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案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12622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伤仲永》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伤仲永》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伤仲永》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复述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经历变化。3.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4.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探究仲永悲剧原因。5.了解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能复述课文;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探究仲永悲剧原因。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读句“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教育及自身学习有关”让学生讨论。2.简介作者:请学生根据积累的知识介绍王安石,教师适时补充。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讨论,天资与后天教育对成才哪个重要?然

2、后发表看法。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下导入课文内容。 二、多元感知,品味分析1.投影出示课文原文,找学生读文,其他学生纠错、正音。2.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学生学习活动:1.学生自读全文,指出疑难,投影出示重点词句,师生释疑。2.学生再读文章,探究文意,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方仲永的故事。(学生合作研析、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学生循序渐进的明确:“伤”。写可伤之事,说何以可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态度鲜明。三、巩固训练,交流感悟分析仲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仲永的事例

3、,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学习活动:1.朗读全文,深入感悟。2.学生交流自己读文所感。设计意图:使学生们认识到一个“天资聪颖”“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的方仲永。四、精读研析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分析:1.课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是哪个部分?2.叙事有详有略,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学生学习活动:完成讨论问题,培养合作精神。设计意图:通过研读、品味课文,对文章所昭示的道理做以深入感知。 五、教师小结,情感激励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样,后天努力,后天学习,后天教育至关重要。相信大家定会以仲永为鉴,从今做起,努力学习,刻苦拼搏,拼搏的路上,肯定会遇到挫折,请大家记住:“相信自己,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最终于你的永远是希望!爱拼才会赢!”学生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辩论明确“受于天”与“受于人”的关系,深入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学习本文说理的方法,通过列举名人、身边人的事例;列举名人名言、讲道理等初步体会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设计意图: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2.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五、作业布置1.背诵本文,识记文言词汇。2.写一篇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