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038530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经济生活学案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本课高考考点(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小康社会 2、经济建设目标 (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1、科学发展观 2、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A. B. C. D.考点:2、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

2、实现以下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一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收入差别完全消除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A、 B、 C、 D、考点:3.从2008年6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政府意图的一组关键词是( )A.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B.转变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自主创新 C.节能减排 和谐社会 循环经济 D.永续发展 绿色消费 自主创新4有些领导干部认为:以人为本,就是给别人多办事,至于这些人以及

3、他们提出的主张是否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我无关。还有的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人性化、人情味,认为现在办事就是要看人行事,搞好人情关系才是“以人为本”。上述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 A不懂得以人为本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B否认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C没有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D忽视了对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权益的保障 我们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据此回答下面两题。5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4、 是促进我国GDP快速增长的战略策略 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具体办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 B C D6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就需要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A B C D7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考点: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解决就业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 B C D9孔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只用鱼竿钓鱼,不用网拦河捕鱼;不射杀夜宿之乌)。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经济发展中 A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B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必须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D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据此回答10一11题。10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最根本的是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B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配套措施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D

6、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从分利用国际资源11漫画“增长方式”启示我们,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 A正确处理好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B处理好增长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C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总值D要不断扩大生产的规模,增加经济总量12.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制造业方向,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然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我国已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D.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 A B C D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7、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主要表明 A“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B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C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D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应当成为当前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考点:12009四川文综39(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主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

8、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域水质属于劣5类。材料二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是不

9、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结合当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办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该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10分)2。材料一:山东省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该省东部、中部、

10、西部在财政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二:近期,山东省经贸委、省环保厅正式编制完成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将从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4个方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计划到2008年,万元GDP能耗降到1.27吨标媒,万元GDP水耗降到35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5%,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阅读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山东省应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 第十课学案答案1、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重工业比重偏大,高能耗、高污染、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4分)。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分)

11、;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1分)。2、(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3)实现中部崛起,西部赶超,继续提升东部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十课学案答案1、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重工业比重偏大,高能耗、高污染、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4分)。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转变

12、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分);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1分)。2、(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3)实现中部崛起,西部赶超,继续提升东部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十课学案答案1、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重工业比重偏大,高能耗、高污染、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

13、(4分)。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分);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1分)。2、(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3)实现中部崛起,西部赶超,继续提升东部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十课学案答案1、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重工业比重偏大,高能耗、高污染、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4分)。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分);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1分)。2、(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3)实现中部崛起,西部赶超,继续提升东部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