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03436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眉2017 年 4 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 年 4 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右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 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这种方法指的是A.实验法B.调查法C.问卷法D.测验法2. 在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认为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去自我中心主义B.守恒性C

2、.进行群集运算D.具 体逻辑推理3. 提出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弗洛伊德C.皮亚杰D.格塞尔4. 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是A.生理成熟B.心理成熟C.教育D.社会因素5. 在个体言语形成阶段中,婴儿说话的关键期是A.单词句阶段B.多词句阶段C.简单句阶段D.复合 句阶段6. 儿童的内部言语,产生于A.婴儿阶段B.幼儿阶段C.小学阶段D.初中阶段7. 婴幼儿性别恒常性发展的过程是A. 分别认识到自己一同性别孩子一异性别孩子性别的恒常性8. 分别认识到同性别孩子一异性别孩子一自己性别的恒常性C.分别认识到自己异性别孩子一同性别孩子性别 的恒常性D. 分别认识到异性别孩子一同性

3、别孩子一自己性别的恒常性8. 在大脑皮层区域,发展和成熟最晚的是A.颗叶B.枕叶C.额叶D.顶叶9. 以下关于学校学习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学习要超越间接经验B. 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C.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D.学习以获得知识、技 能和发展能力为主10. 初中生的主要记忆手段是A.形象识记B.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11. 自卑感是指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自我体验,其萌芽于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12. 关予初中生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情感上开始脱离父母B.思想观点上与父母一致C.行为的独立性减弱D.父母的地位在其心

4、目中提 高13. 高中生的主导活动是A.学习B.高级游戏C.社会实践D.工作14. 关于高中生记忆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A.记忆能力明显减弱B.理解记忆能力的发展受到 抑制C.视觉记忆能力好于听觉记忆能力D.形象记忆能力优于抽象记忆能力15. 从发展的角度看,个体的性格有两次快速发展,第一次是小学六年级前后,第二次是A.初中二年级前后B.高中一年级前后C.大学一年 级前后D.大学毕业前后16. 在心理学领域,衡量个体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A.智能B.智力C.智商D.智慧17. 奥尔波特认为,代表个体最独特性格的特质是A. 一般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18. 国际和国内对于智力落

5、后的诊断,定为标准化智力测验所测得的智商范围是A. w 60B. w 70C. w 80D. w 9019. 在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分类中,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指的是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20. 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同化法B.顺应法C.接受法D.发现法21. 陈述性知识可分为符号、概念和命题,其核心成分是A. 符号和概念B. 符号和命题C.概念和命题D.符号、概念和命题22. 在下列影响认知策略学习的因素中,属于外部条件的是A.原有知识背景B.元认知水平C.归因模式D.训练 方法23. 动机的强度影响问题解决。一般来说,

6、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是A.很弱B.中等C.强D.很强24. 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由于某些因素的诱发而使问题以不同寻常的方法突然获得解决的一种创造思维的方法,指的是A.类比思维法B.广开思路法C.组合思维法D.灵感 思维法25. 皮亚杰研究个体道德判断的主要方法是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对偶比较法D. 时间序列法26. 促使学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动力因素是A.道德观念B.道德信念C.道德评价D.道德情感27. 弓 | 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调节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行进的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A.学习倾向B.学习动机C.学习策略D.学习诱因2

7、8. 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下列关于教师批改作业的做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 轮流面批,当学生面轮流批改作业B. 单纯面批,只当面批改,并注意控制师生情感交流C. 同时采用面批与鼓励相结合D. 常规的作业批改法,既无面批,也无鼓励29. 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指憋是教师的A.意志B.性格C.教育机智D.威信30. 影响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最主要的个人因素是A. 教师的动机因素B. 教师所具有的有关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个人的教学实践C. 教师的教育观念D. 教师个人的情绪情感二、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8、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31. 以下属于华生儿童教育观的观点是A.教育标准要多样B.不体罚儿童C.培养儿童各种 习惯D.幼儿培养目标E.科学的性教育32.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A.从上而下原则B. 自下而上原则C. 由近及远原则D.由远及近原则E. 由大到小原则33. 朱智贤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提出初中生的社会化发展任务是A.谋求独立B.确定自我C.获得性别角色D. 准备适应“性”的成熟E. 开始超越成人社会34. 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就总体而言无多大差异,但它们的功

9、能机制或风格却是有别的。根据个体对左右脑的不同偏爱,可以将个体的学习风格分为A. 左脑型风格B. 右脑型风格C.左右脑协同型风格D.左右脑抑制型风格E.左右 脑混合型风格35.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A.可利用性变量B.可辨别性变量C.持续性交量D. 强度性交量E. 稳定性交量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 共 60 分 )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l5 分)36. 关键期37. 社会认知38. 代际差异39. 智慧技熊40. 道德意志四、简答题 (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20分)41. 皮甄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

10、2.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43.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44. 马斯洛将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哪些层次?五、论述题 ( 本大题共2 小题,共 25 分 )45. (本题10分)请阐述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46. (本题15分)试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分 )1 、 B2、 A3、 D4、 C5、 D6 、 B7、 A8、 C9、 A10、 D11、 C12、A13、A14、C15、B16、 C17、B18、B19、C20、D21、 C22、D23、B24、D25、A26、

11、D27、B28、C29、D30、B二、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0 分)31 、 ABCDE 32、 ACE 33、 ABCD 34、 ABCE 35、 ABE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15分)36 、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 (1 分) 环境影响 (1 分) 能 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1 分 ) 。37 、指对自己和他人(1 分 ) 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 (1 分) ,以及对社会关系和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 (1 分 ) 。38 、指两代人(1 分) 在想想、行为等(1 分) 方面的差异 (1 分 ) 。39 、是指在联系基础上形成的

12、 (1 分) 按某种规划或操作程序 (1 分) 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的能力 (1 分) 。40 、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和动机(1 分 ) ,并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 (1 分 ) ,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和动机的心理过程(1 分) 。四、简答题 (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分)41 、 (1) 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1 分 );(2) 练习和习得经验(1 分) ,该经验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物理经验,第二类是逻辑数理经验 (1 分 );(3) 社会经验 (1 分);(4) 平衡(1 分) 。42 、 (1) 自我评价“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1分);(2) 从依据具体行

13、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1 分);(3) 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1 分 );(4) 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1 分 ) 。在各点中有所阐述给1 分。43 、 (1) 第一阶段时习得阶段(1 分) ,即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的新的意义的建构 (1 分 );(2) 第二阶段是巩固与转化阶段(1 分) ,即新构建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 (1 分 );(3) 第三阶段是提取与应用阶段,即意义的提取与运用 (1 分 ) 。44 、

14、 (1) 生理需要 (1 分 );(2) 安全需要 (1 分);(3) 相爱与归属的需要(1 分 )(4) 尊重的需要(1 分 );(5) 自我实现的需要(1 分) 。五、论述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 分)45 、 ( 本题 10 分 )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1 分) ,遗传只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社会环境和就教育则规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1 分 ) 。研究发现,贫乏环境可使个体的心理发展落后(1 分 ) ,丰富环境可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1 分 ) 。教育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但又与一般社会生活条件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1 分 ) 。它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对环境影响加以选择,然后组成成一定的教育内容,并且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个体的心理施加有系统的影响 (1 分) 。 (1) 教育主导个体心理发展 (1 分 ) ,个体的知识、智力的发展,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培养,理想、世界观的形成等都主要是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决定的 (1 分 ) 、 (2) 教育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1 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是通过个体的活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来实现的 (1 分 ) 。4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