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1.1数学思考(1)(表格式)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55841761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1.1数学思考(1)(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1.1数学思考(1)(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1.1数学思考(1)(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1.1数学思考(1)(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1.1数学思考(1)(表格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1.1数学思考(1)(表格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6.1.1数学思考(1)(表格式)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整理和复习一、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整理和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教材分成了五大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综合与实践。其中数与代数包括四段:第一段:数的认识,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从横向看,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数的改写。第二段:数的运算,着重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方法、运算律及其应用。第三段:式与方程,着重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及其应用。第四段:比和比例,着重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知

2、识及其应用,以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包括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这三个方面。统计与概率这部分主要整理复习小学阶段已学的统计以及与可能性相关的知识。数学思考部分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着重引导学生复习怎样寻找规律,怎样画图或列表帮助思考并解决问题,怎样利用平角来推导出图形中角与角之间存在的关系。综合与实践部分,设计了绿色出行、北京五日游、有趣的平衡这三个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且主题鲜明的综合应用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复习时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1.

3、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和代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估算的作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理解比和比例的相关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会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再次经历相关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

4、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运动的基本方法;能根据有序数对或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并能应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步骤与方法,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培养数据分析观念。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发现和提

5、出数学问题,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6.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数学思考(1)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中数学思考的第一节课,主要复习探索规律,让学生通过寻找增加的点数和增加的线段数之间的关系,逐步发现规律,推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学习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初中,代数内容将成为主要的数学内容。因此在小学整理和复习阶段,适当安排一些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

6、系的变化规律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良好衔接。3.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点与点之间连线段的内在规律,掌握正确计算线段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加数学探索的愿望。 4.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正确计算线段数的方法。(2)学会找规律,会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呈现问题,揭示课题。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师:每2个点可以连成一条线段,这8个点一共可以连成

7、多少条线段?师:用8个点连出来的线段,数量多,很难数清楚。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应该直接用数的方法解决,而要研究其中的规律,巧妙地解决。如何研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学生活动1尝试连线,数出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活动意图说明:直接提出“8个点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中受困,激发学生寻求解题策略的欲望。环节二:合作探究,探索规律。教师活动21.提示: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来研究。(1)在黑板上示范画2个点,连成线段,记录在下表中。(2)提问:现在我们画第3个点,会连成几条线段呢?(3)让学生思考:相比上一次,为什么增加2条线段呢?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1)提问:接下去

8、要画第4个点,这次又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组织学生自己试一试,填在表格中。(2)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往下探究,一直到得出8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3) 思考:这里有什么规律?3.组织学生反馈交流。(1)指名说一说8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 归纳小结,提升思想。提问:(1)根据规律,你知道12个点、20个点最多能连多少条线段吗?(2)n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学生活动21. 通过观察,动手连线,明确3个点可以连成3条线段。因为第三个点可以和前面两个点分别连成线段,所以增加2条线段。2. 按要求进行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其中的规律。3.(1)8个

9、点可以连成28条线段。(2)在连线、数的过程中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总比前面一次多1条。到第5个点时,前面已经有4个点,所以可以新增4条线段。第6个点时,前面已经有5个点,就可以新增5条线段总线段数就是从1开始,一直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和。4.(1)根据规律列式进行计算:123456789101166(条)12345619190(条)(2)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123456(n1)活动意图说明:整个探究过程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理解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环节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102练习二十二第1题。2.下面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规律,m的值是( )。3.完成教材P99做一做。4.完成教材P102练习二十二第24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环节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