患者;禁用于腋下有创伤、手术、

13、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 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患者。肛温:适用于婴幼儿、意识不清、精神异常患者;禁用于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病人。18、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 60100次/分。正常血压的范围是(以肱动脉为标准):收缩压 90 139mmHg ;舒张压 60 89mmHg ;脉压3040mmHg异常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1)密切监测血压:做到 “四定”-定部位、定体位、定时间、定血压计;( 2)观察病情; ( 3)注意休息减少活动; ( 4)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 5)保持稳定的情绪;( 6)注意饮食合理; ( 7)健康教育19、正常成人呼吸: 16-20次/分钟20、

14、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 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21、鼻饲法: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昏迷病人或不能经口进食者、不能张口的病人、早产儿和病情危重、拒绝进食的病人。 测量鼻饲法插入的长度: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到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一般成人鼻饲法插入的长度是: 45-55cm 。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有:(1) 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抽出胃液;(2)置听诊器于病人胃区,快速经胃

15、管向胃内注入 10ml 空气,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22、 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 ( 1)解除便秘、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3) 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注意事项: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急腹症、消 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 ( 1)软化粪便,解除便秘。 (2)排出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 ( 3)适用于腹部或 盆腔手术后的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小儿,孕妇等 保留灌肠目的: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的目的。慢性细菌性痢疾灌肠时应取: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病灌肠时应取: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以提高疗效。23、多尿: 24h 尿量经常超过 2500ml少尿: 24h 尿量少于 400m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 17ml无尿或尿闭: 24h 尿量少于 100ml 或 12h 无尿者。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且每次尿量少。24、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目的:( 1)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以减轻痛苦。 (2)协助临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