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的病理的学-名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585308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组织的病理的学-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口腔组织的病理的学-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口腔组织的病理的学-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口腔组织的病理的学-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口腔组织的病理的学-名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组织的病理的学-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组织的病理的学-名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1 神经板(neural plate):胚胎发育的第三周,三胚层胚盘已经形成,发育中的脊索和邻近的间充质诱导其外表的外胚层形成神经板。2 神经沟(neural groove):神经板发育中,其柱状细胞变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使神经板外侧缘隆起,神经板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3 神经褶(neural fold):神经板发育中,其柱状细胞变为上窄下宽的楔形,使神经板外侧缘隆起,隆起处称神经褶。4 神经嵴(neural crest):神经褶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5 神经嵴细胞neural cell:胚胎第四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集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

2、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局部细胞称为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潜能干细胞,位于神经管和外表外胚层之间,形成沿胚胎头尾走向的细胞带,以后分为两条细胞索,列于神经管背外侧。6 外胚间叶/外间充质/外胚间充质ectomesenchyme:头面部的的大局部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7 鳃弓branchial arch: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8 咽囊pharyngeal pouch:相邻的鳃弓之

3、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外表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9 颈窦cervical sinus:第二鳃弓生长速度较快,向尾端生长覆盖了第二、三、四鳃沟和三、四、五对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被覆盖的鳃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腔称颈窦。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如残留可形成颈部囊肿、鳃瘘、先天性耳前窦道。10 口凹oral pit/原口stomatodeum:在额鼻突、上颌突、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11 口咽膜oropharyngeal membrane: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

4、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12 拉特克囊Rathke pouch:胚胎第三周末,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凹陷,称拉特克囊。囊中的外胚层细胞分化成垂体前叶细胞。拉特克囊与原口上皮间有上皮性柄相连,最后拉特克囊和上皮性柄退化消失,此囊的剩余称颅咽管,可发生囊肿、肿瘤,如颅咽管瘤。13 融合fuse: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外表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14 联合merge: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15 唇裂cle

5、ft lip:多见于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局部联合所致,单、双侧均可发生,单侧较多。依病变程度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前者从唇红至前鼻孔底部完全裂开,后者只在唇红缘有一个小切迹。少见情况下可发生上唇正中裂、下唇裂。16 原腭primary palate: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与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上颌切牙。17 腭裂cleft palate:口腔常见畸形,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与鼻中隔未融合或局部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常伴唇裂、颌裂。轻者仅为腭垂裂,重者从切牙孔至腭垂全部裂开。相关因素有感染、射线、药物、激素、营养。

6、【13-14期末】18 奇结节tuberculum impar: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局部,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19 界沟sulcus terminalis:舌体和舌根联合线处的浅沟称界沟。舌体外表被覆外胚层上皮,舌根外表被覆内胚层上皮,界沟所在位置即口咽膜所在位置。20 Meckel 软骨Meckels cartilage: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在发育

7、中,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耳前区局部形成锤前韧带、蝶下颌韧带,其余局部消失。21 甲状舌管thyroglossal duct:胚胎第4周,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外表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形成管状上皮条索,称甲状舌管。第7周时甲状舌管增生至颈部甲状软骨处,迅速发育成甲状腺。直至甲状舌管到达甲状腺的位置时,甲状舌管仍保持与口底区上皮的联系。此管以后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并逐渐解体退化,与舌外表失去联系。第二章 牙的发育1 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

8、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2 牙板dental lamina: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3 釉龛enamel niche:牙板是凹凸不平的薄层结构,通过切片观察时,其凹陷和凸起局部在切片中观察不到,而是由疏松结缔组织填充,这种结构称为釉龛。4 釉结enamel knot:帽状期牙胚内,在内釉上皮中央有簇状的未分化上皮细胞,称为釉结。根据出现先后,可分为原发釉结、继发釉结。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5 颈环cervic

9、al loop: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6 Serre上皮剩余Serre epithelial rest:牙胚发育至钟状期末,牙板断裂形成孤立的上皮团,大局部退化消失,局部上皮可残留在颌骨或黏膜中,称为Serre上皮剩余,可成为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囊肿的来源。7 上皮珠eruption pearls:俗称马牙,婴儿出生后不久,可在牙龈上观察到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称为上皮珠,可自行脱落。本质是Serre上皮剩余。8 von korff纤维: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之后,开始形成牙本质的有机基质。最先分泌到胞外胶原纤维比拟粗大直径0.1-0.2um,主要是型胶原和少量型

