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汇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611851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版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版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版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版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汇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从一次模拟课堂实例谈教材解读汇编 202x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初中思想品德)。在大赛的模拟课堂环节中,我们拿到的教材内容是思想品德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赛要求在3.5小时内,选手完成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的任务,并用20分钟面对评委进行模拟课堂教学。 在准备过程中,我感觉到这样几个难点:教材内容少;每位选手拿到的是统一的素材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些难点的突破,都需要教师对教材有科学合理地解读,对教材内容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入地挖掘。经过思考,我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我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为设计的

2、主线,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分块。 导入部分:分段运用资源包中于丹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评述,导入新课,并对“是什么”加以解释。这是本节课的第一板块。 新课部分: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从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角度进行归纳。这是第二板块。 第三板块,也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点“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前面教材学过的内容,基于所在学校的相关活动,分别通过三组学生实践活动的汇报,归纳了五项品质,即尊重友善、明辨是非、换位思考、提升素养、勇于负责。 总结部分:梳理

3、知识结构,并结合学校活动进行拓展训练,要求学生设计爱心义卖活动的方案。 下面,我将结合上述模拟课堂实例,阐述自己对教材解读的一些浅见。 一、教材解读:做什么? 我理解的教材解读,就是首先对教材进行解构,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着重培养的能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即对教材文本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等。下面,结合案例分析: 1.解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意义及其关键所在;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正确的是非观。 2.建构:在解构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处理。重点讨论如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五个优秀品质入

4、手,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增强责任感,做自觉守法的好公民。另外,通过学生课前实践、课上汇报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等等。 解构的过程是对教材进行分析、解剖的过程,将教材内容细化,梳理出线索;建构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整合,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观,并有所提升和引领。 二、教材解读:为什么? 1.科学合理的教材解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材解读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备课的重要过程,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苏教版的教材对江苏地区的思品课教学具有普适性。然而,不同城市的学生不同,地方、学校的教学资源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这需要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

5、对象,进行教材解读,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方法,开展富有特色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有吸引力,才会使学生感兴趣,能真正地参与其中,获得最高的效率。 案例中,我设计了三组学生实践活动的汇报。其中运用的情境、事例,均来自本校的学生活动,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校本特色。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有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有可能是高效的课堂。 2.教材解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教材解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解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提高教材解读能力是全面培养教师教学技能的重中之重。 案例中,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含义的解读过于单薄,以至于讲解时不够透彻和全面。这也

6、成为我这次基本功比赛结果不理想的因素之一。而有的参赛选手是这样来解读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己所欲能否施于人呢?变换角度处理内容,不仅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而且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也显得更加丰满。 三、教材解读:怎么读? 1.基于课标 课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对教材的解读也不例外。有了标准,才能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才能吃透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才能合理地提炼教材的深层次含义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础,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2.以生为本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为学

7、生服务。因此,在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学情不可忽视。比如,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任教学校生源的情况,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解读教材、处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对这节模拟课的备课过程中,我从知识基础、成长需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了第一单元的学习和交流,对新的环境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对自己的评价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依据学生有了交往的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如何爱人的讨论,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这样的分析使得教学设计更为生本化。 3.系统思维 教材解读需要系统思维。教材的每个章节不是*存在的,编者对其顺序的编排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在解读

8、教材时需要带着系统思维,将本课的内容放到整课、整个单元、整本书、一学年,甚至三年初中的教材中,去整体分析它的地位和价值。从而构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本实例中,我对教材的分析是:“本课内容为第二单元第二课的第一节,是第6课中心内容的起始章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第6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尊重了本课教材在本章节的地位,也为后面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注重了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4.彰显特色 教材相当于一个资源库,包含着丰富的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但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学生主体不同、地方特色不同、学校文化不同,这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对于教师来

9、说,能对教材有独到的解读,课堂教学有效与否,提取精当、适切的教学内容、合理地整合资源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并进行合理地开发,也是呈现优质课堂的一个重要抓手。如此一来,教材解读则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不同的教学风格。 案例中,我考虑到有创造性地利用资源包的资源,并整合特色资源,才能有亮点。 第一,我分段使用了于丹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解读视频,来处理“是什么”的环节,设计了悬念,引发学生思考,进而顺利推进课堂教学。 第二,“怎么做”环节中,我所选用的资料和活动,都是基于本校的校本资源。这样就使学生的参与过程与生活体验成为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校本化和实践性,有了亮点与特色。 这次模拟课堂,给了我重新审视课堂、剖析自我教学能力的机会和平台。解读教材是每位教师应该不懈打造的教学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本功,我将孜孜以求,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海蓉.深入解读教材:上好每一课的第一步.河北教育:教学版,202x(6). 2王慧.教解读教材不要“雾里看花”.青年教师,202x(8). 3安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设计:从有效解读教材到科学处理教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x(4).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