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6025850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工程规模越来越大, 基础结构形式也日趋厚重。 高层建筑的箱型基础或筏式基础都有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底板, 还常有深梁。 高耸构筑物的桩基常有厚大的承台,还有工业建筑的设备基础, 都有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 有的厚度达3m以上,体积超过2X104m3长度超过100nl这些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它的特征是:结构厚实、体积大、钢筋较密、抗渗与抗裂要求高,在应用过程中,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等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预防裂缝的产生和开展。 本文结合笔者所参与的某两大超高层建筑基础底板施工和某日资企

2、业精密铸造车间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施工,谈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温度裂缝的预防控制。2 温度应力变形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根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 因而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的3d5d内,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温度应力与温差成正比,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 就会产生裂缝。 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用量有关, 混凝土愈厚, 水泥用量愈大,内部温度愈高。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温度应力与混凝土结构的尺寸有关,结构尺寸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因而 引起裂缝的可能性也愈大。 因

3、此, 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关键是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2.1 外约束条件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温度变化, 受到下面垫层地基和侧向模板的限制, 因而产生外部的压缩应力。 混凝土内部由于水泥水化热形成中心温度高,热膨胀大,因而在中心产生压应力,在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和钢筋的约束作用时,混凝土会产生裂缝。2.2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 常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于水泥水化热的温度, 浇筑温度和混凝土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 其中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直接关系。 通常外界气温越高,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 当气温下降特别是气

4、温骤降时, 会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内部混凝土的温度梯度, 因而会造成温差和温度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因此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差,也是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一环。2.3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1) 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变形。 混凝土硬化之前处在塑性状态,硬化过程中上部混凝土的均匀沉降受到限制, 如遇到钢筋或大的混凝土骨料或者平面面积较大的混凝土, 其水平方向的减缩比垂直方向更难时, 这样就会形成不规则的深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是互相平行的,不仅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一般平面尺寸较大,厚度较厚的结构构件也会出现这种裂缝。 防止这种裂缝的最好办法是,连续浇筑与修整抹面,并立即养护,保护混凝土

5、免受风吹日晒。2)混凝土的体积变形。混凝土终凝以后会发生体积变化,即可收缩也可能膨胀,温度较高。水泥用量较多。自身体积变化也将趋于增大。3)干燥收缩。混凝土中80%水分要蒸发,约20%的水分是硬化所必需的,而最初失去的30%的自由水分几乎不会引起收缩,随着混凝土的继续干燥而使20%的吸附水逸出,就会出现干燥收缩。而表面收缩干燥快,中心干燥收缩慢,表面的干缩受到中心部位混凝土的约束,因而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出现裂缝。大量工程实践证明,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因混凝土收缩变形而引起的裂缝是不可忽视的。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品种和数量、 混凝土的配合比、 外加剂以及施工工艺、养护条件等。

6、4) 混凝土匀质性的影响。混凝土拌合或浇筑时,由于坍落度不同采用外加剂不同, 石子粒径与品种不同, 以及振捣的密实度不同,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由于匀质性不同,造成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的不均匀, 因而在收缩变形中, 产生的变形也不同。3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开展的措施控制裂缝发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放”的方法。减小约 束体与被约束体之间的制约, 以设置永久性伸缩缝的方法, 将超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成若干段, 以期释放大部分变形, 减少约束应力。 目前, 大多数国家也广泛采用设置永久性伸缩缝作为控制裂缝开展的主要方法。其伸缩缝间距为30mr- 40nl个别为10m- 20ml“抗”的方法。采取

7、措施减少被约束体与约束体之间的相对温差,改善配筋,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抵抗温度收缩变形和约束力。“放”、“抗”结合的方法。 在施工期间设置作为临时伸缩缝的“后浇带”, 将结构分成若干段,可有效消减温度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将若干段浇筑成整体,以承受约束应力。“跳仓打”和“水平分层间歇”施工法。控制裂缝的开展最主要的是控制混凝土的温升, 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程度和增加设计构造等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控制;施工组织措施;设计构造;施工监测等。3.1 原材料控制3.1.1 水泥的选择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配置

8、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导致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在水化反映中所产生的热量, 所以, 选用中热和低热的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根本方法。水泥的发热量主要是由于水泥熟料中的C3S( 3CaO.SiO2)和C3A(3CaO.AL2O2的含量决定的,C3S, C3A两种矿物成分的水化速度较快,水化热较大,所以,应选择 C3G和C3A含量较低的水泥。在施工中,通常选择矿渣水泥,在矿渣水泥中,由于水泥熟料的减少,使发热量较高的C3s C3A含量相对减少,故其水化热较低。另外,也可选择粉煤灰水泥,它的水化热较低且具有伸缩性较小,抗裂性较好的特点。 3.1.2 骨料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 从而减

