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陀螺》反思教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12106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陀螺》反思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抽陀螺》反思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抽陀螺》反思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抽陀螺》反思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陀螺》反思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抽陀螺反思-教学反思-文案- 案例: 又到了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了,一个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看:陈至恩的跳竹竿传来有节奏的击竿声,身轻如燕的孩子们欢快的跳着;推铁环的孩子们推得又迅速又稳健;还有的孩子们一个个跳着绳子,快乐极了;“瞧,我的转得多快!“看,我的转速比你快,比你转得时间长。“我的转起来还有呼呼呼的声音!这是在说什么呀?原来是玩抽陀螺的一帮男孩子们在进行陀螺大战。操场上呈现出一片热闹不凡的景象。“朱老师!朱老师!耳边忽然响起急迫的呼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孙金超小朋友。“老师,你看!只见他一手拿着陀螺,一手高举着已经变成两段的鞭子:绳子和细木棍,一脸焦急的看着我。“是

2、鞭子坏了吗?听我这么一说,他马上就把绳子和细木棍往我手里塞,我没有接,而是亲切地说:“你能不能试一试自己来修好它呢?他楞了!很无奈地想要转身离开。我随即叫住了他“来,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他欣然地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蹲了下来,摆弄起绳子和细木棍,我故作疑惑地说:这绳子和细木棍是怎么连住的呢?他拿起了细木棍,两头看了一下,马上就用手指了指细木棍一头的小洞说:“是塞进去的。“你察看得可真仔细,那你试试看呢!只见他小心地把绳子慢慢塞进了接口,看样子是修好了,我给了他一个“大拇指,他欣喜地就在原地试验起来。可是,鞭子刚才扬起来,绳子就掉下来了。这次他颇有经验地按刚刚的办法又重新塞好了绳子,再试,绳

3、子又掉了,试了屡次,还是老样子,绳子依然往下掉!这下,他颓然地蹲着不动了,默默的在一边注视着我。我来到他的身边蹲了下来,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说:“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它接牢呢?他迟疑地望着我,我那么用坚决的目光看着他说:“再试一试,肯定行!他沉思了一会儿,猛然拿起绳子沿着木棍前端绕了一圈,然后打了结,这时他一脸兴奋地仰起头来,我竖起大拇指,连连点头说:你真能干!会动脑筋自己修鞭子了!随即他又在原地试验起来,只听见啪啪鞭子扬得高高的,把陀螺抽得滴溜溜直转!看着转个不停的陀螺,他的脸上笑开了花分析:本案例中的孙金超小朋友其实只是我们身边许多同样具有依赖心理、不足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孩子中的一员,当他

4、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习惯求救于老师的帮忙,很少或者基本不去考虑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则,作为老师的我们,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该怎样做呢?我个人认为:1、信任孩子,该放手时应放手!如在本案例中,出现“鞭子坏了的情景时,孙金超小朋友的第一反馈为什么是求助老师呢?虽然他有迫切修好鞭子去抽陀螺的强烈需要,并且起码如果他愿意尝试的话,第一种固定结构的连接他完全有能力做到,但是,当老师委婉地提出让他自己解决问题时,他几乎是无所适从。归根结底,是他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独立意识!因此,首要的是要激发、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把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在组织活动时,我们有

5、时会不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总是因为担忧孩子能力缺乏,顾虑孩子秩序混乱,而使孩子处于被约束、被牵制的状态之下。如果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因为不足自主尝试、探索的时机。而慢慢增长惰性,养成依赖心理,独立意识一点一滴消失殆尽!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积极地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自主活动的时机和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感受、去思考。他们会在活动中尽情自由地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受困的疑惑,“有疑才有思疑而促思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并且他们会从中发现自我的能力,享受到解决问题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而这一切,正是孩子们最初独立意识的来源!2、支持孩子,该出手时就

6、出手!孩子在有了独立意识之后的尝试、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他们暂时性地陷入困境,如类似本案例中尝试失败后的挫折、失意;找不到解决问题、无从下手时的彷徨,对自我能力不足自信的迟疑等等。这时需要我们老师能敏锐地发觉孩子内心的情感变化,把握机会,因势利导,给予孩子合适的支持和引导,及时地伸出手扶孩子一把!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给予孩子的支持和帮忙必须是隐性的、适时必要的介入,而不是急于求成的包办代替。在本案例中,我始终只是一个“旁观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几乎没有任何动作的参与,孩子最终还是自己解决了问题。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学会细心察看,学会用心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在真正了解孩子的

7、情感需要、能力差别的根底上提供适宜的支持。这些支持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导向性的问题,启发性的倡议,鼓励性的话语,宽容性的态度,还有材料上的提供,或者是比拟明显的动作暗示等等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相机而教。3、培养能力,到时方可不出手!在引导孩子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积累经验,将他们的探索、尝试引向深入,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比拟不同事物,不同情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事物、事件发生、开展的因果关系等,不断拓展、开阔孩子的思路,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办法解决生活、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使他们从中体验到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是

8、件高兴、有意义的事,从而增强他们爱思考、乐探索的精神动力。形成遇到困难积极面对的良好态度,勇于将各种知识、经验融会贯穿、举一反三,转化成应对困难的多种潜能。到了这样的时候,困难来了,孩子们还需要我们出手相帮了吗?我的感悟:作为教师的我,更深切地领悟到了陈鹤琴先生说的:“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实践这一理念时就要重视幼儿在园生活的一切活动,但凡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有了直接的经验,就能认识事物的性质。让孩子们在自己不断的尝试、失败、思考、再尝试中将知识和技能结合。在操作中习得直接的经验,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孩子们在做中学会了探索,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但凡孩子能做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激励和引导,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