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6030334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丽江古城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随着经济开展,古城人口和g篁密度高、危旧建筑多、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配套缺乏、居住环境恶化等使古城老化和衰退的问 题日趋严重。因此,按着“继承、保护、开展相结合的原那么,编制保护详细规划。丽江古城“三河分流的传统史小仿民居建筑与传统民居建筑融为一体规划构思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促进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开展;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和恢复古城传 统环境和风貌;将古城建筑分类,提出原样保存、局部改造、加固、撤除、恢复重建等不同措施;既 保护历史环境,又维持并开展其社会功能,改善城市根底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保护路、水、桥、民居等古城

2、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历史环境的同时,调整古城内不合理的用地,改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完善根底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到达人、自然、城市的和谐统一,保 证古城的可持续开展。丽江古城小桥、纳西人家丽江古城重点保护民居古城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一、“面的保护1、绝对保护区:是反映古城风貌特色的主要局部,包括狮子山、四方街、木府及新华街、新义 街、五一街、七一街、八一街、光义街等主要特色街巷,面积约 56.775公顷。在绝对保护区内,要 求全面保持传统风貌,主要空间尺度保持不变,在全面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完 善根底设施。2、严格控制区:即绝对保护区外围,西面、北面到新大街,南面到民航路,东

3、面到古城环路, 以及黑龙潭公园,面积约120.85公顷。在严格控制区内,要根本保持传统风貌,空间、尺度可稍有 变化。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要较大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设施水平。在该范围内的那些与古城性 质有冲突的单位应搬迁出去。3、环境协调区:包括古城范围外约 100米及象山、金虹山、玉河两岸各 50100米,面积约17 2.6公顷。环境协调区要大体保持传统风貌,尚未建房地段要以绿化为主,可充实少量新设施,按现 代环境要求进行建设。空间尺度力求亲切宜人,新增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第五立面屋顶要 和古城协调。口 原样保存的传统民居匚二1按原样恢复的传统民居已重建的民居强式建筑二I规划的民居形式建

4、筑WJ会网 道路II加固保存的佬统民居II按原样恢复的传统建筑匚二保存的仿民居建筑 匚二1立面改造建筑事庭院及宅旁绿化匚二券地广场日河浙水面曰靓划范圉践规划总平面图“线的保护1、街巷保护:保持原有道路的空间线型及尺度;结合不协调 建筑的撤除,增设局部疏散通道、 疏散广场;街巷均以商业步行街为主,必要时微型急救车、消防车能进入街区;原有街巷年久失修的 应加予修整,路面仍以五花石铺砌。沿街建筑应以维护和加固为主,不得随意撤除或重建,以保护原 有的丰富的量理轮廊线,保持主要道路节点的空间尺度和外围环境。2、水系保护:保护水系是保护古城的重点,规定不得改变现有河、沟、渠、井系统,严禁覆盖、 改道、堵堆

5、、缩小过水断面,占用或围入私人院内;严禁向河道排放活水和倾倒垃圾,尽快建设排污管道,在河道的一定地段如 捶下等设置网状遮挡物,及时去除漂浮杂物:定期疏清河道,整治驳岸、护坡,撤除遮挡和覆盖主河道的建筑;河道两侧空地孤植柳树,改善沿河绿化,增强景观质量, 恢复挡水清洗路面的传统习惯及“三眼井的用水方式。图三1古城主街道古城次街道 口n主要节点重点保护桥梁例 三县皴保护文物 LC 三塘水匚m 河道 口古城界线水系、街巷、古桥、文物保护规划图三、“点的保护1、传统居民院落的保护:在修复时,重点保护民居应原址原样修复。县人民政府应与房主签订 民居保护责任书,明确政府与房主双方的责、权、利和义务。房屋需修复重建时,政府给予一定的经 济补助,并优先安排其用于旅游经营、效劳,并给予政策优惠,使房主通过保护民居建筑获得收益。2、文物古迹的保护:列入文物保护的地区,应逐步撤除区内所有新建筑,恢复局部历史性建筑 及设施,保护的重点应是文物古迹自身及周围环境。3、古桥的保护:严格保护古桥,桥上禁止行驶拖拉机等机动车,严禁对古桥的人为破坏,同时 要定期维护修缮古桥,防止古桥因年久失修而损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