9、少水泥和水的作用量, 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升。施工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粒径较大, 级配良好的粗骨料,石子采用破碎卵石,粒径为0.5cm4cm,含泥量不超过1%砂子尽量采用中、粗沙,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超过2%。3.1.3 优化混凝土配比加入适量掺合料或外加剂, 以改善混凝土的特性, 从而降低水化热。1) 采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试验证明,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使其替代部分水泥,不仅可以降低水化热,而且能起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效能, 且掺加粉煤灰后,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与基准混凝土相等或略高,在施工中选择I级、n级粉煤灰,通常取代水泥的比率不超过10%。

10、2) 掺加减水剂。由于减水剂对水泥粒子具有分散作用,能增大水泥浆的流动性, 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 在保持混凝土流动 性及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 可以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从而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3.1.4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结构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 大多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因其水泥熟料含量较少, 且混合材料中的活性氧化钙、活性氧化铝与氢氧化钙、石膏的化合作用在常温下进行比较缓慢,早期强度( 3d 和 7d )较低,但在硬化后期( 28d 后),由于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凝胶不断扩展, 使水泥石 (水泥浆凝结后变成的坚硬的石状物质) 强

11、度不断增长, 最后甚至超过同标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故可充分利用其后期强度。在施工中, 根据结构的实际承受荷载情况, 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复核, 并取得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和质量检查部门的认可后,采用 f45 、 f60 、 f90 替代 f28 作为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这样可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 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40kg70kg,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也相应降低4 c 7C。3.1.5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和浇筑温度,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总温升,从而减少结构物的内外温差1)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根据搅拌前混凝土原材料总的热量与搅拌后混凝土总的热量相等的原理, 可以得出混凝土

12、的出机温度与原材料的温度有关。 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和砂子的温度, 水泥的温度影响最小。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其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砂子和石子的温度。降低砂石温度的方法很多, 夏季气温高时, 在砂石料场搭设简易的遮阳装置,砂石温度可降低3c5C;或加冰屑拌合、喷水对砂石进行预冷却等。2)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合理部署施工,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在夏季, 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浇筑时,对处于日照中的泵管,要进行遮盖或包裹。另外,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其罐车上也要加设防日晒装置。2.6.6 采用外保内降法,以减少内外温差1)保温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选择适当的

13、材料加以覆盖, 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暴露面和暴露时间, 这样既可以避免夏季遭受暴晒, 又防止冬季经受寒潮冲击, 导致混凝土面产生急剧的温度梯度,以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2)湿养护。由于水的导热系数较小,可对混凝土起到一定的隔热保温作用, 所以通过延长养护时间, 可以使混凝土表面蓄存一定深度的水分,这样可以延缓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降温速度,从而缩小混凝土中心和表面的温度差值。3)部降温。在大体积混凝土块体内预留一些孔道,在内部通循环冷水或冷气冷却,但必须控制降温速度,不能超过0.5 C/h 1.0 C/h。2.6.7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混凝土的收缩值和极限拉伸值, 除了与水泥用量、 骨料品种和级配

14、、水灰比、骨料含泥量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艺相关。 因此通过改善混凝土搅拌和浇筑工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这对防止产生温度裂缝也可起到一定作用。2.6.8 采用二次振捣法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通过试验证明,对浇筑后尚未初凝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能排除混凝土因沁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1)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时间的确定。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有严格的时间标准, 二次振捣的恰当时间是指混凝土振捣后能恢复到塑性状态的时间,这是二次振捣的关键。在

15、施工中,可以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具体方法为: 将运转着的振捣棒以其自身的重力逐渐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振捣, 混凝土在慢慢拔出时能自动闭合, 不会在混凝土中留下空洞,因此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是适宜的。采用二次振捣法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在确定二次振捣时间时, 除了要考虑混凝土的本身特性外, 还要结合分层浇筑速度以及混凝土振捣浇筑路线的安排, 在操作时间上留有余地, 避免混凝土上下层在浇筑时发生脱节,从而形成施工冷缝。2.6.9 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除了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外, 在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方面也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1) 设置后浇带,以降低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尺寸过大时, 为防止水化热的大量积聚,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 可在适当位置设置后浇带, 将大体积混凝土分成若干块浇筑,在施工后期再将分块的混凝土连成为一个整体。 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同时也可以放松约束程度。后浇带通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