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模板工程搭设要求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6123497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模板工程搭设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般模板工程搭设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般模板工程搭设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般模板工程搭设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般模板工程搭设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般模板工程搭设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模板工程搭设要求(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板工程搭设的基本要求一. 一般规定:1、混凝土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2、模板结构构件的长细比:(1)受压构件:支架立柱及桁架不应大于150;拉条、缀条、斜撑等联系 构件不应大于200。(2)受拉构件:钢杆件不应大于350:木杆件不应大于250。3、承重的支架柱,其荷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轴线上,严禁承受偏心荷 载,钢管的初始弯曲率不得大于1/1000。4、模板体系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季节性施工措施,确定其构造和所承受的荷 载;(2).绘制配板设计图、支撑设计布置图、细部构造和异型模板大样图;(3).按模板承受荷载的

2、最不利组合对模板进行验算;(4).制定模板安装及拆除的程序和方法;(5).编制模板及配件的规格、数量汇总表和周转使用计划;(6).编制模 板施工安全、防火技术措施及设计、施工说明书。二. 模板安装构造1、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1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2、当满堂或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高度超过8m时,若地基土达不到承载 要求,无法防止立柱下沉,则应先施工地面下的工程,再分层回填夯实基土, 浇筑地面混凝土垫层,

3、达到强度后方可支模。3、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 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4、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当层间高度 小于或等于5m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5、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设施。6、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7、对梁和板安装二次支撑前,其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支撑的位置必须正 确。安装后所传给支撑或连接件的荷载不应超过其允许值。8、梁和板的立柱,

4、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9、木立柱底部应设垫木,顶部应设支撑头。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 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 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 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10、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 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 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2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 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

5、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 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 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11、木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40mmx50mm木条或 25mmx80mm的木板条与木立柱钉牢。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 应采用48 x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木扫地杆、水平拉杆、剪 刀撑应采用搭接,并应用铁钉钉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 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 于100mm处进行固定。12、当模板安装高度超过3.0m

6、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操作人员外,脚手 架下不得站其他人。13、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不应少于两个吊点,水平吊运不应 少于四个吊点。吊运必须使用卡环连接,并应稳起稳落,待模板就位连接牢固 后,方可摘除卡环。三、支架立柱安装构造1、木立柱宜选用整料,当不能满足要求时,立柱的接头不宜超过1个,应 采用对接夹板接头方式。立柱底部可采用垫块垫高,但不得采用单码砖垫高, 垫高高度不得超过300mm。2、木立柱底部与垫木之间应设置硬木对角楔调整标高,并应用铁钉将其固 定于垫木上。33、木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规定,严禁使用板皮替代规定的拉杆。4. 所有单立柱支撑应位于底

7、垫木和梁底模板的中心,并应与底部垫木和顶 部梁底模板紧密接触,且不得承受偏心荷载。5. 当仅为单排立柱时,应于单排立柱的两边每隔3m加设斜支撑,且每边不 得少于两根,斜支撑与地面的夹角应为60o6. 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 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7. .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当立柱底部不 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 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8. 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 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

8、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 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9.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10. 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 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的剪刀 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 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 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 撑。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4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

9、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11.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 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四、基础及地下下工程普通模板安装构造1. 地面以下支模应先检查土壁的稳定情况,当有裂纹及塌方危险迹象时,应 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下人作业。当深度超过2m时,操作人员应设梯上 下。2. 距基槽(坑)上口边缘1m内不得堆放模板。向基槽(坑)内运料应使用 起重机、溜槽或绳索;运下的模板严禁立放于基槽(坑)土壁上。3. 斜支撑与侧模的夹角不应小于45,支于土壁的斜支撑应加设垫板,底部 的对角楔木应与斜支撑连牢。高大长脖基础若采用分层支模时,其下

10、层模板应 经就位校正并支撑稳固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模板的安装。4. 在有斜支撑的位置,应于两侧模间采用水平撑连成整体。五柱模板安装:1、现场拼装柱模时,应适时地按设临时支撑进行固定,斜撑与地面的倾角宜 为60,严禁将大片模板系于柱子钢筋上。待四片柱模就位组拼经对角线校正无 误后,应立即自下而上安装柱箍。2、若为整体预组合柱模,吊装时应采用卡环和柱模连接,不得用钢筋钩代 替。3、柱模校正(用四根斜支撑或用连接在柱模顶四角带花篮螺丝的揽风绳, 底端与楼板钢筋拉环固定进行校正)后,应采用斜撑或水平撑进行四周支撑, 以确保整体稳定。当高度超过4m时,应群体或成列同时支模,5并应将支撑连成一体,形成整体框

