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期末论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6017406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期末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期末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期末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 南 科 技 大 学期末论文 姓 名 李志伟 院 系 经济学院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092班 学 号 09106030216 2011年 11月30日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李志伟 国贸092班 学号:09106030216【摘要】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既是一种危机也是一个战略机遇期。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压力,同时我国率先从危机中走出来,给了我国经济从容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机遇。随着人民币升值我国的对外贸易利润空间减少,同时内需不足,经济发展低水平循环,急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改变官商一体的市场经济为法制性市场经济,加快创新体制的形成。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

2、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投资和出口共同来动经济增长,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实现收入分配相对均衡。依靠创新和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经济转型;内需;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5%。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低水平循环状态,资源相对短缺,不足以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

3、的11%、4.5%、79%、42%、18%和7.3%。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有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目前我过经济主要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种低水平的发展方式有一定的脆弱性,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

4、影响是很大的。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3659.8亿美元,下降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95.8亿美元,下降0.2%;自中国进口2964.0亿美元,下降12.3%。美方贸易逆差2268.3亿美元,下降15.4%。中国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金融危机后我过改变经济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保证经济的必要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同时这也给国内的经济发展转型带来了契机,迫使一些低水平的企业加快创新,转变产业结构。面对这个契机我过要加快经转型,加快创新体制的形成,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

5、长变为依靠内需、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核心是扩大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努力,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1扩大内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转变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利润率。3合理投资,防止循环浪费。4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一表显示10年第一季度中美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的百分率。消费投资出口中4.94.70.7美1.67-0.612.55一、扩大内需。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储蓄部分占50%,这就大大制约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究其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居民不敢消费,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国民收入分配很不公平。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社

6、会保障体系,增进公平分配。收入分配在经济发展中有很大的意义。1.收入分配的改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收入分配结构一定程度的改进会通过调整消费与积累之间的比例而影响资本形成的规模及相应的速度。3.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社会各界增人口的积极调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服从于经济发展目标的收入分配调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鼓励企业积累,克服资本短缺问题。(二)刺激生产者提高效率。从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着手,提高企业利润率,增加企业收入。(三)增进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在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以缩小收入分配不均等的差距。1.通过累进税等措

7、施限制高收入阶层的所得。2.通过下面几种途径来增加穷人的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均现象:第一,扶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第二,通过教育、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和科技服务,以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第三,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第四,在收入再分配政策上实行倾斜,对贫困户和农村地区人口给予补助。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较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消费能力,使得人们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二、发展国际贸易。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大力的发展,对外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

8、很显著的。下表是03年至05年我国对外贸易以及GDP增长情况。年份出口额进口额净出口GDPGDP增长率200336287.934195.62092.3117251.910.0%200449103.346435.82667.513687610.1%200562648.154273.78314.418308510.2%可见入世后三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同时带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现在遇到了问题。一方面,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我国低廉劳动力相对短缺,今年以来,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州

9、、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就超过200万,部分生产线已经处于停工状态。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希望工荒得以缓解。过去20年里,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高储蓄率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可观的“人口红利”。但是,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人口红利的贡献也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而逐渐减弱。长期的人口结构变化,在短期内就表现为劳动力的缺乏。从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民工荒看,并不是缺乏技工,缺乏的是普通工人。由此来看,我国沿海地区依靠低廉劳动力大量出口低附加值创造收入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这就需要我国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大创新。也迫使我国在外需不足,缺乏出口拉

10、动的情况下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同时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利润率,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快技术的引进,加大创新力度,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三、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投资需求是指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的对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首先对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作系统研究的凯恩斯,他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了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投资乘数理论。 投资供给主要是指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既包括生产

11、性固定资产,也包括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直接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资料供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直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则主要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设施,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无论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还是库滋涅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国民收入投资比率的提升,不仅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前提条件,而且是现代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典型特征。国际经验和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普遍支持国民收入高储蓄倾向和高投资比率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后发国家,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构

12、成其成功赶超战略的核心部分。日本和韩国先后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完成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而在经济赶超时期维持30%以上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其间,日本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52年至1961年间从26%增加至41%,韩国的国民收入投资比率在1991年达到39%的高峰值。即使作为先发国家的美国经济,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也同样依赖于由国民收入高投资比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进步。 我们中国宏观经济2010全年GDP增长10.3%。其中,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6%,拉动GDP增长约4个百分点,存货投资将拉GDP增长约0.7个百分点,合计投资拉

13、动GDP约4.7个百分点;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及刺激政策继续维持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消费增长仍值得期待。预计全年居民消费增长24.4%-2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16.5%,最终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左右;在外围经济复苏、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贸易保护主义夹杂作用下,我国2010年进出口将呈现同比增速前高后低走势:进口将在2010年前半年保持超过出口增速,下半段将回落至略低于出口增速。商品净出口对GDP的拉动在一季度为负,二季度开始正拉动,全年对GDP拉动约0.7%。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四万亿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案,经济增长已见成果但是也要看到一些不

14、良投资带来的弊端,大量的投资和外汇储备带来的通货膨胀也是明显的。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国土资源、环保、工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行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在

15、贯彻实施暂行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四、加快创新体制的形成。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并在1939年提出了创新理论。熊彼特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在于,始终强调了“技术创新”,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生变量”,并强调了它对经济增长不可替代的作用。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文字,没有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而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虽然被看作外生的变量,但罗伯特索洛(1956年)的经济增长模型表明:技术和传统投入的比较中,技术创新导致了80%的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一代增长理论,严格来说并没有真正把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内生化,而是将技术进步内含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中。前者以罗默(1986年)为代表,后者以卢卡斯(1988年)为典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技术内生化的增长理论是在生产函数中引入R&D活动。在这种模型里,内生的技术进步(体现为R&D投资)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究竟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