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高三历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6033231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高三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高三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高三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高三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高三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高三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精炼精讲人教高三历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考点巩固提升 限时训练提升能力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1、2、3、4、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6、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3玉溪摸底)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解析: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据题干中“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等信息,并结合题干中“15世纪”判断,C项为正确答案。2.(2014湖北联考)1724年(雍正二年

2、)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尔等不可不知也。”此规定()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D.有利于“东学西渐”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雍正认为,西洋教属于“不经”之教,但洋人通晓历法,因而任用,故A项不正确。任用洋人参编历法并不能说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其他先进科技,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西学东渐”,故B项正确,D项不正确。3.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B.天文观测场所始建于春秋

3、时期C.春秋时期有了专门的天文官D.鲁国的天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左传记载的是鲁僖公亲自参与天文观测的事。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天文观测,把天文和国家社稷联系起来,可见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4.(2014平顶山模拟)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或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B.研究人

4、类唯有研究人本身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解析: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材料指出儒家“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说明儒家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5.如图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从材料中,你能得到

5、的信息包括()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三教合流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文人画盛行A.B.C. D.解析: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对材料中“刻版印行”“三教”等信息的理解,表述正确。科举考试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表述错误。从图片特点来看不属于文人画。6.(2013佛山检测)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解析:C材料中“羣”(群)字意为

6、君主处于百姓之上。君权神授是说皇帝的权力来源于上天,代表上天统治人间,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B项二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D项显然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羣”字很早已经产生。7.(2013汕头模拟)下图说明()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解析:D题干材料说明中国传统绘画中融入了外来宗教故事,说明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A项材料无体现,B项中“冲突”、C项中“世俗化”说法均错误。8.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

7、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B.子虚赋C.论语D.诗经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南方倾向抒情”说明南方文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离骚。9.(2014广东联考)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B.人物画C.文人画D.风俗画解析:C材料中“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表现的情感”与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

8、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特征相符。故选C。10.(2013哈师大附中摸底)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A.风俗画B.心学C.宋词D.明清小说解析: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心学的理论性、思辨性较强,属于士大夫哲学,故不属于“庶民文化”,答案为B。11.(2013黄冈一模)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A.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

9、现象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解析:D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产生四大谴责小说均反映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故D项符合题意。1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以下符合其特点的是()多元一体吸收各种文化成果雅俗共赏虚拟写意A.B.C.D.解析:D京剧是在吸收各种剧种、各种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用虚拟写意的形式,在小小的舞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雅俗共赏。故皆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2013安溪、德化联考)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

10、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

11、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通过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业及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戏曲的发展,而市民阶层壮大,其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也是戏曲文化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京剧的形成;第二

12、小问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戏曲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父诫其子”“兄勉其弟”等则反映了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从设问即可看出史学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紧扣此点回答即可。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4)史学研究领域拓宽。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宋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的政和、宣和年间至“靖康之变”后的南宋,应该是古代收藏热形成的第二个时期。因宋徽宗本人是著名书画家,又独创瘦金体书法,还创办了“翰林书画院”,并使画院成为整个科举制的一部分。此时,求仕途者学画、藏画成风,此时收藏赏玩书画应为最有影响力的收藏项目之一

13、。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是当时著名的古物书画收藏家。宋代最有名的收藏典籍有宋陈槱负暄野录,主要论书画收藏;宋赵希鹄洞天清禄焦,主要论古玩杂项收藏。当代(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应该是历代收藏热形成的第六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收藏热形成的最普及、最繁荣的时期。国泰民安,盛世兴收藏,是当代收藏热形成的时代背景。当代收藏热的形成,更多是以投资、投机性收藏为特征,商业化收藏为标志,而传统修身养性式的收藏已被边缘化。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个收藏组织,有成百上千家收藏拍卖类的报刊、杂志、收藏拍卖网站、收藏电视节目及更多的内部发行的收藏拍卖报刊,每年各地出版社出版的收藏拍卖类书籍如雪片一般飘来,满足了收藏爱好者

14、的需求。 韶光中国历史上有六次收藏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或当代的收藏热。(要求:选择宋代或当代其一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探究型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答案一:宋代收藏热。依据:出现背景:皇帝等统治者大力倡导;科举取士,文人队伍壮大;书法、绘画艺术发展;艺术家的不懈探寻;商品经济繁荣等。繁盛表现:制度推动(画院成为科举制的一部分);名家辈出(宋徽宗、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等);理论创新(负暄野录洞天清禄焦等收藏典籍涌现)等。答案二:当代收藏热。依据:出现背景:政局稳定,民主法制日益健全;改革开放,经济繁荣;政府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教育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等。繁盛表现:经济推动(商业化收藏特色突出);组织保障(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个收藏组织);媒介推动(报刊、杂志、收藏拍卖网站、收藏电视节目的推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