11、架体系。当需单根支模时,柱宽大于 500mm,应每边在同一标高上设不得少于两根斜撑或水平撑。斜撑与地面的夹 角宜为4560,下端尚应有防滑移的措施。4、角柱模板的支撑,除满足上款要求外,还应在里侧设置能承受拉、压力 的斜撑。六;墙模板安装:1. 当用散拼定型模板支模时,应自下而上进行,必须在下一层模板全部紧固 后,方可进行上一层安装。当下层不能独立安设支撑件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 施。2. 当采用预拼装的大块墙模板进行支模安装时,严禁同时起吊两块模板,并 应边就位、边校正、边连接,固定后方可摘钩。3. 安装电梯井内墙模前,必须于板底下200mm处牢固地满铺一层脚手板。4. 模板未安装对拉螺栓前,

12、板面应向后倾一定角度。安装过程应随时拆换支 撑或增加支撑。5. 当钢楞长度需接长时,接头处应增加相同数量和不小于原规格的钢楞,其 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墙模板宽或高的15%20%。6. 拼接时的U型卡应正反交替安装,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两块模板对接 接缝处的U型卡应满装。7. 对拉螺栓与墙模板应垂直,松紧应一致,墙厚尺寸应正确。8. 墙模板内外支撑必须坚固、可靠,应确保模板的整体稳定。当墙模板外面 无法设置支撑时,应于里面设置能承受拉和压的支撑。多排并列且间距6不大的墙模板,当其支撑互成一体时,应有防止灌筑混凝土时引起临近模 板变形的措施。七、立梁和整体楼盖梁结构模板安装1. 安装独立梁模板时应

13、设安全操作平台,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独立梁底模或 柱模支架上操作及上下通行。2. 底模与横楞应拉结好,横楞与支架、立柱应连接牢固。3. 安装梁侧模时,应边安装边与底模连接,当侧模高度多于两块时,应采取 临时固定措施。4. 起拱应在侧模内外楞连固前进行。八楼板或平台板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预组合模板采用桁架支模时,桁架与支点的连接应固定牢靠,桁架支承 应采用平直通长的型钢或木方。2. 当预组合模板块较大时,应加钢楞后方可吊运。当组合模板为错缝拼配 时,板下横楞应均匀布置,并应在模板端穿插销。3. 单块模就位安装,必须待支架搭设稳固、板下横楞与支架连接牢固后进 行。4. U型卡应按设计规定安装

14、。九、其它结构模板安装:1. 安装圈梁、阳台、雨蓬及挑檐等模板时,其支撑应独立设置,不得支搭在 施工脚手架上。2. 安装悬挑结构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悬挑工作台,并应设置防护7栏杆和安全网。作业处的下方不得有人通行或停留。3. 烟囱、水塔及其它高大构筑物的模板,应编制专项施工设计和安全技术措 施,并应详细的向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后方可安装。十、模板拆除1、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时,如需提前拆模或承 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 后,方可拆除。3、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作配筋的结构中,承受混凝土重量的模板,应在混 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后方可

15、拆除承重模板。如在已拆除模板的结构上加置 荷载时,应另行核算。4、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使混凝土内 外温差降低到25以下时方可拆模。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5、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宜在施加预应力前拆除,底模应在施加预 应力后拆除。设计有规定时,应按规定执行。6、拆模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应有效和可靠,扳手等工具必须装入工具袋 或系挂在身上,并应检查拆模场所范围内的安全措施。7、模板的拆除工作应设专人指挥。作业区应设围栏,其内不得有其它工种 作业,并应设专人负责监护。拆下的模板、零配件严禁抛掷。8、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 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 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指定地点堆放。89、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统一信号或行动,应具有足够的操作 面,人员应站于安全处。10、高处拆除模板时,应遵守有关高处作业的规定。严禁使用大锤和撬 棍,操作层上临时拆下的模板堆放不能超过3层。11、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它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 撑。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12、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