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584772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解决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局部。但受传统城乡二元构造模式的影响,造成现在我国城乡开展极不平衡,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建设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却存在着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覆盖范围窄、法律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适时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开展,是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达。一、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的模式及途径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模式的具体类型和救济途径可以归纳

2、为以下几种:1 五保供养制度。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家?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我国五保供养制度始建设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国务院于2006年1月公布的最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对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承受义务教育的供养对象,保障他们依法承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五保供养主要有在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和在家分散供养两种形式,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

3、择供养形式。五保供养所需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2 家庭赡养。“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民传承了几千年的家庭保障思想,它与中国几千年的家庭伦理观念是严密相联的。家庭养老不仅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被上升到政策和法律层面。1996年10月开场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老年人被赡养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九五方案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实际上,家庭赡养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家庭赡养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子女供养。3 土地保障。自从农

4、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对中国农民来讲具有双重意义,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具有生活保障功能,成为农民实现自我保障的根基和依托。可以说,对于中国农民来讲,尤其是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讲,土地就是其“命根子。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农业税、特产税逐步取消,农民在土地中获得的收益较以前有所增加。4 优待抚恤保障。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保障,其保障对象为老红军、复员军人、烈军属、伤残军人等。根据有关政策,对这些人给予不同的优待抚恤,其业务由民政部门负责主管。严格意义上讲,优待抚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它是支持国防建设的特别社会保障措施。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1

5、月,民政部公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基本方案(试行)?,按照“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原那么,以个人账户积累方式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以县为单位,开场在各地推广开来。1995至1998年是农村养老保险搞得最炽热的几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到了2000年参保人数急剧下降。这其中除了农保资金没有得到很好管理、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保工作不够重视等因素外,主要是因为1999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目前尚不具备普遍推广农村养老保险的条件的文件,导致农村社保工作大幅度下滑。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对农民和农民利益的无视和轻视。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

6、方探索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这一工作又逐步得到开展。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显示,截至2003年底,我国有1870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共5428万人参保,积累基金259亿元,有198万农民领取养老金。6 方案生育奖励扶助保障。2004年,农村方案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开场在全国5个省市和10个省的地级市试点。2005年,试点范围扩大到25个省(区、市)。从2006年起,这项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其主要内容是,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方案生育夫妇,每人从年满60周岁起享受年均不低于60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奖励扶助金

7、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实施该项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对实施了方案生育的家庭给予经济奖励和扶助,局部解决农村方案生育家庭的养老困难问题,形成利益导向机制,以更好地推进农村方案生育工作。7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曾是我国农村的 基本医疗制度,在人民公社时代由于集体经济的支持,在其开展的顶峰期曾一度覆盖了90%的农村生产大队和95%的农村人口。20世纪80年代初,该制度随着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的瓦解而解体。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保障农民的 基本医疗需求,2002年我国开场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

8、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中央财政从2003年起,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按每年人均10元安排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截至2004年6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了9504万农业人口,实际参加人数6899万人;共筹资30 2亿元,其中地方各级财政补助11 1亿元,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助3 9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治病难的问题。8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展差额补助的制度。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业已开场探索建设这一制度。据统计,截至

9、2004年底,已有496 4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全国农村低保金支出17 36亿元,月人均补助29 1元。除上述主要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途径外,国家还采取了自然灾害专项救助、特困救助等措施,对农村重点贫困对象予以适当的生活救济。二、现行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除了传统的五保制度、救灾救济制度得以延续外,随着农村低保工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展开和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初步具有向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接的趋势。但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处于补缀缀补的非标准化、非系统化阶段,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开展,这种传统的保障方式逐步陷入了困境,面临以下挑战和难题:

10、1 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主要是以下原因弱化了土地保障功能:一是耕地减少与农业人口增多的矛盾。一方面,城市的扩张不断侵占原本紧张的耕地;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农业人口,使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二是小规模的家庭农业经济投入产出比极低,同时还要面临自然灾害的不安全因素,农民收入极不稳定。三是参加WTO以后,中国落后的农业经济还要受到国外兴旺农业的冲击,进一步增加了农业不安全因素。2 家庭保障功能弱化。随着社会开展和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构造日趋小型化,出现了“421”和“422”家庭构造模式,即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同时

11、,具有中国特色的“打工经济,造成农村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单独生活的“空巢家庭增多,使农村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3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据2005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省级老龄办主任会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到达1 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 1亿,占总人口的8 5%。目前,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且以年均3 2%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养老的压力。4 农村税费改革的遗留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整体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2、,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税费改革后,原本就处于“吃饭财政状态的县乡两级财政实力进一步削弱,村级集体经济趋于瓦解,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又相当有限,致使原由乡镇统筹和村级集体经济负担的局部五保户和其他一些农村贫困对象失去了救济保障。在欠兴旺地区的农村,情况更为严重,一些符合五保政策的对象,因财政下拨资金有限而被挡在五保门外,未能实现应保尽保。对此,当地村干部也无可奈何。5 疾病问题依然是困扰农民生活的瓶颈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覆盖面还太小,并且主要限于经济较兴旺地区,而经济欠兴旺和落后贫困地区约7亿农业人口依然处于医疗无保障的境地。农民因长期过度劳累,日晒雨淋,缺少劳动保护,往往落下一身疾病。

13、但在医疗费用日益高昂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农民无人民币治病,有病难医,不少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全国100多个县(市)的抽样调查,全国农村慢性病患病率达85%,平均每个农民年患病时间在12天以上,因病休工5天以上。每年全国农村因疾病至少损失27亿个劳动日,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一些贫困农民甚至陷入这样一个循环圈:生病医药费增加生活更加困难营养不良再生病更贫困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疾病实际上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开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综上所述,二元社会构造下形成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缺位,对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模式的过度依赖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

14、要求,迫切需要建设符合现代文明,表达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和建议1、 摈弃“经济开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所谓“经济开展决定论,是指一个社会的保障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理论。据此理论,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不适宜建设全面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网络。笔者认为,这种理论不能走向极端化、片面化,当前尤其应当强调这一点。理由如下:(1)效率与公平应是矛盾的统一体。综观国外的工业化过程,大多经历了优先开展工业,然后以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我国走的也是一条先城镇后农村、重城镇轻农村的路子。这么做的实质是效率优先,即优

15、先确保城市开展的效率。这在特殊的经济开展阶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但过度注重城市效率会损害社会公平,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如果仅考虑货币收入,剔除农民收入中的实物局部,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已到达4倍多。如果考虑到社会福利方面因素的差异,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6倍左右。城乡收入的过大差距,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平原那么,而且由此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构造严重割裂了城市与农村的有机联系,最终必然损害到城市的效率。因此,努力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使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既是实现国家整体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国家整体协调开展的合理选择。极端化的“经济开展决定论存在一个假

16、定的逻辑前提:为优先确保城市的效率与公平而必须或不得不牺牲农村的效率与公平。但这一假定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上均不具有必然性,因而不能令人信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农民做出的奉献都已经足够多了,现在应该到了还农民社会公平的时候了。(2)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缺乏且分配不公。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经历了长期快速开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GDP总量持续增长。以2002年为例,我国的GDP为102397 9亿元,社会保障支出为7318 2亿元,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为7 15%(国际上通常把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兴旺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局部兴旺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已占GDP的1/3左右。2002年我国人均GDP水平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居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