10、胶原。Von korff纤维主要是型胶原,起始时有纤维连接蛋白存在,从成牙本质细胞深处发出向内釉上皮细胞扩展,这种胶原纤维被称为von korff纤维。9 托姆斯突Tomes processes/成釉细胞突odontoblastic process:无釉柱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开始离开牙本质外表,在靠近釉牙本质界的一端,形成一短的圆形突起,称为成釉细胞突,即托姆斯突。突起与细胞之间有钟棒和连接复合体,突起中含有初级分泌颗粒和小泡,而胞体中含丰富的合成蛋白的细胞器。10 缩余釉上皮reduced epithelial rest: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

11、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11 上皮隔epithelial diaphragm: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局部上皮称上皮隔。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是未来的根尖孔。12 上皮根鞘HERS, 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13 发育期根端复合体DAC, developing a

12、pical plex:牙根发育过程中,牙根沿着根尖方向延长伴随牙周组织的发育。发育牙根包括上皮根鞘、牙乳头、牙囊,三者相互作用,在牙发育早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功能复合物,称发育期根端复合体。14 引导管gubernacular canal:牙胚向合面方向萌出时,包绕牙胚的牙囊组织通过结缔组织条索与口腔黏膜固有层相连,这一结构称为引导索。在枯燥的幼儿颅骨上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称为引导管。当恒牙萌出时,骨吸收使引导管很快增宽,成为牙萌出的骨通道。第三章 牙体组织1 釉柱enamel rod: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到达牙外表。其走形方向反映了成釉细胞形成釉质时向后

13、退缩的路线,此路线不是径直的,而是在内2/3较弯曲,在牙切缘与牙尖处弯曲更明显,称为绞釉,功能是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呈放射状;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釉柱直径平均4-6um,在外表者较深部大。釉柱的横剖面在光镜下呈鱼鳞状,电镜下呈球拍样,由头部、尾部构成。相邻釉柱以头尾相嵌形式排列。2釉柱鞘enamel rod sheath:电镜下可见釉柱由扁六棱柱形晶体组成,它们在釉柱的头部相互平行排列,它们的长轴C轴平行于釉柱的长轴;而至尾部时,与釉柱长轴呈65-70倾斜。因此在一个釉柱的尾部和相邻釉柱的头部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间隙,称为釉柱间

14、隙。釉柱间隙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形边界,即釉柱鞘。3釉质牙本质界enamel-dentinal junction, EDJ:代表来自于上皮、外间充质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外形呈连续的贝壳状,电镜下见釉柱形成许多弧形外凸。此种连接有利于两种组织结实结合,并可降低釉质行使功能时所受到的剪切力。4 釉梭enamel spindle: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切缘多见,是由于釉质发生早期,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而形成的。在枯燥的磨片中,釉梭蛋白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5 釉丛enamel tufts:在磨片上近釉牙本质界内1/

15、3的釉质中,类似于草丛的结构称釉丛,其走行方向与釉柱一样。釉丛可能是由于釉柱钙化不良,导致釉柱间釉质基质蛋白残留所致。釉丛蛋白属于釉质非釉原蛋白,在釉丛中含量最高。6 釉板enamel lamellae: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外表延伸至釉质的不同深度,可达釉牙本质界;在磨片中呈裂隙状结构。釉板可能来自于一组釉柱成熟不全,此情况下釉质蛋白含量较高;或者是由于萌出后釉质因负重产生的裂隙,其中含有来自唾液和口腔的有机物。釉板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可成为龋病相关细菌侵入的途径,特别是窝沟底部与牙邻面的釉板;但绝大多数釉板无害,也可因唾液中矿物盐的沉积而发生再矿化。7 横纹cross s

16、triations:釉柱上与釉柱长轴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间隔2-6um。与成釉细胞每天周期性形成釉质有关,代表釉质每天形成的速度。横纹处矿化程度稍低,当牙轻度脱矿时横纹较明显。8 釉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s/芮氏线lines of Retzius:在釉质横断磨片上生长线呈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类似树的年轮;在纵向磨片上,生长线自釉牙本质界向外,沿着釉质形成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部渐呈斜行线。芮氏线是釉质周期性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代表5-10天釉质沉积的厚度。该处晶体排列不规如此,孔隙增多,有机物增加,故光镜下因折光率改变而呈褐色。生长线到达釉质外表时,形成的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